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速度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q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好事者专门观察过各个城市居民的行走速度,香港和日本的东京似乎都名列前茅。悠闲地漫步在伦敦的牛津街,突然又记起这一则报道来了。牛津街上的英国人多半也是步履匆匆,默默地赶路。身后不断地有人低声而温婉地用“Excuseme”打招呼,请求我让一让路。都说英国人特别有绅士风度。书本和传说之中,绅士的标准形象是风衣,西装革履,领带塞在马甲里面,头戴一顶礼帽,手执一柄长伞,嘴里衔一支烟斗——许多杂货店至今还在卖这种古老的吸烟工具。绅士必须有“宁可湿衣、不可乱步”的派头,想来这一身装扮也无法走得太快。然而,奇怪的是,牛津街上的行人一个个大步流星,身上的大衣随风掀动。街道上移动得最为缓慢的一个群体似乎就是我和我的同伴们。我不由地疑惑起来:这些高鼻子们都急着赶到哪儿去?
  英国早已养成了一副不紧不慢的脾气。任凭旅客排成长龙,英国海关或者机场的官员仍然慢条斯理,不为所动。再过半个小时就要抵达目的地的时候,驾驶大巴士的司机会突然提出要休息一个小时。性急的同伴曾经表示愿意为争取时间而多付一些加班费,司机翻了翻白眼说,他的休息权利是工会法赋予的。英国的日常节奏也舒缓得很。上午九时上班,不久就有一个喝咖啡的闲聊时间;中午休息一个小时,下午上班期间仍然喝一次咖啡,晚上六时之前各处都已经下班或者打烊——只要稍稍错过了时间就难于找到餐馆吃晚饭。这种日常节奏之间隐藏了老牌帝国主义的一份傲慢和暮气。英国人的确看不上美国佬那种狼吞虎咽的劲头,那不像是大家作派。矜持和含蓄是英国人的重要品质。英国人习惯的是从容,温和,渐进——可是,他们的脚下为什么走得那么快呢?大致可以这么说,我所习惯的步行速度仅仅相当于他们在公园里散步或者遛狗。
  有趣的是,英国的中老年男性仍然疾步如飞。腿脚利索显示了一种勃勃生气,那些须发斑白的男人绝不肯轻易地承认自己老得走不动了。我们的国度里,许多男人刚刚过了四十五岁就步履蹒跚,髋关节似乎带不动臃肿的肚子和肥大的屁股。其实,没有必要将行动迟缓说成稳重。我试着跟上街头的英国人快步疾走,似乎一下子抖擞了精神。我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慢吞吞地踱四方步,脚板更容易发酸。
  似乎有一个说法,那些刻板的礼节规矩让英国人太压抑了。潜伏于体内的野性必须有一些发作的机会。所以,某些彬彬有礼的英国人会突然摇身一变,成了吓人的足球流氓,大打出手。我猜想,大步疾走或许也是一种分散体内冲动的奇特方式。速度象征了我们身体之中的某种欲望,这个秘密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某些时候,高速驰骋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快感。英国人驾车之快也是出乎我的意料——这可以算作是另一个佐证吗?
  “历史”、“传统”都是英国人心目中了不起的概念。不论是建筑、家具还是商店招牌,年代久远意味了分量十足的荣誉。所以,英国人宁愿花费大笔的钱财修缮老房子而不肯拆了重建。这就是伦敦的大部分街道狭小而弯曲的原因。令人惊讶的是,窄窄的街道上大大小小的车辆一律驶得飞快。车辆的马达发出凶猛的吼声,即使在人行道上也会被车辆带起的旋风吓一跳。不时还会有一队身着黑皮夹克的飙车族风驰电掣地招摇过市,制造出很大的动静。
  英国的车辆靠左行驶。据说这是马车时代留下的交通规则——马车夫通常右手执鞭,靠左行驶可以避免鞭梢无意地抽到路边行人的脸上。这个说法富有人情味,以至于我们这些外来者愿意谅解靠左行驶带来的诸多不适。其实,最大的不适就是横穿马路。我们习惯于先“左顾”而后“右盼”,而英国的车子总是先从右边袭来。初到英国的时候,我不断地重温一个学龄前儿童的问题:横穿马路一定要遵从街道上红绿灯的指示,绝不可贸然闯红灯。即使是一条三五米宽的马路,也不该心存侥幸。说不定哪一个拐角就会突然钻出一辆车来,车速永远是那么快。英国人的性格就是认死理。寂静无人的下半夜,他们的车子仍然会按规矩在十字路口停一阵子;没有红灯的时候,即使在闹市也要开足马力——这时他们的车子是不认人的。按照英国式的逻辑,问题的确很简单:如果红绿灯没有发出错误的信号,马路上的汽车怎么可能撞到行人呢?英国人似乎根本没有将违规——不论车辆还是行人——的情况考虑在内。
  


  对于一个拥有七八百万人口的城市说来,那个蜘蛛网般的街道只能算一个不堪重负的循环系统。伦敦的堵车司空见惯——这几乎是每一日例行发生的城市栓塞。伦敦的环城高速公路被幽默地称为最大的停车场。幸亏伦敦的地表底下还有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地铁。伦敦的地铁长408千米,共有275个地铁站。每一天总是有一两百万人在伦敦的地底下捉迷藏似的钻来钻去,然后从自己的写字楼或者公寓附近探出头来。伦敦的地铁始建于1863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铁。一百多年持续的扩建和翻修,伦敦的地铁大约也变成世界上最复杂的地铁了。某些地铁站甚至要深入地下四个楼层。站在轧轧发响的电动扶梯一次又一次地往黑黝黝的地底下扎去,心中不免暗暗惊慌。幸好所有的地铁站都嵌满了形形色色的广告。广告不仅把地面的繁华气息带到地底下,而且,阅读广告是候车时的一个有趣消遣。皮鞋的广告,巧克力的广告,旅游的广告,计算机网站的广告,剧院演出的广告,移动电话的广告……各种画面和广告词生动俏皮。一幅广告上画的是一个披长发的妇女头像,英文的广告词是:“我是妇女,让我吼叫吧!”——我和同伴研究了许久,仍然不知道什么意思。电动扶梯两侧,某些广告的人物头像嘴巴里伸出了一根用口香糖捏成的香烟,这是幽默的英国人乘坐电动扶梯时忙里偷闲制造出来的作品。
  层层叠叠的伦敦地铁使用各种颜色——例如,灰色,青色,橘红,蓝色等——代表各条不同的线路。换线和找到地铁出站口是对于智力的考验。灰线转蓝线再倒青线,从四楼转到二楼找到某一条甬道,某个出站口不是电动扶梯而是直接搭乘电梯,如此等等。手执一册地铁交通指南按图索骥,这种乐趣近似于和计算机对弈。
  即使在地底下,英国人仍然走得那么快。电动扶梯上,人们一律靠右站立。必须留出一半的梯位给那些嫌电动扶梯运转得太慢的人。总是有一批一批的人急匆匆地往下奔跑,或者三步并成两步地往上——他们总是像奔赴一个不能迟到的约会。某些地铁站的换线必须走过百米长的甬道。甬道里面人流汹涌,但是寂静无声。只有几百双皮鞋急促地踏在地面上,橐橐的脚步声回荡在甬道之中,如同开过来一支雄纠纠的大军。一些时候,甬道的拐角可能有一个留起长发、手执电子吉他的流行歌手正在旁若无人地纵声高唱。他正眼不瞧周围的匆匆行人,行人对他也视若无睹。但是,铺在他脚下的一块蓝布上总是有几枚硬币。
  伦敦地铁的车厢里往往拥挤而又安静。一部分人在读书或者读报,更多的人默然相向——公众场合的大声喧哗是可耻的事情。偶尔会遇上一个穿着印度服饰的妇女在车厢里征集捐款。她从来不说什么,而将要求捐款的理由用英文写在一张硬纸皮的牌子上,举到人们面前。如果乘客没有表示,她就会默默地离开。令人惊奇的是,一些母亲常常用童车推着才几个月的婴儿——我们的国度里,这么小的婴儿通常是不出门的——乘坐地铁。她们并不担心婴儿会被汹涌的人流挤坏了,车厢里肯定有人让路和让座。婴儿的口中含着奶嘴,亮晶晶的眸子无邪地打量着四周。他们肯定还不明白,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人日复一日不停地东奔西走呢?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编导,我在节目中接触了近四百对各种类型的夫妻,与他们一起感悟情感生活的苦辣酸甜。记得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大体相仿,不幸的婚姻各有不同。其实,通向幸福的婚姻之路更是大不相同。或许,您能从我们的故事中,得到些许启示。    石兰:我不想恋爱你就求婚吧    石兰,广播学院尚未毕业就在周晓文导演的电影《青春无悔》和《青春冲动》任女一号,她美丽性感,是九十年代初的享誉中国影坛的青春偶像,人称中
期刊
我们镜头的脚步最后停留在交泰殿前,在它被岁月肢解而龟裂的额头上,那只翩翩起舞的彩凤乘着雪花注视着我们。  那些女人美丽而哀伤的梦想注视着我们。  被爱、被伤害、被凌辱、被杀戳,紫禁城的女人,梦想常于诞生处毁灭,又于毁灭处诞生。  因为栖息在交泰殿上的那只凤凰相信,涅槃才是她永不停息的命运。  老佛爷气魄再大.也不敢在紫禁城里坏了祖宗的规矩。但慈禧终究是慈禧,“龙在下,凤在上”的石雕最后出现在她的陵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初,为了掩护胡志明在广东、香港开展工作,中共安排林依兰以一个“妻子”的身份照料他的起居。不久,俩人产生了爱意……这段恋情经历了38年风雨,最终未成眷属。1968年,林依兰在眷恋中告别人间。胡志明闻讯,痛不欲生,一年后溘然去世。弥留之际,他还念叨着林依兰的名字。  莫斯科,飘飞的大雪下个不停。胡志明站在城郊的山坡上,任凭凛冽的寒风和冰凉的雪水钻入脖颈。泪水悄无声息地从他眼中涌出,润湿了
期刊
听过一个寻找独角兽的故事,说整个中世纪传统使欧洲人相信世界上有一种叫做独角兽的动物。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时也在寻找这种独角兽,归途中在爪哇他见到了一种很像独角兽的动物,但它是黑色而不是白色,头像野猪而不是马,显然他遇到的是犀牛。但“他没有能力指出,他见到的是一个新动物,而是本能地试图用他过去熟悉的形象来定义这一新动物”。而马可·波罗在向中国讲述他自己的故乡时,他的听众也会以熟悉的音调来定义他的叙述。
期刊
博客以独立的传播媒体形态,出现在政治、生活、工作、管理过程中来的时候,人们发现它已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一切。博客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又再一次表现出它的未来的生命力,并以自己的方式给世界带来的新变化与刺激。    博客将改变新闻    当每一个博客都可能是新闻记者,新闻的理念就被彻底改变了,新闻记者面临失业危险。博客成为新闻资料的来源,新闻再也不受把关人控制的传播,新闻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时代。  散布在
期刊
如果说,岁月是一条河,那么,友谊就是河边的贝壳,而每一个友谊贝壳里都将包裹着一颗璀璨的珍珠——朋友。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就会串成你灿烂美丽的人生项链。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的确,朋友对于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朋友就是你感觉无聊苦闷时想找个倾诉对象、忠实听众时第一个想到的人;是经常在一起笑,但关键是能在一起哭的人;是你扔下自己手头的一切,急着为他奔走效力的人;是在你感到孤立无
期刊
闲庭信步五大道    从火车站出来没多远,就进入了五大道的地界。“五大道”是对成都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这五条路,以及周围共22条道路的总称,这片区域在清末时被英法列强占为租界,当时,各国纷纷驻兵建房,一座座不同风格的建筑就在这不大的区域里纷纷建立起来。时间已过去了百年,但这些建筑却很好地保留了下来,因此,这片区域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天津基本没有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街道,大部分
期刊
好莱坞星光大道,疾驰过一辆似乎失去了方向的敞篷车,沿途掉下各式小刀子、小型武器、蛇、红酒和名贵烟头——你不必怀疑自己的眼睛,那就是朱莉。一个心中有鬼的美女,眼角眉梢渲染着叛逆。如果她不做演员,你也会对她另眼看待:她的大眼睛、直翘鼻子、高的胸、长的腿;那似乎没有髋部却走得坚硬的步伐,那似捣碎的浆糊一样的声音,性感得让人麻醉。她是好莱坞的狂野之唇,是好莱坞的世纪末的主题——忍不住让人说:“在你被指控之
期刊
圣彼得堡是一座很难不被人窥觑的城市。沿着河滨大道走,你会发现巴黎:连绵成排的19世纪巴洛克建筑,窗雕在阳光下映出精细轮廓;往对岸望,水都威尼斯近在眼前:半圆拱桥筑成一圈圈的砖造彩虹,直到支流尽处。划分市区的,是全东欧河道最宽的涅瓦河,黑蓝深邃的河面像是这座城市中央平白冒出海洋,巨大船舰在对岸静静与我们相望。    璀璨晶亮老建筑    想起1812年拿破仑征战俄国,拿下莫斯科后却近不了它的身,历经
期刊
懂得守住自己的幸福,要比去羡慕别人的幸福聪明多了。  除了咖啡,花草茶是我最喜欢喝的饮料。  每次看到各式各样的花草茶,我心里就特别快乐。  午后,迎着流泻一室的阳光,饮一壶致瑰花草茶,让淡淡的清香弥漫着,啜一口幸福的感觉,凡尘俗事烟消云散。  独自享受这午后的慵懒情调,就觉得很幸福。  忙碌了一天,回到属子自己的小空间里,燃起一室馨吞,随着香气在空气中扩散,白天的压力与烦闷都淡了,此时,最能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