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现实思考

来源 :当代体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通过实地考察、调研访谈等研究方法,针对当前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探索,并从加强政策配套、做好规范引导、突出分类指导、强化论证规划、督促合理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对策分析与探讨.研究发现,我国体育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既有政府配套政策不完善、分类引导不明确、协调机制缺失等不足之处,也存在国家土地政策管控严格、项目用地申报困难,金融监管增压、项目融资难度加大以及项目规划欠缺整体意识、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
其他文献
该文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重庆邮电大学42名公共体育学生进行篮球实验干预,旨在验证高校篮球体适能课程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研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肺活量(t=2.55,P<0.05)、50m跑(t=-2.657,P<0.05)、立定跳远(t=2.200,P<0.05)、1000m跑(t=-2.339,P<0.05)上均存在差异,说明普通高校篮球体适能训练课程对学生的健康体适能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该文以高校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理念的实施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健康第一”理念的概念和优势,随后深入分析了“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理念内容架构,最后从高校体育教学入手,针对当前体育教育工作开展,提出新的要求,强调体育教育应回归“健康第一”的教育本位,提出了一些“健康第一”体育教学理念实施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作为后MOOC时代的产物,SPOC更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能力进行培养.基于此,该文首先对SPOC在乒乓球分组教学模式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对基于SPOC的乒乓球分组教学模式流程进行构建,最后对基于SPOC的乒乓球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基于SPOC的乒乓球分组教学模式效果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
在我国,足球运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国家也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促使我国的社会足球运动在各方面得到了发展.不可回避的是,社会足球运动在地级市的发展遇到了困境.该文以衡水市社会足球运动的发展为例,对社会足球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衡水市社会足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带动其他地级市社会足球运动发展.
随着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高校足球教学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但当前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授课目标表面化、授课模式落后、学生对足球课兴趣不高等.改变高校足球教学现状,不仅需要高校体育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也需要校方对足球教学持有支持态度,增加学生足球训练与比赛的机会,实现在高校足球教学中提升大学生兴趣的教学目标.因此,该文将着重对如何在高校足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行分析.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吉林省“小篮球”运动开展现状与推广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吉林省小篮球在赛事开展、学校与社会培训机构开展、认知状况等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硬件设施投入不足;(2)小篮球专业人才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3)学校对小篮球的重视程度不够,资源使用率较低;(4)赛事规则尚未统一,报名程序有待优化;(5)体育诚信有待提高.并提出相关策略:(1)完善小篮球裁判员培养体系;(2)建立小篮球运动员等级制度,细化教练员等级体系;(3)建立行业标准,
该文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内蒙古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其存在体质健康测试组织机构运行不顺畅、相关管理制度缺乏、测试条件差、测试流程不规范等问题,建议内蒙古高职院校从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改善测试条件、规范测试流程、提高测试结果的使用率等方面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机制.
该研究设计的体能训练内容,针对的是高中游泳专项训练,利用试验研究、数理统计等研究手段,对体能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经过14周的教学和体育锻炼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男女生的身高没有显著性变化,但两组男女的体重都发生了变化.此外,实验组男女生运动技能都明显提高,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有所提高,表明高中生14周训练的运动负荷控制是合理的.
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基于广东残疾人体育的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制约广东省残疾人体育开展的不利因素,提出了促进新时代广东省残疾人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措施,以为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社会帮助,促使残疾人平等参与运动、共享社会福利服务、增进社会主义和谐中享有更多的权利,使残疾人同正常人一道向着更高社会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体医融合”是“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有效途径.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医融合”的价值逻辑及模式创新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居民生活行为改善不足,使社会健康治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居民健康理念改善不足,对体医融合价值认知不足,居民参与度较低;体医融合多元主体协同困难,服务主体之间协同治理意识淡薄;体医融合专业人才供给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不健全;体医融合产业开发迟滞,产业化水平不足.建议:创新健康治理理念,加强健康政策融入;推进体医融合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