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新解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8372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师’”原意是教语文学科的一门职业,但是新时代要求教师专业必须具有四个标准。其中第四点我认为很重要——体现时代特点,要求教师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做终身学习的典范。由此可见,新时代要求语文“教师”的角色有所改变,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成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典范”,这要求语文教师的素质修养更加全面、提高,因此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不仅应该有一手好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应该与时俱进;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同伴合作。
  写一手好字,那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如果一个老师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会无形成为学生榜样和力量,当你在板书的时候,学生就会观察你写的字,模仿你写的字,久而久之,“写好汉字”就形成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爱好。
  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修养。同样是课堂,有的老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视为乐园。同样一篇文章,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换一位老师讲,学生学得索然寡味,忽而闭目养神,忽而惊觉欠伸,上课简直成了受罪。课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师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异。因为语文课程涉及的面极广,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丰富自己的阅历,关注我们生活里的热点、焦点,寻找能引起学生心灵共勉的切入点。未来的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样的角色要求促使语文教师自身应具备丰厚的知识素养。在对新知识追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夯实你的文化知识基础,才能使你在语文课堂上信手拈来,最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老师,首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应该努力争取做个教育家,做好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与时俱进:“不畏浮云遮望眼”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不懂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师必然落伍。有一位学者琢磨出这样一个公式:教师的“金钥匙”=自身素质+为师观念+处事方法+耐心恒心。他把教师素质放在第一位,实在是很有道理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必须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永远与国际国内最新的教学教研同步,力求把最优的教学科研成果在第一时间内作用于课堂。这样教师教得自信,学生学得放心。就像临摹字帖和学习写作,教师也一样,在教学初期,甚至在整个教学生涯中,他总是离不开模仿和借鉴的——他应该学习和借鉴走在当今教坛最前列的人。特别是凭着这些成功的借鉴,常常能使学生有“立竿见影”之效,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从而使他们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感和优越感。当然,模仿借鉴不是照抄照搬,教师要有创新的精神,不要盲目地去学这家从那家,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真正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这就需要关心爱护学生,潜心研究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让学生掌握新时代的文化知识。
  一个出色的语文教师还应该自我更新、自我反思、同伴合作。现在许多语文教师还墨守着几十年不变的教学模式,陈腐落后,课堂效率极低。教师教得疲倦,怨天尤人;学生学得枯燥,味同嚼蜡。柯瓦列夫说:“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要具有更宽广的科学视野,否则,他就不能唤起和发展对本门学科的兴趣,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往往对课外知识很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只局限于教材而不适当拓宽,学生学得索然寡味,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要提高文学素养,要拓宽文化视野,还得听从鲁迅教导“读书要像蜜蜂采蜜一样杂采众家”,多看“闲书”,除了经典名著外,语文老师还应该读精的、新的、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当代优秀作品,凡是学生应该读的、适合学生读的、学生喜欢读的,教师都必须读。只有“博观而约取”,才能酿造最香最甜的蜜,“厚积而薄发”。因此,语文教师要自我更新,加强理论学习,了解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新课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而是教师和学生在交流与合作。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要上的内容,课堂上指导学生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后反思——1. 这种方式是否活跃课堂气氛,2. 是否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这堂课的欠缺之处在哪?需要改进哪方面?哪个方面继续运用?4. 写成文字,形成小论文。对新课改,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知识,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但也离不开同伴的合作。乍看是不经意的交流,疑难问题的探究,经过合作同伴的点化,自己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总之,新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成为学生的学习“典范”,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努力做一名新世纪优秀的语文教师,让今天超越昨天,让明天超越今天,让学生超越自己。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是教与学实现的前提,而一个和谐的课堂是成功教学的有力保障。“和谐”不仅仅是指向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同时也指向了教育教学方法。一个成功的课堂不能仅仅用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来衡量,要看整个课堂氛围是否和谐,教师的教学手段是否和谐,只有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教师才会教得愉悦。  【关键词】教学 教师 学生 和谐课堂  一、和谐课堂的构建  教师每天都要上课,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每
期刊
【摘 要】“第二课堂”,是青少年学生修身的重要场所。加强人格的修养,对青少年的立身、立事、成才有着重要意义,正直人格的塑造就是最大的成功。本文主要以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为例,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形式以及德育效果进行必要的分析与反思,从而能够对其他学校“第二课堂”的发展作为借鉴。  【关键词】德育 第二课堂 青少年  在教育管理中,“第一课堂”往往能够满足于青少年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但是却不能够完
期刊
【摘 要】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已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我们教育的任务正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人才。音乐教育在使学生懂得人类社会的多样性、相似性,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情商等方面,都起到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人文精神 人文学科 音乐课程 音乐教育 音
期刊
有效课堂追求的是实,课中教师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创造,并根据教学内容留给学生一些启发和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励他们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拓展取得更多的学习收获,丰富知识视野,拓展学习的领域,从而能够解决更多的问题。  在2012年小学数学教师“关注课堂,关注学生”32学时培训中,乐清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更谈不上主动学习了。要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乐园,而不是人为强制的场所,就必须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入手,打破传统课堂的
期刊
【摘 要】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从习作兴趣、习作选材、习作构思、习作表达、习作讲评这五个方面指导习作。变“要我写”为“我想写”,并通过理论结合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 教学 兴趣 构思 讲评 激励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
期刊
【摘 要】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就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施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化,才能取得英语教学质量的突破。由于诸多原因,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因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鉴于如此情况,要改变这种现状,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关键词】主动学习 教学观 学生  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中哲学教学也需不断地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要,必须要对现阶段高中哲学教学进行改革,才能够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哲学教学 改革措施  作为高中生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路标,高中哲学课程教学也要适应时代教育变化的风向,敢于打破旧的哲学课堂教学窠臼,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和学科
期刊
【摘 要】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而地图能力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课本中所占篇幅,还是考试试题的切入口看,地图占有突出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地图的类型和地图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涵盖的内容也很多。通过对地图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地理地图 分析 兴趣  中学地理教材的一
期刊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数学老师的感叹——复习课难上。“怎样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堂,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是一直困惑大家的问题。复习课它没有新授课那样富有新鲜感,也没有习题课那样富有成就感,更没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教学结构可循。因而,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陷入“做题,讲题,再做题”的题海怪圈。而一节好的数学复习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查漏补缺,还应当重在知新,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创新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