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耳背 装颗“小螺丝”可重获听力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年性耳聋是最易被忽视的慢性病,在65~75岁的老年人中,其发病率高达60%左右。传统观念认为“人老耳聋”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不必去治疗。这种错误的观念往往延误了听力补偿和康复的最佳时机,除了会出现听力损伤外,还可造成中老年人心理障碍,甚至出现痴呆等症状。耳聋已成为威胁中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的最大“杀手”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的时海波教授提醒,老年人耳聋发现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对于已经形成的听力损害,需运用一些必要的辅助手段来帮助改善交流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读者章老伯年过七旬,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但近来家人发现,和章老伯说话交流,他有时会毫无反应,有时则如“鸡同鸭讲”。面对这种情况,子女认为是章老伯年纪大了有些耳背,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就在上周五,章老伯去接小孙女放学,正准备穿马路时,一辆拉木材的大货车也正好要转弯,司机连按了几次喇叭,章老伯却“置若罔闻”,幸好司机及时刹车才没酿成惨剧。当小孙女把那“惊魂一刻”说给父母听时,他们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忙拖着章老伯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老年性耳聋是缓慢进行的过程
  章老伯最终被确诊为是“老年性耳聋”,而生活中和章老伯有着类似情况的老年人其实并不在少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助理时海波教授介绍,所谓老年性耳聋,即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生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对于老年性耳聋的患者来说,听力下降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早期表现是在与熟人相聚的时候可以谈笑风生,但当与陌生人交谈的时候就会显示出说话犹豫不决,或者是答非所问,在嘈杂的环境中则更为吃力;若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听力会继续下降,最终就如同章老伯那样,连汽车喇叭这样强刺激的声音也不能分辨。此外,老年性耳聋还会伴随着耳鸣的发生,刚开始是间歇性的,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出现,以后就会逐渐变为持续性耳鸣,当病情不断加重后,甚至是白天也可以听见。
  慢性病亦可致耳聋
  时海波教授告诉我们,老年性耳聋主要是由内外两部分原因引发的。从外部因素来看,一般就是噪声污染的影响,如长期处在交通噪声、电器、机器等各种轰鸣声中,就容易引发老年人的耳鸣、耳聋症状。而从内部因素来看,慢性病和营养不良都是诱因。比如患有血脂异常的老年人,老年性耳聋的发病率往往会偏高;体内缺少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如锌、铁等也会影响到耳蜗的功能,进而导致听力减退。
  “应该说,遗传因子、生活条件、劳动强度、饮食营养、精神紧张和慢性病等内外因,都是老年性耳聋最常见和最凶残的‘杀手’。作为老年人来说,尤为应该关注的是心脑血管等慢性病因素,比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液凝固性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加、小脂肪栓子增多等,都可以引起脑部供氧不足,使内耳过氧化物增多而致聋。”时海波教授提醒说。
  耳聋可致老年痴呆、脑萎缩
  除了像读者章老伯那样,因为听力下降而可能遭遇交通意外,老年性耳聋也会严重损害老年人身心两方面的健康,不仅会直接导致老年人社交沟通交流障碍,还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当老年人感觉自己听不清、听不见之后,要么慢慢变得不爱开口说话,自我封闭;要么就是喜欢自言自语,无论哪种情况,其个人情绪都不太会好。”时海波教授介绍说,在他的门诊上,许多老年性耳聋的患者往往都伴随有焦虑、抑郁的倾向,严重者甚至还有自杀倾向,因为总感觉家人不和自己交流,有被遗弃的恐惧感。“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耳聋会使老年人反应迟钝,智力衰退。且随着听力进一步下降、听功能的废用,还可能加重脑萎缩、老年性痴呆提前到来,因此,老年人耳聋发现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耳老背、眼老花,天经地义,不用医治’,这种观念不可取。”
  微创植入“螺丝”,重获听力不是难事
  尽管老年性耳聋在临床非常高发,但遗憾的是,对于已经形成的听力损害,目前尚无特效药,需运用一些辅助手段如助听器等,来帮助改善听力。但面对传统的助听器,由于佩戴后不美观、不适应等因素,许多患者十分排斥。对此,时海波教授特别介绍了一种新型助听装置——骨锚式助听装置(Baha)。
  时海波教授解释说,我们日常所听到的声音,其本质都是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通常情况下,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通过外耳—中耳—内耳,进而激动耳蜗毛细胞的纤毛摆动,形成听觉电信号。这种空气振动传导的方式称为“气导”,也是我们最常用到方式。但其实人耳还有一种“备用”的声音传导方式,也就是“颅骨传导”。如果空气传导方式在到达内耳前被中断(外耳畸形、中耳炎等情况下可引发这一问题),就可以充分利用“颅骨传导”的能力,直接将机械波传导至内耳,使耳朵听到声音。而Baha就是颅骨传导式帮听装置中的“佼佼者”,也是目前唯一的植入式“骨导”助听装置。
  时海波教授介绍,Baha由声音处理器、基座和钛合金植入体三部分组成。钛合金植入体是核心,它就像一颗“小螺丝”一样,通过微创手术被固定于耳朵后上方的骨质中,借助其良好的骨融合作用,就能真实地将声波振动传入颅骨。这种植入方式就类似于种植牙,其实并不复杂,而基座则是用来连接声音处理器和钛合金植入体。开机状态时,声音处理器能感受声音变化并转化为振动,振动通过基座和钛合金植入体传入颅骨,从而推动位于颅骨内的内耳淋巴液流动,毛细胞再将这种振动转化为神经电信号,最终达到产生听觉的效果。Baha可用于任何程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和单耳全聋患者,尤其适合小耳畸形的听力障碍患者。
  术后日常护理仍不可少
  有些患者担心“耳骨上放个螺丝不安全,会有感染的风险。”,对此,时海波教授解释说,Baha的植入过程是微创的,安全系数很高,而且,基座上的声音处理器大小只相当于纽扣,完全可以隐藏在头发下,对外貌的影响也非常小,在工作、运动、娱乐时都可佩戴,也不会产生传统助听器那种耳堵塞感和啸叫等不适。
  Baha虽然十分好用,但并不代表术后就能当“甩手掌柜”。时海波教授强调,在做好微创手术后,患者还必须从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入手来为听力“加分”:1.不吸烟、少饮酒。2.节制饮食,特别要节制脂类食物,多吃维生素类食物。3.做到劳逸结合,心情舒畅,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和适度锻炼,积极有效地防治心血管等疾病。4.避免接触噪声,不去以打击音乐伴奏的舞场。5.要注意日常用药安全,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其他文献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由外周动脉阻塞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发生率为17%~20%,其中截肢率超过5%;若是吸烟或合并糖尿病,截肢率竟然超过20%!为了普及周围血管疾病的知识,加强人们下肢保健的意识,享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望德教授,请他介绍如何——  天气日渐暖和,家住南宁的李老师接到电话,说小区里一帮老姐妹相约明天去植物园游玩。李
2007年12月15日,我国首个倡导“关爱女性健康,科学指导避孕”的中国避孕联盟在京成立。联盟的任务是帮助公众树立“主动避孕”的观念,推进女性生殖健康。近日,该联盟主席、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范光升教授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对广大女性朋友发出呼吁——    我国女性健康,尤其是生殖健康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第一,与女性有关的分娩、妊娠、人工流产、不孕、避孕等环节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女性健康。第二
痛风是由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增高进而引起身体损伤的一种疾病。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其主要来自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因此,控制嘌呤摄入量对痛风患者非常重要。  豆制品通常被看做是高嘌呤食物,这一点不但患者深信不疑,一些医务人员也这样认为。《亚太临床营养杂志》 2011年的一篇报告调查了亚太地区的医学工作者,结果有48%的人认为大豆制品会导致痛风。事实果真如此吗?豆制品真
32岁的张女士,前些天发现自己的脚踝部有点肿,到医院一检查,竟然发现患上了高血压。令她不解的是,去年体检时,血压还比正常值稍微低一些,短短一年时间,为何会变成高血压了呢?在医生的详细询问之下,她说今年服用避孕药以后,就开始出现这种症状。医生断定,张女士血压升高正是因为服用避孕药而引起。  女性在其一生要经历月经、妊娠、生育、绝经等不同的生理环节,血压变化规律不同于男性, 同时由于外源性激素(避孕药
进入中老年后,人的腰椎功能常常会退化,从而易出现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经过一天的站立、坐卧,如果夜间还不能让腰得到休息,就可能加重病情。睡有一定硬度的床可消除对椎间盘的压力,但直接睡硬板床却不行。  这是因为太硬的床不能配合脊椎的正常曲线,腰部得不到支撑,反而使本有的腰背部疾病加重。此外,硬床和人体产生的摩擦大,导致翻身次数增加,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尤其是有骨质增生的人。对于正处于腰椎间盘突出急
慢性病已经成为国人的头号健康公敌,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的公民比例分别为85.3%和79.5%,而且呈现井喷式增长。老年阶段处于人体生命的衰退期,老年人是患慢性病的主力军。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72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脑卒中。在我国,受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气管炎或肺气肿等)等困扰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亿,中老年人占95%以上。众所周知,慢性病的治疗离不开打针服药,有时也
面对批评的5个原则  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世人都喜欢被赞扬。”然而,谁都难免受到各种批评,不论正确与否,批评总带着否定和贬斥,听起来不如赞扬那么舒服。如果不能正确对待批评,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不良情绪。面对批评,可以试试下面5个办法。  1.认真倾听批评 我们不能因为药苦或暂时没有效果就拒绝吃药,面对批评也一样。要在完全理解别人的意思后再做回应,而不是一味否定所有批评。问自己几个问题:我能从
从令人作呕的地沟油,到致癌的金浩茶油,再到最近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金龙鱼食用油使用转基因原料事件,食用油的安全问题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为每家每户厨房中的必备品,食用油的安全,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可是,为什么食用油屡屡出现安全危机?食用油的“毒”,究竟源自哪些环节?  本期特别策划,我们揭秘食用油从原料种植、生产、储存,一直到进入您家厨房的整个链条,让每一滴食用油都摊在阳光下,接受您的检
我,是人体的胃,通过我的蠕动和分泌的胃液,食物能经过初步消化被送到小肠。可最近这段时间,我工作起来总觉得力不从心,异常疲惫,所以主人出现了腹胀、恶心、反酸的症状,但他并没引起重视。  一天,我全身乏力,如同瘫痪一般,无法工作,这可把我吓坏了。要知道平时我很健康,跟随主人四十多年,从没发生过这种状况。食物在我里面堆积,可我却无力消化,只听见“哦”的一声,食物突然从食道反涌上去——主人呕吐了。  主人
随着临床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有一部分肿瘤,尤其是早期发现的肿瘤,已经完全可以被治愈或者得到有效控制。但还有很大一部分肿瘤患者,在发现肿瘤时,已经属中晚期,无法进行手术,放疗、化疗效果也不好。那么,这部分患者只能“坐以待毙”了吗?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武清教授表示,其实还有一些应对的方法,比如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冷冻消融”,可以给这部分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长期以来,治疗肿瘤的三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