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拴来中国画作品

来源 :中华名家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eng_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旅画家,祖籍山东临朐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师政治委员,大校军衔。著名画家孙其峰入室弟子,中国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8年,作品《醒目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作品《春意正浓》入选第12届韩国国际美术大展,获一等奖。2000年,作品《雀梅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建设杯”书画精品大展荣获铜奖。作品《枝头双雀》入选北京美协主办的首届新人新作展。2002年,作品《闲下心来写玉兰》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1世纪中国画澳大利亚大展。作品《双喜图》人选第三届王子杯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展获金奖。 2003年,作品《傲骨》入选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书画大展获金奖。作品《玉兰》入选神五航空书画大展。2004年,作品《金色年华》入选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耕》入选绿色时空一一全军美术作品展。2004年,作品《争辉》被选入人美出版社《当代中国画优秀作品集》。2005年,作品《香远溢清》、《春意正浓》、《秋实》、《玉兰》、《垂柳双鸭》选入人美出版社编撰的《当代中国画精品选》花鸟画专集。2006年,作品《白梅》刊于《美术》杂志;作品《万玉争辉》刊登在人美出版社珍藏版《名家名画》专集。2006年,作品《无暇》入选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书画大展。2007年,作品《净无尘》入选全国第三届中国画大展。
其他文献
多年从事画马,那注定是我要穷尽毕生心血来走的一条无尽的路。  在草原上第一次接触了蒙古马,在它伴随我经历了多少个难忘的日月和风雨之后,我便与这草原上的精灵结下了一生的缘。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象影子一样追随在我的身边,藏在我的心里,徘徊在我的脑海,流连在我的梦中。  在梦里,它从天边走来,它默默地注视着我,那是一种无言的交流。它知道,我已熟悉了它的每一个眼神,了悟它的思想。蒙古马,造物主偏爱你,赋予
期刊
一打开地图,人们的视线立即会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这里高山群峙,大江汇集,呈南北纵向,仿佛是地球母亲紧蹙的眉头。这就是著名的横断山脉。山脉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北方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东边是奇妙的滇、黔、川地区,南面是富饶的东南亚、南亚诸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从古到今,它像一个谜一样地
期刊
传统之薪火在中华民族千载的延展中,沉积出璀璨的文明,中国古典绘画的意境表述,更是令今人叹为观止。古雅雍华的人物,寂寥阔野的山水,姿意天籁的枯枝卉禽,赫然映目,其境盎然。伴绕着婉柔纤纤地线条和酣畅淋漓的笔墨,宣泄出古人的情致,其传统绘画规则的一致性和程式化的笔墨,有序地阐述出千百年的意蕴咏唱。  “传统”何焉?先甲骨,以刀行纹;后施毫入墨,又添敷岩彩,遂形显意出,其民族的“线形”审美冥冥之中贯行至今
期刊
杨洋的仕女图一画就是二十余载,从对某一种物象与绘画载体的艺术固守中,可看出杨洋作画的状态和心结。杨洋的性格是绵善的,这似乎吻合了他选择仕女作为绘画对象的心理;杨洋的心性是内秀的,这又印证了他多年来的审美情趣。  柔韧的性情里可能有一些偏执,有一些不甚通达,我以为这正是本真的杨洋,是率性的杨洋,是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大文化背景之下,坚守传统人文、固守文人操守的讷言敏行的杨洋。  杨洋自幼喜爱绘画,多
期刊
八大山人之山水画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与现实的矛盾,为中国画坛提供了新的艺术语言,创造了新图式,开拓了新意境,树立了一种新风气。    一 “意象”特征    八大山人身处明清移祚之际,他个人又历国破家亡之痛,这种现实生活的际遇自然会在他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并且在他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创作中有所表露。他笔下的艺术形象中蕴含着一种孤僻、冷峻、忧伤的情感内容,其内心的无法平静,反映在他的画中,他所画的鱼鸟等
期刊
黄沙弥漫,硝烟滚滚,战机轰鸣,一群海军陆战队员从直升机中跃出,如排山倒海般冲向前方……从全军第十届美展作品《两栖猎人》到全国第十届美展作品《陆战队员》目光聚焦于陈琳的国画作品是不由自主的。  2002年的金秋时节,我应邀去中国军事博物馆观看第十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浏览中,作品《两栖猎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博大雄浑的气势包容了所有的含义,强烈的视觉感,厚重的墨,酣畅的线,尽展军人无限刚劲与风华
期刊
《诗经·大雅·荡》语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万事皆有始有终,凡事贵在坚持。而这句话,也正是军旅画家岳鸿进的座右铭。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艺术进入了又一个转型期。一方面画坛流派繁多、百花齐放,众多画家在既有的视觉语言中寻求新的突围;另外一方面,时代仍然在呼唤散发着真情实感的作品。  鸿进为人真诚,他的作品,从基层而来,从原汁原味的生活中来,散发着动人心魄的独特气质与力量。这与他长期
期刊
靳超油画作品
期刊
1973年出生,山东省青岛人,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为中国美协中国重彩画研究会秘书组成员,北京市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会员,平度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06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07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蒋采苹重彩画工作室班主任。2008年任北京大学蒋采苹中国重彩画工作室班主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美术书法展并获奖:《踢毽毽》在全国第七届
期刊
当前讨论中国画的品评标准,这是因为中国画出现了理念模糊的现状,影响到创作的走向。一提继承便模仿古人,一提创新就模仿洋人,因此讨论当代中国画的品评标准很有意义。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根本上扭转了长期以来对人们思想认识的禁锢,人们能够面对现实,根据实践实事求是的来评价事物,这是一个伟大的理论转折,这在“文革”之后拨乱反正,推动思想解放,坚持在中国改革开放,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