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高职毕业生走向社会,加入到就业的大潮中。高职生如何应对就业的严峻形势与压力,如何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与发展,成为高职院校教育者所关注的问题。要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应当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因而,构建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重视的工作。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2007年5月,全国首个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所成立。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将该課程作为公共课,并把职业生涯纳入到课程内容中。
在高职院校中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利于认识自我和职场环境,确立目标职业并作出合理规划,以过好大学生活,积极地面对就业并顺利走向社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针对高职院校如何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思考。
一、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中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当前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更顺利地立足职场,实现理想人生。
1.有利于高职生的人生发展
中国的学生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参加考试,目标非常明确—升学,但没有人告诉他们:升学是为了什么?导致许多学生在考上大学后,便失去了方向,开始迷茫:我上大学为了什么?我在大学里要做些什么?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未普及到中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使得考上大学的高职生产生了困惑。因此,在高职生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唤醒和激发高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他们去思考:我的人生路该如何走?我的大学生活该如何过。掌握了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及方法的高职生,可以及早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并制订计划,更好地渡过自己的大学时光。
此外,职业规划意识和积极行动对一个人的职业成功和事业发展有加速和催化作用,将减少职业的“盲目性”,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性,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达到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
2.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该专业的操作技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高职生从入校开始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探索和分析,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根据目标职业的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和能力提升计划,努力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有助于帮助高职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稳定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要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缺少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清晰的自我定位,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企业,需要具有什么样素质和能力与求职的岗位匹配,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企业文化相融。导致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盲目投递简历而屡屡碰壁,或是入职后因不适应而频频跳槽。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高职生在大学期间就通过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结合自身的情况和职业环境,初步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对目标职业进行了解和分析,明确目标职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为毕业时的求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有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不仅容易就业,而且就业后工作适应度高,离职率低。
二、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途径
在高职院校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可采用以课堂教育为主、个体辅导为辅、课外活动为补充的方式,具体的途径如下:
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课堂教育是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最主要的途径。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分阶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教学。在大一学年,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职业生涯测评以及其他自我认知的方式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职业环境并进行相关的探索和分析,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大二学年,指导学生根据目标职业的能力要求,结合自身的不足,有目的地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完善自身素质。大三学年,做好就业准备,积累实习经验,适应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帮助高职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探索职业社会,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道路,从而提升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2.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课堂教学仅仅解决了高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普遍性需求,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疑问和困惑,这就需要个性化的辅导。高职院校应建立职业生涯辅导机构,可设置在就业指导中心,为高职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及帮助。学院还应引进职业测评平台或职业规划自助系统,指导高职生掌握使用,为高职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咨询与辅导。
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除此之外,也可利用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坊的形式,开展一对多的辅导与咨询。
3.为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档案
高职院校应从学生一入学开始,便为学生建立生涯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测评结果、咨询、辅导、职业生涯规划书等相关的职业生涯记录系统地归档,并对学生毕业后1~2年内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将调查结果也放入学生的生涯档案。学生的生涯资料,可供学生本人在校期间查阅,以帮助自己有效地进行反馈和修正;另一方面,在学生毕业后,这些档案也可作为学院的第一手调查资料,用于教学调研活动,以帮助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绩效。
4.组织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讲座、社团活动等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限性,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来,可在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或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协会,借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比如指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到企业中进行调查分析、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指导大学生在社会调查活动中了解社会,熟悉职场世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拓宽知识面。此外,也可多组织一些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拓展训练等等,寓教于乐,提高学生们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与积极性,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
三、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资源保障
在高职院校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需要学院重视并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给予必要的资源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
高职院校应投入经费,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例如,在就业指导中心设立资料室,供学生查阅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书籍、报刊;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网站或数据库,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文章、职场中与职业相关的信息、与职业相关的光盘与视频等;引进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服务平台,供学生使用测评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室,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档案进行管理等等。
2.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应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应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承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与科研的任务,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引进与培养具备相关资质和能力的教师。一是要求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当具备国家职业指导师的职业资格,二是对从事就业指导和辅导员工作的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通识教育,以帮助和促进从多方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
企业是学校的最终用户,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加强同企业联系与合作,共同制定高职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比如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到学院与学生们座谈,让学生们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岗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任职资格要求;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或相关人士到校给学生开展讲座或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用人要求及求职技巧等;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增加学生对企业内相关岗位的感性与理性认知。
综上所述,构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需要学院高度重视,并要给予硬件和软件的资源支持,从多种途径来加强和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才能确实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2007年5月,全国首个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所成立。2007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将该課程作为公共课,并把职业生涯纳入到课程内容中。
在高职院校中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利于认识自我和职场环境,确立目标职业并作出合理规划,以过好大学生活,积极地面对就业并顺利走向社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针对高职院校如何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些思考。
一、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意义
在高职院校中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是当前大学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的要求,有利于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更顺利地立足职场,实现理想人生。
1.有利于高职生的人生发展
中国的学生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参加考试,目标非常明确—升学,但没有人告诉他们:升学是为了什么?导致许多学生在考上大学后,便失去了方向,开始迷茫:我上大学为了什么?我在大学里要做些什么?中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尚未普及到中小学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缺失使得考上大学的高职生产生了困惑。因此,在高职生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唤醒和激发高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促使他们去思考:我的人生路该如何走?我的大学生活该如何过。掌握了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及方法的高职生,可以及早明确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并制订计划,更好地渡过自己的大学时光。
此外,职业规划意识和积极行动对一个人的职业成功和事业发展有加速和催化作用,将减少职业的“盲目性”,减少“走弯路”的可能性,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达到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
2.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高职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该专业的操作技能。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高职生从入校开始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的探索和分析,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根据目标职业的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和能力提升计划,努力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3.有助于帮助高职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稳定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的连年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要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刚毕业的大学生,很多缺少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清晰的自我定位,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企业,需要具有什么样素质和能力与求职的岗位匹配,用什么样的心态与企业文化相融。导致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盲目投递简历而屡屡碰壁,或是入职后因不适应而频频跳槽。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高职生在大学期间就通过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结合自身的情况和职业环境,初步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对目标职业进行了解和分析,明确目标职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为毕业时的求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有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毕业生,不仅容易就业,而且就业后工作适应度高,离职率低。
二、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途径
在高职院校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可采用以课堂教育为主、个体辅导为辅、课外活动为补充的方式,具体的途径如下:
1.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课堂教育是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最主要的途径。高职院校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整个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分阶段实施职业生涯规划体系的教学。在大一学年,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学生通过职业生涯测评以及其他自我认知的方式来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职业环境并进行相关的探索和分析,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大二学年,指导学生根据目标职业的能力要求,结合自身的不足,有目的地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提高综合能力,完善自身素质。大三学年,做好就业准备,积累实习经验,适应由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帮助高职生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探索职业社会,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道路,从而提升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2.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课堂教学仅仅解决了高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普遍性需求,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难免会碰到疑问和困惑,这就需要个性化的辅导。高职院校应建立职业生涯辅导机构,可设置在就业指导中心,为高职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及帮助。学院还应引进职业测评平台或职业规划自助系统,指导高职生掌握使用,为高职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咨询与辅导。
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除此之外,也可利用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坊的形式,开展一对多的辅导与咨询。
3.为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档案
高职院校应从学生一入学开始,便为学生建立生涯档案,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测评结果、咨询、辅导、职业生涯规划书等相关的职业生涯记录系统地归档,并对学生毕业后1~2年内的工作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将调查结果也放入学生的生涯档案。学生的生涯资料,可供学生本人在校期间查阅,以帮助自己有效地进行反馈和修正;另一方面,在学生毕业后,这些档案也可作为学院的第一手调查资料,用于教学调研活动,以帮助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绩效。
4.组织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讲座、社团活动等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有限性,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职业生涯规划方法来,可在学院就业指导中心或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协会,借助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第二课堂的作用。比如指导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到企业中进行调查分析、参加社会实践等方式,指导大学生在社会调查活动中了解社会,熟悉职场世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拓宽知识面。此外,也可多组织一些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活动,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组织拓展训练等等,寓教于乐,提高学生们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与积极性,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成效。
三、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资源保障
在高职院校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需要学院重视并从硬件、软件两方面给予必要的资源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
高职院校应投入经费,提供必要的设施条件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例如,在就业指导中心设立资料室,供学生查阅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书籍、报刊;建立职业生涯规划网站或数据库,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文章、职场中与职业相关的信息、与职业相关的光盘与视频等;引进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规划服务平台,供学生使用测评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室,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档案进行管理等等。
2.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应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应成立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承担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与科研的任务,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引进与培养具备相关资质和能力的教师。一是要求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任务的教师应当具备国家职业指导师的职业资格,二是对从事就业指导和辅导员工作的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通识教育,以帮助和促进从多方位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
企业是学校的最终用户,因此高职院校应主动加强同企业联系与合作,共同制定高职生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比如邀请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到学院与学生们座谈,让学生们了解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岗位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和任职资格要求;邀请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或相关人士到校给学生开展讲座或交流,让学生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用人要求及求职技巧等;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参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增加学生对企业内相关岗位的感性与理性认知。
综上所述,构建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需要学院高度重视,并要给予硬件和软件的资源支持,从多种途径来加强和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才能确实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单位: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