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盆地布二段灰岩夹层型页岩油地质特征

来源 :石油地质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529632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水盆地布二段是主要的烃源岩发育层段,以“源内找油”的思路开展了该层系夹层型页岩油研究,剖析了沉积背景、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等成藏因素,总结了夹层型页岩油“甜点”基本特征.结果表明,该盆地东部斜坡在贫物源背景下发育泥岩灰岩间互沉积,泥质烃源岩源内夹层型灰岩储层大面积、叠置连片分布;烃源岩广覆式分布于整个盆地,TOC一般介于0.8%~1.8%,TOC高值区与东部斜坡较为匹配,具备较好的页岩油烃源岩基础;碳酸盐储层岩性以泥灰岩、灰泥灰岩为主,以“泥岩层系内薄夹层”的形式叠置连片发育;储集空间以裂缝、晶间孔为主,油气显示活跃,形成连续分布的夹层型页岩油;“基质孔–裂缝”组成的孔缝网络既是储集空间又是源储输导体系,利于油气富集形成储集甜点,储集甜点段具有“灰岩集中,物性较好、脆性好、含油性好”的特征,改变了对布二段薄层、致密灰岩“成藏条件差”的固有认识.
其他文献
液态金属技术除了在高功率密度电子芯片、光电器件以及国防领域极端散热上有着重大应用价值外,还被逐步拓展到消费电子、光伏发电、能量储存、智能电网、高性能电池、发动机系统以及热点转换等领域.作为性能卓越的热管理解决方案,液态金属为对流冷却、热界面材料、相变热控等领域带来了观念和技术上的重大变革,突破了传统冷却原理的技术极限,为大量面临“热障”问题的器件和装备的冷却提供了富有前景的解决方案.
期刊
琼东南盆地以多期次复合水道砂体为主要储集类形,后期泥质下切水道侵蚀储层,控制着砂体圈闭发育位置和规模,影响着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结合正演模拟方法,从波组剖面和地貌平面特征识别下切水道,并从储层砂体之间的接触关系和连通性分析下切水道对储层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下切水道在剖面上出现“U”形或“V”形边界和内部弱振幅波谷特征;融合相干属性、波阻抗和孔隙度反演解释了泥质下切水道平面“树枝状”展布规律.多属性分析表明,W1井区周边储层砂体分布稳定、厚度大、均质性强,是主力含气区.W5井区东北部存在多条水道分支
以乌海甘德尔黄河大桥工程为背景,根据实际桥梁的特点,提出桥梁上部结构挂篮悬臂浇筑施工工艺,包括挂篮拼装、移动、挂篮拆除,悬臂浇筑、封锚施工,以及边跨、中跨合龙段施工,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以实际项目为例,针对既有侧式车站在建设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无法进行大规模改扩建的问题,深入研究岛式车站与侧式车站换乘形式,从换乘便捷性、工程可实施性及运营安全等角度出发,分别探析了换乘通道加换乘厅方案及换乘通道直达站台方案.通过客流仿真模拟分析,换乘通道直达站台方案能较好地解决小车站大客流的换乘及疏解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建设条件受限的岛式车站与侧式车站换乘形式建议,以期为类似工程条件的换乘设计提供参考.
为解决目前软土路基沉降监测方法去除噪声数据不完全、对沉降规律监测造成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物联网环境下桥梁工程过渡段软土路基监测方法,对物联网监测设备结构、监测终端和监控中心的结构组织、通信选择GPRS进行设计,并对设计的监测设备结构下的监测过程进行研究.使用嵌入式小波神经网络模型对获取监测数据进行去噪,经过计算得到阈值,剔除监测数据中的噪声数据.在监测方法的性能分析实验中,分别使用传统监测方法和设计的沉降监测方法在三个软基路段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监测方法得到的观测曲线经过数据降噪后趋近于平滑,更
渤海湾盆地含油层系多、流体性质复杂且纵向多变,精准快速地识别流体难度较大,而胶囊网络深度学习法可提高储层流体录井参数识别精度.胶囊网络通过卷积结构提取不同储层流体的录井参数特征,利用胶囊网络特有向量表达特征的不变性和共变性,有效挖掘出录井评价参数与储层流体性质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高精度的储层流体快速识别模型.以黄河口凹陷常规砂岩储层为例,开展基于胶囊网络的流体录井识别方法研究.首先,对储层流体信息敏感的6种录井评价参数为样本基础,划分黄河口凹陷381个样本数据的训练集和二级构造带X井区132个样本的测试集
海上油田普遍采用水平井高速开发,开发特征与陆地油田存在一定差异.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中规定的采收率经验公式主要以陆地油田为样本点,在海上油田适用性较差.通过分析现有采收率经验公式在渤海油田的适用性,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际数据开展水平井采收率影响因素分析,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构建渤海油田水平井采收率经验公式.实际应用表明,预测相对误差控制在10%以内,为渤海油田水驱开发单元水平井开发采收率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针对注水油田开发过程中注采井间连通性认识不清、注采结构调整难度大,气顶油田开发过程中气顶气和溶解气渗流关系复杂,常规方法无法认识气顶油田开发特征等问题,为此采用示踪剂监测技术认识油气水流动特征.通过示踪剂监测技术,明确了注水油藏W井组的注采连通关系,根据产出曲线拟合求解得到注采井间高渗通道的物性参数,并调整注采结构,调整后W井组含水率降低,开发效果得到改善.通过示踪剂模拟技术,定量表征了低渗小气顶油藏N的气顶气产出量,明确了开发过程中存在气窜和油侵气顶两个生产阶段.
以某公路隧道工程实例为依托,对隧道施工中不良地质防治与灾害应急处理展开分析论述.研究表明,在不良地质防治中,要做好溶洞、涌水突泥以及瓦斯地层的防治,并针对可能发生的灾害,编制合理可行的应急预案,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减轻人员伤亡,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为提高桥梁极限弯矩,确保桥梁能够在车流量较大或外界环境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预应力状态,引入体外预应力技术,并通过桥梁体外加固体系结构设计、桥梁梁体预应力索线布置,实现对桥梁的加固.通过将体外预应力技术在实际桥梁建设项目中的应用,进一步证明该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可以有效提高桥梁各个结构构件截面的预应力,提高桥梁运行质量,延长桥梁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