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路上求突破 先行先试创未来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nhu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军情变化,兼顾发展与安全,把军民融合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实为兴国之举、强军之策,为军民融合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从此,我国区域性军民融合得以蓬勃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先行先试,蔚然成风。顺势而为,广东国防科技产业促进会应运而生,探索开创出一系列军民融合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值得借鉴、推广。
  十年磨一剑,“敢为人先”创品牌
  说起广东国防科技产业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还得追溯到十年前。2007年10月,广东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科技装备动员办公室发起成立了“广东国防科技研发创新中心”,划拨专项经费,提供办公场所,组建起了一个由科技装备办公室领导牵头、军地专职人才组成的队伍。作为我国首个“军民融合”科技研发机构,首次提出了“军民结合、科技先导、寓军于民、自主创新”建设思想和为国防、军队、社会“三服务”原则,开创了我军“科技装备动员”新模式。
  2013年5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指示精神,在“广东国防科技研发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广东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科技装备动员办公室又批准组建了“广东国防科技产业联盟”,成为全国首个“国防科技产业”专业机构。联盟由科技装备动员办公室主任牵头,4名院士、100多位军地专职人才、行业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汇集了由军工民企、院校机构及社会团体共119家成员单位,阵容强大,重点围绕“科技动员”、“南海维稳”、“创新驱动”、“服务军地”等领域开展工作,借助“科技动员专项经费”的资金支持,促成了一批国防科研项目落地广东。
  “创新发展方式,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由条块分散设计向军地一体筹划转变、由注重增量统筹向增量存量并重转变、由要素松散结合向全要素集成融合转变、由行政手段为主向强化市场运作转变。统筹抓好军民融合重大示范项目,培育先行先试的创新示范载体,打造一批龙头工程、精品工程”是国家对军民融合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九大又作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战略部署,并逐步制定、完善了国防动员地方性法规,为提高国防动员的质量和效益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2016年11月,在前两个机构资源平台基础上,扩充原“广东国防科技产业联盟”会员单位,组建起“广东国防科技产业促进会”,成为广东省民政厅批准的首个“国防科技产业”行业运营平台。一个官方的“中心”和一个社会的“联盟”携手抱团,联合运作,成为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先行先试的成功样板。
  支撑平台不断提升的是接二连三的工作成果。近十年里,他们组织会员企业参与首届“全军信息动员交流观摩会”成果展示、“南海维权”军事活动、“对台军事斗争准备”、东海某部跨海登岛演练等重大活动,开了全军使用军外单位人员、装备参与实施重要环节现场保障的先河;他们还成功对接了投资180亿的军事科技旅游特色小镇、投资30亿的军民融合犬产业基地等大型项目。2017年,他们配合军委有关部门调研“军民融合创新试点建设情况”,积极推动了“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试点建设工作;成功组织会员单位参加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并夺得军民融合专业赛冠军和第五名,成果斐然。诸如此类的业绩,有力增强了平台的凝聚力和权威性,引领着促进会朝品牌化方向迈进。
  “十年磨一剑”,一步一个脚印,从“中心”、“联盟”到“促进会”,他们顺应国家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军民融合”发展平台,在创新中摸索前行。作为三大机构创始人的殷海鸥,道出了自己坚守的意义。他说:“一路探索,困难的确很多。但从促进会参加的各种重大活动来看,我们深深感受到这种融合方式具有很强的粘性和操作性。这些先行先试的做法,非常符合现代军事斗争准备的大趋势,是组织实施国防科技动员的有效办法,方向是正确的,一定能为全面推进军民融合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我们愿为此不懈努力。”
  紧贴国防动员,“军民协同”闯新路
  “国防动员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内容,军民融合是国防动员的必由之路。”殷海鸥深谙此理。
  1986年,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分配到广东省军区司令部从事指挥自动化工作的殷海鸥,早早就开始了军民融合领域的研究与摸索,为此倾注了自己的青春激情和热血。他说:“我一直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见证了我国国防建设由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到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直至如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变化过程。当年,在军队信息技术部门工作,更多的是在业务层面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军事斗争对象和不同的国防动员方式,来思考信息革命浪潮中未来战争科技动员的方式和手段。”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上发生的马岛之战、沙漠风暴等现代化局部战争,令殷海鸥印象深刻,并从中认识到了现代科技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军民融合發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992年,电脑尚未普及,殷海鸥就带领当时的团队,花了4个多月时间,开发建设了全军首个“国防动员潜力数据库”,研发了“国防动员指挥平台”,成了当年“广州军区民兵快速反应现场观摩会”上的一大亮点,开启了全军利用计算机开展国防动员指挥信息化的先河。此后,殷海鸥带领团队不断学习、借鉴,尝试多种信息化协助办公、辅助决策的新方法,结合业务需求大胆建言,他们的不少创新思路和成果、经验得到了军委总部和战区的肯定。
  “军民融合,融什么,怎么融”是殷海鸥和团队思考最多的问题。他们认识到,军民融合就是要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之中,全面推进经济、科技、人才、金融、教育等各个领域的融合。因此,坚定不移地把促进会办成一个以军民融合为主题的开放平台,把优质资源整合起来,把各方需求联系起来,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促进军地融合发展。有了正确定位和思路,就要解决好“最后一步”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平台“接地气”的能力和办法问题。   改革开放给广东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变,不少社会企业研发掌握了如超材料、石墨烯、量子信息与控制、智能生物技术等大批先进技术,各种社会投资活跃,各阶层科技人员创新意识强烈。对此,促进会以“天地一体化、人工智能、信息安全”为主要方向,聚集整合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推动科技创新,牵头研发了“南海管控指挥平台”、“大容量聚合锂动力电池”、“新一代装甲隐身衣”等科技含量强、应用效果良好的大型项目,充分体现了科技产业军民协同创新的广东特色。
  他们紧贴国防动员需要和广东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努力动员和挖掘民营企业的先进技术、人才、资金和科研成果,有力推进了“军转民”“民参军”。他们以“专业的事交给专业团队来做”的思路,对重要领域、行业进行划分,选择有实力、有技术、有情怀的企业、机构,承担组织某一领域或行业的专项任务,分别组建了北斗科技信息、区块链技术、高速移動通讯技术、身份识别安全认证、国防新能源动力和储能装备、国防军需科技产业等专业委员会,使各组建企业以“专业委员会”形式,参与到军队、政府、企业的相关政务、经济工作中,协同发展,组织一系列专业领域的信息交流、项目对接、技术研创、人员储备、资金融投资等活动;各专业委员会发挥行业领头羊作用,参与组织了南海管控、北斗海上应用等项目运作。就这样,促进会不断凝聚创新要素,聚集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技术,在新兴特色产业上求突破、谋发展、创效益,为科技产业军民协同创新“广东模式”的构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立足产业运营,“四轮驱动”建平台
  广东国防科技产业促进会从“吃皇粮”到自谋出路,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没有了“自我利益”,靠什么生存发展?面对记者的提问,殷海鸥的回答充满了自信。他说:“我们一直非常注重研究促进会平台机构的生存方式和管理手段。我们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产业’两字上,才是生存发展的关键。项目能发展,企业得效益,平台自然就有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因此,他们积极整合、凝聚军地科技企业的领先产品和技术,汇聚军民科技创新产业投资资金,吸引海内外顶尖科技人才,组织军民协同科技专项攻关,推动产业聚集和落地,以此反哺平台机构,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链。
  近几年,社会机构、民营企业参与军民融合,普遍遇到政策、体制、结构性带来的难题,影响着军民融合的质量效益和机构、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信心。面对重重困难,促进会勇于担当,在服务上下功夫,切实起到军民融合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


  在平台组织架构的设置上,他们打破了传统行业平台以某一领域或企业为主体牵头的方式,采用专职会长、专属架构、专业团队“全日制”的工作模式,人员构成以全职全时为主、兼职顾问为辅,在职在位人员达到了20余人;他们本着“没有专属服务,就是最好的服务,没有了利益藩篱,就是最大的利益”的理念,把心思和精力主要用在了为会员单位提供服务上,不断摸索精准服务模式。一方面,“当红娘”穿针引线,积极联系走访军方有关单位,了解相关需求,向军方推介会员单位的产品、技术;另一方面,努力整合优势资源力量,汇集军方有关单位、地方科研院所、学校、金融机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共谋融合大计;他们建立健全会员单位资料库、产品技术介绍模板,根据供求双方的真实需求和愿望,设计、规划符合双方利益最大化的融合方案,促使供需双方的快速融合;每月定期组织交流会,根据需求,不定期举办信息发布会、项目推介会、技术交流会,组织会员企业走进军营、参加展会、博览会,使军地需求对接具体化、实效化,有效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和质量,降低了军地双方的陌生感,淡化了军事项目的神秘感,增强了“民参军”的信心和动力。他们“无我”“有为”的真诚、精准服务,增进了会员单位的信任和依赖感,真正把促进会当作了可以依托的“大家庭”。
  有了会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促进会的权威性不断提升,一个个项目得以对接、落地,军民融合成果不断涌现。他们组织策划了上百亿规模的军事科技旅游特色小镇规划、南海管控系统建设,搭建了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的退役军人服务综合平台,组织了各种展会、论坛和信息交流、项目对接会等,均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赢得了多方赞誉。
  近年来,促进会牢牢把握创立之初设立的“四个平台”定位——以军民融合为主题的开放平台,以科技军民协同创新为重心的专业平台,以军地需求对接为牵引的服务平台,以国防科技产业落地为抓手的运营平台,采用专业平台、专属研究院、专项基金、运营实体“四轮驱动”联动方式,便平台、资源、项目、管理、运营形成“一盘棋”,倾力推动军民融合在广东的蓬勃发展。


  从政府国防科技动员的职能机构,到社会化企业联盟,再到军民融合专业机构平台,殷海鸥和他的团队在“试”中找路,在“行”中突破,着力科技,紧贴需求,围绕融合,改革创新,以精准优质的服务,以先行先试的胆略与姿态,走出了一条“接地气”的发展之路,为打造军民融合发展“广东模式”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成功经验。
  今年8月,促进会又与广东省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开创了合作运营新模式,共同推进广东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平台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促使“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线上平台”在广东落地生根,给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决策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为广大退役军人找到了“娘家”,必将惠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退役军人。“两会”携手并肩,为广东军民融合工作提供新思路、新办法、新经验,打造出了军民融合先行先试的又一样板。
其他文献
为纪念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0周年,进一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健康发展,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于2 018年10月13日在京召开“改革开放40年文艺发展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会议由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董学文主持。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求是》杂志原副总编刘润为参加了会议。  与会
期刊
一身脏,浑身伤,愧对炎黄,泪千行。  号角吹响,为你洗澡打扫,  为你健康疗伤,为你打扮梳妆,  汗水汇海洋,亿万民众,保护大长江。  新时代,新作为,新的气象,笑声朗。  奔向前方,高峽平湖激荡,  南水北调奔涌,桥下大船成行,  琼浆润两岸,大地芬芳,高歌大长江。
期刊
从千年走來看你,  秦砖汉瓦唐诗宋词永流芳;  从万里归来看你,  黄河黄山长江长城是画廊。  从天边飞来看你,  九天揽月龙飞凤舞送吉祥;  从水里游来看你,  五洋捉鳖鲲鹏展翅给力量。  从五星旗下来看你,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总向上:  从广场舞台来看你,  小康花开幸福飘香总兴旺。  啊,多双眼睛看祖国,  远看近看纵看横看激情飞扬;  啊,多双眼睛看祖国,  左看右看外看里看美丽心上。
期刊
一  半生風雨半生贫,落日余霞似梦痕。  天赐高龄心未老,赋诗一首赞当今。  二  九州生气众人欢,四十年间大变迁。  无限风光看不足,一山一水一花园。  三  世俗如今有点偏,看人论事只谈钱。  是非好坏难分辨,此弊成风祸万端。
期刊
兵爸爸临走的时候,  泪花中留下嘱咐留下希望,  有儿就要当兵守国防,  有女就要嫁给当兵儿郎。  我想起兵爸爸的家乡,  有一寸布送去做军衣,  有一粒粮送去当军粮,  最后的儿子送到前方去打仗。  兵爸爸你放心吧,  你的话儿子记心上,  子子孫孙都有当兵的担当,  一代代书写当兵的荣光!
期刊
9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暨纪念狼牙山五位壮士英勇就义77周年、红色经典电影《狼牙山五壮士》公映60周年座谈会,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战友厅举行。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关于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草案)》,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今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并
期刊
画里画外告诉我,  跟你走就是跟着太阳走,  走冬夏,走春秋,  走出锦绣走出风流。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激情追求不停留,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屹立东方我神州!  梦里梦外告诉我,  跟你走就是跟着春风走,  走千里,走万里,  走出丰收走出富有。  踏石留印,抓鐵有痕,  不懈奋斗精神抖,  高起来,美起来,乐起来,  笑到最后我神州!  党是太阳,党是风,  跟你走就是跟着幸福走!
期刊
今年3月5日,是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题词发表55周年。55年多来,雷锋的事迹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慧眼识雷锋的“伯乐”却鲜为人知。有一次,笔者在遐迩闻名的大连红军村采访老红军王良太老将军时,他讲述了当年自己发现和培养雷锋的难忘经历。  1960年,沈阳军区开展了“两忆三查”阶级教育,时任沈阳军区工程兵主任的王良太将军6月下旬来到工程兵7团蹲点。一天,他到汽车运输4连
期刊
当著名作家李延国、许晨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无衔将军——优秀军转干部王福波的命运创新》由人民出版社去年8月出版后,很快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广大军队转业干部中流传开来。报告文学的主人公、优秀军转干部、企业家王福波成为众多军转干部微信群中热议热评热赞的焦点,成为战友们相聚时谈论的热点话题。  笔者作为一名军转干部,自然受到这种热量传导影响,一气读完了这部作品。同众多军转战友一样,也被作品的文笔内容所吸引,
期刊
三十二年承一诺,几曾忘却时空。开山岛上国旗红。夫妻同守哨,架起两张弓。  汹浪拍肩风阻步,此生乐在云峰。自知险峻不迷踪。初心趋海上,遺愿寄霞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