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排除学生写作心理障碍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er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加以分析,并在降低作文要求、引导学生积累、帮助学生选材、优化心理环境、批语多褒少贬等方面进行阐述,通过这些策略和方法的尝试,以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排除 小学生 写作 心理障碍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些学生要么怕作文,不是发愁就是紧张;要么胡编乱造,不敢说真话、写真事。究其原因,这些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障碍。其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方面:首先,缺少鼓励。一般,教师不够客观的批语常常会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失去写作文的信心和热情。慢慢的让学生觉得"写了也白写"。其次,作业压力和一定程度上德育教条的威慑,也会让学生变得"想写不敢写"如此种种,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导致了小学生在学写作文时变得百无头绪,茫然失措。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学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情感的过程。然而,小学生这种怕写作文,厌写作文的心理障碍,严重导致了作文教学高耗低效。那么如何排除小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呢?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并经过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
  一、降低作文要求。降到符合各年级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止。比如小学三年级初写作文,它是以一、二年级看图说话为基础的。现在要离开图,依照生活实际留在脑海中的各种图景去写,就只能要求把那些图景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即可。若用什么"脉络清晰,语言精练"去要求,恐怕效果不明显,相反会使学生心中茫然,我认为只要能达到"语言通顺,叙述清楚"就是好作文。
  二、引导学生积累。方法有两种:一是生活积累。生活里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如果能处处留心把这些事记下来,脑海里就不至于空空如也,写作文时就做到了"胸中有竹"。写日记无疑是一种好方法,因为学生在毫无压力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写作练习,往往要比在紧张的心理状态下写出来的效果好,对于排除小学生的心理障碍,这无异是一种有效的放松疗法。第二种方法是是阅读积累。教科书、课外书、儿童杂志等可以作为阅读对象,学生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还积累到不少写作素材,如优美的语句、写作的方法、表达的内容等。教师要求学生自备一本读书笔记,阅读时分门别类摘抄好词佳句,到用时就不至于"胸中无竹"。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它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学生写作的心理坡度。
  三、帮助学生选材。给学生讲清选材时"真实的就是最美的"。比如有一次我讲评作文,一个同学写他难忘的一件事是几年前曾偷过同学的一元钱,因愧疚而念念不忘,表达出了真情实感。作文尚未念完,同学们便以异样的目光盯住这位同学,有的还小声说做了贼还写进作文,不害臊。这件事其实是很真实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要告诉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敢于表达真情实感就是好作文。
  四、优化心理环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客观事物能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诱发兴趣。在作文前,我们可根据儿童心理特征,以玩为媒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产生乐于作文的情感。如:在那百花盛开的春日,让学生观赏欣赏生态园里争奇斗艳的鲜花;在那雪花纷飞的操场,让学生滚雪球打雪仗;在那无边的田野里,带领学生踏青野炊;在那令人神往的传统佳节春节,召集学生"贴春联"、"包饺子"、"看春晚"......在大自然这个充满无限生机、隐藏无比乐趣的"题库"里,让学生深刻感知生动鲜明的形象,指导学生独立取材练笔,让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他们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在作文中记下一件件绚丽多姿、永难忘怀的童年趣事,变"要我写作文"为"我要写作文"、"我烦作文"为"我爱作文"。例如,有一次,我这样引导学生,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田野山川,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可是谁能说的清,在家乡这块土地上究竟有多少树木和花草?它们叫什么名字?什么时间开花结果?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们的兴趣,经过讨论,他们决定为家乡的花草树木编写《绿色小词典》。经过一个阶段搜集调查,"花草树木户口薄"上的"新居民"越来越多了,有梧桐、杨柳、榆树、桃树、月季等花草树木。他们将这些植物按乔木、灌木、藤木、花卉等进行分类登记,还按它们的特性、种植季节、培育方法等内容逐一归类制作了"条目"卡片。经过一次次的讨论,一次次的核实,在大家的辛勤努力下,《绿色小词典》终于和大伙见面了。你可别小看这本手抄的小册子,里面的内容可丰富啦。不信,就请你翻到"乔木类松树条",他们是这样记载的,松树是绿色宝库中的主角,它四季常青,苍翠挺拔,不怕严寒酷暑,不畏风霜雨雪,所以人们仍喜欢用松树来比喻长寿和英雄人物的坚强品格......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知识,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引导学生到大自然这个"题库"中寻觅写作素材,而且在课堂上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如"画鼻子游戏"、"踩气球比赛"、"国庆书画比赛"等,寓作文训练于趣味活动之中。
  五、批语多褒少贬。教师批语对学生的写作情绪影响不小。过多地批评,往往使学生的作文心理受到挫折和打击,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尚差的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形成他们的作文抑郁症,看见作文就心烦、畏惧。学生作文中有优点就要点出来,那怕很少。缺点则要细心指出并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的"光明前景"。这种乐观的心理状态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益处。积极的心理因素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人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及时调整教师的辅导方式,不利的发展状态自会改变。另外教师要有爱心,要持之以恒。这样学生再也不会面对作文时愁眉苦脸,抓耳挠腮了。
  优秀的教师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作文,乐于作文,学会作文,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充满童趣的习作来。所以,师者必须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地关注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排除在作文中产生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其他文献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已经非常普遍,各种电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确实辅助了我们的教学,代替了原始的一支粉笔进课堂的状况,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但是随着人们对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好多效果利用原来的手段已经无法解决,课堂也因此又显得呆板。  我们的新校建成后,教室里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高科技教学工具,电子白板技术将传统的黑板、投影仪、电脑整合在一起,为信息技术与
期刊
新课程唱响了改革课堂教学的号角,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探究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大胆创新,大胆改革,走出新的路子,以展示新课程改革的里程碑。笔者在长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严格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遵循小学生个体差异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为抓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
期刊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是面向差异的每一个个
期刊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课改实施后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精巧的编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同时课改也给我们带来了困惑与误区,让教师们有点无所适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着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文从分析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优化语文教学路径与方法,以资借鉴。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学  苏
期刊
语文教学要拥有其魅力,不能离开生活这片沃士。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就曾多次呼吁:"要变语文教学的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的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不用机械训练消磨学生的青春。"要达到这一理想的境界,就必须在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做到"用生活来教育",让语文教学"生活化"。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许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让社会生活进入语文课堂,让语
期刊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应运语文的规律。"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运用童趣的语言,接近了学生与教材间的距离,赋予词语生命力唤起学生自主地交流合作,使学生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自己获取知识后的成功和喜悦。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学生识字兴趣的唤起。  策略一:学生识记汉字能力的培养  1、抓好好三个关键。  
期刊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对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也有了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说明:语文是重要的用于交际的工具,这是语文教学工作的核心,同时还表示在强调要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综合运用于语文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性质 要求  1. 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1.1 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  首先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小学语文,它不仅教会孩子最基本的认字、书写
期刊
当前,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正在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教育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借助一定的渠道向学生传送一定的教育信息,从而引起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的过程。教育技术的运用,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关系重大。即使教师本身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是不能通过好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也不会有好效果,所以教育技术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施效果。  进入21世
期刊
【摘要】在传统的知识教学中,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被看成是全知全能者。而现代社会教学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逐渐系统和多元,尤其是对教师知识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师学科知识可尝试自我反思、广博阅读以及团队合作的途径。  【关键词】学科教学知识 途径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也就是说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