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1895年电影诞生后的三十年,有声电影的出现使电影艺术进入了新的时代。各式各样的关于电影作为声音和画面融合的艺术形式的理论相继产生。其中由爱森斯坦等人提出的音画蒙太奇理论,深远影响了电影产业的诸多理论家和实践家。我国近十年表现突出的“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就是一位擅长将音画蒙太奇理论运用地淋漓尽致的导演。在他的成名作《小武》里便深刻体现他在这一方面的功力。
关键词:音画蒙太奇;《小武》;贾樟柯
中图分类号:J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31-02
1928年,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发表著名的宣言《未来的有声影片》,认为:“只有将音响作为一段蒙太奇的对位去使用时,音响才能使我们有可能去发展并改进蒙太奇。在音响方面进行的初步实验必须遵循‘音画分立’的方向去进行。这种进攻式的方法将能产生一种精确的感觉,而在时间的配合下,这就能创造一种画面-视像同画面-音响的交响乐式对位。”爱森斯坦后来便提出了“垂直蒙太奇”的理论:把影片的声音和画面看成两根水平发展的线,每条线都相当于一张复音合唱乐谱的完整复合体,但在每一特定的时间,声音和画面又形成一种垂直结构,一部电影如同交响乐队的总乐谱一样。爱森斯坦的这种水平的画面结构(A—B—C)、水平的声音结构(A1—B1—C1)以及垂直的音画结构(A—A1、B—B1、C—C1)。现在称之为“音画蒙太奇”,指音响、音乐与画面的组合构成的蒙太奇。这种音画蒙太奇可以同步也可对位,音画同步用以强化画面的表现力,音乐与画面的情节、节奏基本一致。
贾樟柯的成名作《小武》大量地运用了音画蒙太奇的手法,无论是来自自然环境的各种杂音,还是刻意选取的流行音乐,这些声音时而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时而表达作者对人物和剧情的评价,同时也是烘托情绪渲染气氛,描绘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的重要手段。《小武》中的声音声效与场景画面结合而成的音画蒙太奇,也成为贾樟柯特意安排的“叙述者”,为表达电影主旨而存在。
一、“霸王”的“尊严”
片段一:16:33——18:58 歌曲:《霸王别姬》
影片中,当小武从警察那里意外得知小勇要结婚,他却因其他以前的伙伴收到请柬而他未收到而生闷气,欲前往小勇家质问。镜头随着小武穿过巷陌,小武走到小勇家门口停下脚步,抚摸着两人小时候比高划线的方墙,他无奈地摇摇头,走出镜头。紧接着画面出现小勇从家门走出,他不住地整理自己的西服,神情严肃但眼神中透着迷茫不安。
这一段场景的背景音乐都是屠洪纲的《霸王别姬》。《霸王别姬》唱的是英雄末路的慷慨悲壮,与小武这样的小人物格格不入。这里运用的就是音画蒙太奇里的音画对位手法,这种音乐(指无声源的画外音乐)与画面的配合是典型的音画蒙太奇,可是使画面与声音的结合产生新的含义,造成了隐喻和象征的效果。当《霸王别姬》激昂的前奏响起,表现了小武内心活动非常激烈,他对小勇的行为生气,颇“理直气壮”地走向小勇家;但是听得出《霸王别姬》铿锵的歌声中隐约有点跑调和模糊,这其实反映了小武内心还是懦弱和忐忑的:昔日一同行窃的搭档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小有成就的企业家,而始终没变的小武确实不敢面对如今的小勇。同样的心理也发生在小勇身上,因害怕让别人知道他以前“小偷”的身份,而没有发请柬给小武,希望与小武划清界限,但曾经的友情还是让小勇感到内疚。走调的《霸王别姬》正好衬托了两人各自矛盾不安的心理。
随后的画面,小武站在大街上,关注每一个行人。他走向一间卖音响设备的商店门口售货摊,手伸向了一个看商品的人身上。这一段的音画结合,首先是音乐的渐进叙事涵化。之前以非叙事涵音乐表现出来的《霸王别姬》,现在却成为叙事涵的一部分,变成了商店贩卖的收音机里播放出来的音乐,在售货员的控制下停顿再开启播放。这也解释了走调的歌曲可能是劣质的录音带所产生的。其次,是米谢西昂将可能抒发情感的音乐分为三类的其中一种:诱导反讽音乐,旨在观众心里挑起反讽意味的音乐。如果小武心中想着“他不仁,我却不能不义”,还是要为小勇结婚送上礼金,带着这一点尊严的时候,《霸王别姬》的确可以反映这种心情;但是当下一秒他的手伸向別人钱包的时候,走调的歌曲中这种最后一丝英雄慷慨的气概和尊严终于变成了一种反讽,让人无奈心酸。
二、友情的选择
片段二:23:24——31:37 歌曲:《选择》《心雨》《致艾丽斯》
这一场景是小武“准备”好礼金,晚上去到小勇家里,两个人在房间里发生了一段对话。话不投机,小武扔下礼金离开小勇家,独自到一间小饭馆喝酒。
一进小勇家门,就听到《选择》这首当时结婚场合经常播放的情歌,营造出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而在我看来,《选择》恰好隐喻了小武小勇两人的状态,正因为他们对于人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才导致现今的隔阂、友情的破败。歌曲中“共同的选择”也反讽着这对昔日好友的分道扬镳。在房间里,两人隔桌而坐,小武埋头摆弄小勇的打火机,打火机发出《致艾丽斯》的乐声,与房间外的《选择》交杂。两人虽沉默坐着,两种叙境音乐的交杂却烘托出一种焦躁的氛围,反映两人内心的尴尬感受。小勇给小武的理由是婚礼不打算大操大办(事实上已经宣传到电视上了),小武反驳以前的“伙伴”都知道了,唯独没有通知他(以前的伙伴都金盆洗手了,就小武一人还是小偷)。
饭馆里,小武看着电视里小勇的采访,随后电视里响起了别人为小勇结婚点播的《心雨》。对切镜头,同一时间下小勇在家中看同一台电视,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空间穿插,表现他们两人最后交集的场景。小武打开从小勇家顺手牵羊得来的打火机,让《致艾丽斯》的乐曲与《心雨》交杂,最后剩下《致艾丽斯》的声音,画面黑屏,乐曲也像耗尽最后的能量的蜡烛一样沙哑熄灭停止,乐曲的结束也象征着小武跟小勇友情的彻底完结,生命里两人再也不可能有交集。
三、“英雄”的挣扎 片段三:45:23——49:02 声音:电影《喋血双雄》对白
胡梅梅的出现似乎让小武的生活有了点光亮,有了新的目标,这时的小武内心又开始挣扎。这一段场景表现的就是小武的内心世界,几乎没有对白,但是用香港电影《喋血双雄》里的音乐对白声音来表现。
镜头正对着站在街面上的小武,行人车辆穿行于他前面,在镜头里出出进进。“在每一天,我在彷徨,没日没夜我在流浪,多么想找个愿意相随的人叫我心不再漂泊……”这首《喋血双雄》的插曲《浅醉一生》响起,配合着画面中茫然的小武。这种入神音乐传达了小武的情绪心声:他对自己产生疑惑,在社会中自己该何去何从。下一个镜头,小武又顺手地从经过的水果板车上拿了一个苹果,吴胖子过来抢走他手中的苹果,两人互相追逐的过程,配合的是《喋血双雄》里面枪战的声音,本来是吴胖子嬉戏小武,在小武内心却是一种挑衅和不耐烦,最后恼羞成怒。激战的枪声显出了他与朋友的隔阂。随后小武登上电影院的楼上走廊,这里再一次非叙境声音转变成叙境声音,原来《喋血双雄》的声音是从旁边的电影院里传出的。
“我想带你去另一个地方,换一个干净的环境对你会好一些。我希望住在海边,听到海的声音……”小武听着电影院里男女主角柔情的对白,镜头切到楼下街上他的“徒弟”三兔和女朋友两人若即若离的身影,两人转进巷子,走向尽头。这一段反映着小武内心一种渴望,他也希望看到美丽的大海,干净的环境,看着徒弟都有女朋友了,这种渴望更被激发出来。这段台词恰好可以说是他的内心独白。紧接着三兔两人在镜头消失,电影里一句“为什么当初有机会走你却不走。”这种柔情脉脉戛然而止,又是紧张的枪战声响起,暗示着小武又开始心里斗争。
这整一段,随着几个事件的发生,配合着《喋血双雄》声音,几次抒情和激烈声效相互更迭,很好地表现小武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他其实不是个十恶不赦的人,他也有想变好的心理,但是现实的他没有本事没有机会去改变现状。这段场景通过这样音画蒙太奇手段,使得小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化立体化。
四、爱情的心雨
这部电影里面,出现得最多次的歌曲就是《心雨》。它不是出现在某一个场景里去表达角色的某一种情绪,或是烘托某一个特定的场景,而是贯穿了男女主角感情发展的始终,作为一条线索和一种隐喻实现音画结合的功能。
《心雨》的第一次出现是电视上点播的,是别人点播祝贺小勇结婚的。巧妙地通过电视机媒介,这同一首歌在饭店里的小武和在家里的小勇两个场景中穿插,没有用太多镜头和语言就将两个刚结束友谊的朋友的不同心境深切的体现出来,既宣告了一段友情的结束,也为接下来小武遇到胡梅梅作了预示。第二次的出现,就是在小歌厅里两人刚刚认识,腼腆的小武拒绝梅梅的邀请一起唱《心雨》。第三次是小武在一间店门口,看见情侣对唱这首歌,心里泛起涟漪。第四次是小武一个人在澡堂,“勇敢”地哼唱起《心雨》。第五次是在歌厅里,小武和梅梅终于两个人合唱了这首歌,梅梅向小武吐露了心迹。从《心雨》这首歌出现的过程来看,反映了正好是小武从认识梅梅,到产生感情的一段心路历程。两人的故事因歌而起,由歌推动,而且《心雨》的出现很自然地起到了转场作用,使影片的“纪实”风格带来了缠绵的抒情的气氛。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小武和梅梅木讷平静的外表下复杂的内心。歌曲中的“因为明天我将成为别人的新娘”这句话也已经预示了两人感情的没有结果。
当小武与胡梅梅感情发展到最高潮的时候,他们在歌厅里放歌纵舞,腼腆羞涩的小武竟然也全身扭动起来,一边跳舞一边唱的就是《爱江山更爱美人》,胡梅梅把小武当成大款来傍,小武由胡梅梅身上寻求在社会上得不到的一丝安慰和希望,也是一种暂时的尊严感。所以这里的《爱江山更爱美人》,体现的就是小武的那种“澎湃的激情”,對于影片中的他来说,这首歌恰似入神音乐那般传达他这种“英雄的气概”,而对于影片外的观众来说,这是作为扒手的卑微的小武一场虚幻的英雄梦,挑起观众心理反讽意味的音乐,反而是一种诱导反讽音乐。
五、结语
音画对位、音画同步手法是贾樟柯电影的特点,尤其是他擅长用流行音乐和自然环境声音。贾樟柯说:“经由音乐,让它在叙事上有历史性。另外也用一些非常具体的音乐来代表某个年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在《小武》中,贾樟柯通过特定的声音和场景、如大喇叭广播、电视台点歌等,呈现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内陆小城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中社会的流行现象和个人的生存状态。借由大众文化媒介中的流行歌曲、电视电影的运用表达的其实是一种“当下”的现场感,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变化中的中国”的状况,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相契合,这也是《小武》所表达的情感中心。
参考文献:
[1] Christian Metz.电影语言:电影符号学导论[M].台北:远流出版社,1996.
[2] 齐隆壬.电影符号学[M].台北:书林出版社,1993.
[3] Robert Stam.电影理论解读[M].台北:远流出版社,2002.
[4] 邓烛非.电影蒙太奇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赵继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硕士。
关键词:音画蒙太奇;《小武》;贾樟柯
中图分类号:J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31-02
1928年,爱森斯坦、普多夫金、亚历山大洛夫发表著名的宣言《未来的有声影片》,认为:“只有将音响作为一段蒙太奇的对位去使用时,音响才能使我们有可能去发展并改进蒙太奇。在音响方面进行的初步实验必须遵循‘音画分立’的方向去进行。这种进攻式的方法将能产生一种精确的感觉,而在时间的配合下,这就能创造一种画面-视像同画面-音响的交响乐式对位。”爱森斯坦后来便提出了“垂直蒙太奇”的理论:把影片的声音和画面看成两根水平发展的线,每条线都相当于一张复音合唱乐谱的完整复合体,但在每一特定的时间,声音和画面又形成一种垂直结构,一部电影如同交响乐队的总乐谱一样。爱森斯坦的这种水平的画面结构(A—B—C)、水平的声音结构(A1—B1—C1)以及垂直的音画结构(A—A1、B—B1、C—C1)。现在称之为“音画蒙太奇”,指音响、音乐与画面的组合构成的蒙太奇。这种音画蒙太奇可以同步也可对位,音画同步用以强化画面的表现力,音乐与画面的情节、节奏基本一致。
贾樟柯的成名作《小武》大量地运用了音画蒙太奇的手法,无论是来自自然环境的各种杂音,还是刻意选取的流行音乐,这些声音时而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时而表达作者对人物和剧情的评价,同时也是烘托情绪渲染气氛,描绘画面中富于动作性的事物或情景的重要手段。《小武》中的声音声效与场景画面结合而成的音画蒙太奇,也成为贾樟柯特意安排的“叙述者”,为表达电影主旨而存在。
一、“霸王”的“尊严”
片段一:16:33——18:58 歌曲:《霸王别姬》
影片中,当小武从警察那里意外得知小勇要结婚,他却因其他以前的伙伴收到请柬而他未收到而生闷气,欲前往小勇家质问。镜头随着小武穿过巷陌,小武走到小勇家门口停下脚步,抚摸着两人小时候比高划线的方墙,他无奈地摇摇头,走出镜头。紧接着画面出现小勇从家门走出,他不住地整理自己的西服,神情严肃但眼神中透着迷茫不安。
这一段场景的背景音乐都是屠洪纲的《霸王别姬》。《霸王别姬》唱的是英雄末路的慷慨悲壮,与小武这样的小人物格格不入。这里运用的就是音画蒙太奇里的音画对位手法,这种音乐(指无声源的画外音乐)与画面的配合是典型的音画蒙太奇,可是使画面与声音的结合产生新的含义,造成了隐喻和象征的效果。当《霸王别姬》激昂的前奏响起,表现了小武内心活动非常激烈,他对小勇的行为生气,颇“理直气壮”地走向小勇家;但是听得出《霸王别姬》铿锵的歌声中隐约有点跑调和模糊,这其实反映了小武内心还是懦弱和忐忑的:昔日一同行窃的搭档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小有成就的企业家,而始终没变的小武确实不敢面对如今的小勇。同样的心理也发生在小勇身上,因害怕让别人知道他以前“小偷”的身份,而没有发请柬给小武,希望与小武划清界限,但曾经的友情还是让小勇感到内疚。走调的《霸王别姬》正好衬托了两人各自矛盾不安的心理。
随后的画面,小武站在大街上,关注每一个行人。他走向一间卖音响设备的商店门口售货摊,手伸向了一个看商品的人身上。这一段的音画结合,首先是音乐的渐进叙事涵化。之前以非叙事涵音乐表现出来的《霸王别姬》,现在却成为叙事涵的一部分,变成了商店贩卖的收音机里播放出来的音乐,在售货员的控制下停顿再开启播放。这也解释了走调的歌曲可能是劣质的录音带所产生的。其次,是米谢西昂将可能抒发情感的音乐分为三类的其中一种:诱导反讽音乐,旨在观众心里挑起反讽意味的音乐。如果小武心中想着“他不仁,我却不能不义”,还是要为小勇结婚送上礼金,带着这一点尊严的时候,《霸王别姬》的确可以反映这种心情;但是当下一秒他的手伸向別人钱包的时候,走调的歌曲中这种最后一丝英雄慷慨的气概和尊严终于变成了一种反讽,让人无奈心酸。
二、友情的选择
片段二:23:24——31:37 歌曲:《选择》《心雨》《致艾丽斯》
这一场景是小武“准备”好礼金,晚上去到小勇家里,两个人在房间里发生了一段对话。话不投机,小武扔下礼金离开小勇家,独自到一间小饭馆喝酒。
一进小勇家门,就听到《选择》这首当时结婚场合经常播放的情歌,营造出一种热闹喜庆的气氛。而在我看来,《选择》恰好隐喻了小武小勇两人的状态,正因为他们对于人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才导致现今的隔阂、友情的破败。歌曲中“共同的选择”也反讽着这对昔日好友的分道扬镳。在房间里,两人隔桌而坐,小武埋头摆弄小勇的打火机,打火机发出《致艾丽斯》的乐声,与房间外的《选择》交杂。两人虽沉默坐着,两种叙境音乐的交杂却烘托出一种焦躁的氛围,反映两人内心的尴尬感受。小勇给小武的理由是婚礼不打算大操大办(事实上已经宣传到电视上了),小武反驳以前的“伙伴”都知道了,唯独没有通知他(以前的伙伴都金盆洗手了,就小武一人还是小偷)。
饭馆里,小武看着电视里小勇的采访,随后电视里响起了别人为小勇结婚点播的《心雨》。对切镜头,同一时间下小勇在家中看同一台电视,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空间穿插,表现他们两人最后交集的场景。小武打开从小勇家顺手牵羊得来的打火机,让《致艾丽斯》的乐曲与《心雨》交杂,最后剩下《致艾丽斯》的声音,画面黑屏,乐曲也像耗尽最后的能量的蜡烛一样沙哑熄灭停止,乐曲的结束也象征着小武跟小勇友情的彻底完结,生命里两人再也不可能有交集。
三、“英雄”的挣扎 片段三:45:23——49:02 声音:电影《喋血双雄》对白
胡梅梅的出现似乎让小武的生活有了点光亮,有了新的目标,这时的小武内心又开始挣扎。这一段场景表现的就是小武的内心世界,几乎没有对白,但是用香港电影《喋血双雄》里的音乐对白声音来表现。
镜头正对着站在街面上的小武,行人车辆穿行于他前面,在镜头里出出进进。“在每一天,我在彷徨,没日没夜我在流浪,多么想找个愿意相随的人叫我心不再漂泊……”这首《喋血双雄》的插曲《浅醉一生》响起,配合着画面中茫然的小武。这种入神音乐传达了小武的情绪心声:他对自己产生疑惑,在社会中自己该何去何从。下一个镜头,小武又顺手地从经过的水果板车上拿了一个苹果,吴胖子过来抢走他手中的苹果,两人互相追逐的过程,配合的是《喋血双雄》里面枪战的声音,本来是吴胖子嬉戏小武,在小武内心却是一种挑衅和不耐烦,最后恼羞成怒。激战的枪声显出了他与朋友的隔阂。随后小武登上电影院的楼上走廊,这里再一次非叙境声音转变成叙境声音,原来《喋血双雄》的声音是从旁边的电影院里传出的。
“我想带你去另一个地方,换一个干净的环境对你会好一些。我希望住在海边,听到海的声音……”小武听着电影院里男女主角柔情的对白,镜头切到楼下街上他的“徒弟”三兔和女朋友两人若即若离的身影,两人转进巷子,走向尽头。这一段反映着小武内心一种渴望,他也希望看到美丽的大海,干净的环境,看着徒弟都有女朋友了,这种渴望更被激发出来。这段台词恰好可以说是他的内心独白。紧接着三兔两人在镜头消失,电影里一句“为什么当初有机会走你却不走。”这种柔情脉脉戛然而止,又是紧张的枪战声响起,暗示着小武又开始心里斗争。
这整一段,随着几个事件的发生,配合着《喋血双雄》声音,几次抒情和激烈声效相互更迭,很好地表现小武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他其实不是个十恶不赦的人,他也有想变好的心理,但是现实的他没有本事没有机会去改变现状。这段场景通过这样音画蒙太奇手段,使得小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富化立体化。
四、爱情的心雨
这部电影里面,出现得最多次的歌曲就是《心雨》。它不是出现在某一个场景里去表达角色的某一种情绪,或是烘托某一个特定的场景,而是贯穿了男女主角感情发展的始终,作为一条线索和一种隐喻实现音画结合的功能。
《心雨》的第一次出现是电视上点播的,是别人点播祝贺小勇结婚的。巧妙地通过电视机媒介,这同一首歌在饭店里的小武和在家里的小勇两个场景中穿插,没有用太多镜头和语言就将两个刚结束友谊的朋友的不同心境深切的体现出来,既宣告了一段友情的结束,也为接下来小武遇到胡梅梅作了预示。第二次的出现,就是在小歌厅里两人刚刚认识,腼腆的小武拒绝梅梅的邀请一起唱《心雨》。第三次是小武在一间店门口,看见情侣对唱这首歌,心里泛起涟漪。第四次是小武一个人在澡堂,“勇敢”地哼唱起《心雨》。第五次是在歌厅里,小武和梅梅终于两个人合唱了这首歌,梅梅向小武吐露了心迹。从《心雨》这首歌出现的过程来看,反映了正好是小武从认识梅梅,到产生感情的一段心路历程。两人的故事因歌而起,由歌推动,而且《心雨》的出现很自然地起到了转场作用,使影片的“纪实”风格带来了缠绵的抒情的气氛。恰到好处地烘托了小武和梅梅木讷平静的外表下复杂的内心。歌曲中的“因为明天我将成为别人的新娘”这句话也已经预示了两人感情的没有结果。
当小武与胡梅梅感情发展到最高潮的时候,他们在歌厅里放歌纵舞,腼腆羞涩的小武竟然也全身扭动起来,一边跳舞一边唱的就是《爱江山更爱美人》,胡梅梅把小武当成大款来傍,小武由胡梅梅身上寻求在社会上得不到的一丝安慰和希望,也是一种暂时的尊严感。所以这里的《爱江山更爱美人》,体现的就是小武的那种“澎湃的激情”,對于影片中的他来说,这首歌恰似入神音乐那般传达他这种“英雄的气概”,而对于影片外的观众来说,这是作为扒手的卑微的小武一场虚幻的英雄梦,挑起观众心理反讽意味的音乐,反而是一种诱导反讽音乐。
五、结语
音画对位、音画同步手法是贾樟柯电影的特点,尤其是他擅长用流行音乐和自然环境声音。贾樟柯说:“经由音乐,让它在叙事上有历史性。另外也用一些非常具体的音乐来代表某个年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在《小武》中,贾樟柯通过特定的声音和场景、如大喇叭广播、电视台点歌等,呈现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内陆小城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流中社会的流行现象和个人的生存状态。借由大众文化媒介中的流行歌曲、电视电影的运用表达的其实是一种“当下”的现场感,这些都是为了表现“变化中的中国”的状况,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相契合,这也是《小武》所表达的情感中心。
参考文献:
[1] Christian Metz.电影语言:电影符号学导论[M].台北:远流出版社,1996.
[2] 齐隆壬.电影符号学[M].台北:书林出版社,1993.
[3] Robert Stam.电影理论解读[M].台北:远流出版社,2002.
[4] 邓烛非.电影蒙太奇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赵继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