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又是师生心灵互动的桥梁。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显得特别重要。本文主要通过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美的重要性、突出教学语言的艺术美等方面,来探讨实现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美的途径和方法。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率。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将呆板的知识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活知识;富有感情的语言,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充满激情的语言,能吸引学生,振奋学生的精神,使学生如临其境,得到美的享受。优美和谐的教师语言,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实现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美呢?
一、 实现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美的途径
(1)声音要和谐悦耳。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学会“气沉丹田”,注意科学的呼吸方式,使语言有强劲的力度,以传达到应有的范围。其次,还要注意吐字归音的技巧,字头要发得有力,字腹要发得响亮,字尾要收得恰当。此外,还要注意方言中一些发音的毛病,像山东人受方言影响,在说普通话时丢失鼻韵尾等,都会影响字清音美,需要认真克服。这样,才能使教学语言给人以富有磁性的语言美刺激,为教学增光添彩。教师讲课的语气、语调、速度和音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般来说,舒缓的语气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抑扬顿挫的语调会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悦耳。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艺术美,一定要掌握适宜的音量和速度,教学语言的速度一般应略慢于生活语言的速度。教师一定要了解自己最适宜的发音区,把握最后一排学生也能听清楚的音量,保证声音和谐悦耳。
(2)表情要亲切真诚。面部表情反映教师的内心世界,那种横眉怒目、咬牙切齿、涕泪交加的面部表情,不宜在课堂上显现。这种表情,容易使课堂陷入不必要的亢奋,不利于课堂教学。当然面无表情易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让学生感到压抑,失去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教师的面部表情应使学生感到亲切真诚,充满热爱与信赖。
(3)姿势要端庄自然。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场所。站立姿势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态势语言。站姿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教师走进教室站姿稳定、挺直能给学生留下可信赖的印象。具体讲头部要端正,如果表达喜悦憎恨等感情,头部可以作适度的上下左右的活动,但幅度不宜太大,应避免那些习惯性的摆头点头动作;躯干要挺直,不仅有利于树立教师良好的讲台形象,而且也利于发音洪亮,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上课时的站姿。
二、 实现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美的方法
教学语言的艺术美即教学语言的魅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高超的语言技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在手里,使学生不但注意接受,乐意接受,而且热切地盼望接受。因此,教学语言的魅力就体现在三方面:可受性、乐受性和迫受性。
(1)增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可受性。所谓可受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能够接受。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要通过语言的交流来实现。学生能不能接受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可受性的教学语言是准确流畅、饱含真情的。①准确流畅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要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教师传达的内容,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流畅准确。作家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是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云芝先生的,文章中谈到蔡先生讲课是用歌唱的音调:“她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②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美的源泉。教学语言的情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教材内容具有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用了淡淡的语调来讲淡淡的哀愁,带领学生充分体味作者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以教师的真实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喜欢学生和教学的学科,对自己所教的知识充满了信心和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情感就会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2)增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乐受性。所谓乐受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无论是文科教学还是理科教学,都要使教学语言富有表现力,以情理交融打动学生心灵,产生一种愉悦感,使学生快乐地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和讲述的内容。具有乐受性的教学语言是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①生动形象是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生命。生动形象是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当教师将所讲授的教学内容,首先用整个身心和人格来灌注情感,然后把这种教学内容化为具体感知的清新的真爱,学生就会真切感受到知识的震撼,因而他们会带着更加浓郁的情趣学习,全身心地同教师一起共创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活动才会充满生机。②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才会具有磁性般的吸引力。理科教学多注重理趣,而文科教学多注重情趣,这样的教学语言才会让学生产生乐于接受的境界。理科教学讲究论证推理,文科教学则力求语言的准确鲜明和趣味性。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戏剧,教学语言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情趣,突出其中妙趣横生的情绪。当然,理趣和情趣总是相对的,若能协调互补有机活用,方为最佳。
(3)增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迫受性。①有趣机智是对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的更高要求。具有有趣机智的教学语言,可以把在教学中临时出现的矛盾、自身出现的失误等综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这些充满机智的语言大多是在一种有趣的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而不只是一种逗乐的技巧。②启发性教学是教学语言充满艺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问题教学法”中,要求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创设问题情境去点燃学生好奇心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运用这样的语言组织教学,是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可以保证教学语言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并切实掌握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科本身的特点,深入研究并切实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高超的教学语言技能,实现课堂教学的语言美,才能有力增强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爱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遵义县鸭溪中学)
一、 实现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美的途径
(1)声音要和谐悦耳。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学会“气沉丹田”,注意科学的呼吸方式,使语言有强劲的力度,以传达到应有的范围。其次,还要注意吐字归音的技巧,字头要发得有力,字腹要发得响亮,字尾要收得恰当。此外,还要注意方言中一些发音的毛病,像山东人受方言影响,在说普通话时丢失鼻韵尾等,都会影响字清音美,需要认真克服。这样,才能使教学语言给人以富有磁性的语言美刺激,为教学增光添彩。教师讲课的语气、语调、速度和音量,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般来说,舒缓的语气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抑扬顿挫的语调会使人感到格外的亲切悦耳。要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艺术美,一定要掌握适宜的音量和速度,教学语言的速度一般应略慢于生活语言的速度。教师一定要了解自己最适宜的发音区,把握最后一排学生也能听清楚的音量,保证声音和谐悦耳。
(2)表情要亲切真诚。面部表情反映教师的内心世界,那种横眉怒目、咬牙切齿、涕泪交加的面部表情,不宜在课堂上显现。这种表情,容易使课堂陷入不必要的亢奋,不利于课堂教学。当然面无表情易使课堂变得死气沉沉,让学生感到压抑,失去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教师的面部表情应使学生感到亲切真诚,充满热爱与信赖。
(3)姿势要端庄自然。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教育学生最重要的场所。站立姿势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态势语言。站姿是给学生的第一印象,教师走进教室站姿稳定、挺直能给学生留下可信赖的印象。具体讲头部要端正,如果表达喜悦憎恨等感情,头部可以作适度的上下左右的活动,但幅度不宜太大,应避免那些习惯性的摆头点头动作;躯干要挺直,不仅有利于树立教师良好的讲台形象,而且也利于发音洪亮,这样可以一举两得。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注意上课时的站姿。
二、 实现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美的方法
教学语言的艺术美即教学语言的魅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高超的语言技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在手里,使学生不但注意接受,乐意接受,而且热切地盼望接受。因此,教学语言的魅力就体现在三方面:可受性、乐受性和迫受性。
(1)增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可受性。所谓可受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学生能够接受。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要通过语言的交流来实现。学生能不能接受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可受性的教学语言是准确流畅、饱含真情的。①准确流畅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要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教师传达的内容,教师的语言一定要流畅准确。作家魏巍的散文《我的老师》是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云芝先生的,文章中谈到蔡先生讲课是用歌唱的音调:“她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②饱含真情是教学语言美的源泉。教学语言的情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教材内容具有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时,用了淡淡的语调来讲淡淡的哀愁,带领学生充分体味作者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是以教师的真实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喜欢学生和教学的学科,对自己所教的知识充满了信心和浓厚的兴趣。教师的情感就会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情感。
(2)增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乐受性。所谓乐受性,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要求教师必须善于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无论是文科教学还是理科教学,都要使教学语言富有表现力,以情理交融打动学生心灵,产生一种愉悦感,使学生快乐地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和讲述的内容。具有乐受性的教学语言是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①生动形象是教学语言艺术性的生命。生动形象是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当教师将所讲授的教学内容,首先用整个身心和人格来灌注情感,然后把这种教学内容化为具体感知的清新的真爱,学生就会真切感受到知识的震撼,因而他们会带着更加浓郁的情趣学习,全身心地同教师一起共创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活动才会充满生机。②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才会具有磁性般的吸引力。理科教学多注重理趣,而文科教学多注重情趣,这样的教学语言才会让学生产生乐于接受的境界。理科教学讲究论证推理,文科教学则力求语言的准确鲜明和趣味性。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还是戏剧,教学语言的设计上一定要注意情趣,突出其中妙趣横生的情绪。当然,理趣和情趣总是相对的,若能协调互补有机活用,方为最佳。
(3)增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迫受性。①有趣机智是对教学语言富有艺术性的更高要求。具有有趣机智的教学语言,可以把在教学中临时出现的矛盾、自身出现的失误等综合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这些充满机智的语言大多是在一种有趣的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而不只是一种逗乐的技巧。②启发性教学是教学语言充满艺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问题教学法”中,要求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创设问题情境去点燃学生好奇心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知识。运用这样的语言组织教学,是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可以保证教学语言有经久不衰的魅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深入研究并切实掌握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学科本身的特点,深入研究并切实掌握语文教学语言的特殊性,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高超的教学语言技能,实现课堂教学的语言美,才能有力增强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爱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遵义县鸭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