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馆藏文物有效管理策略探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ojie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博物馆馆藏文物是真实记述我国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历程最鲜活的物质载体。博物馆最基础的职能即是收藏和妥善保管馆藏文物。在保证文物本体安全的情况下做好科学研究,并向公众展示,承担起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社会教育职能。文章就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有效管理,提出些许策略分析。
  关键词:馆藏文物;博物馆;有效管理
  在历史长河中人类遗留下许多有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的遗物与遗迹,它们都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与展览,不仅加深民众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了解,还让民众见证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与人类的创造力量。而文物都是脆弱不可再生的,特别需要博物馆管理人员注意这些珍贵文物的保存与管理。
  1 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的现状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工作,就是工作人员利用物理、化学相关技术来控制储藏空间的温度、湿度、光线等来优化内部环境,防止馆藏文物损坏,对藏品的储存与展览空间进行合理安全的布局[1]。但某些博物馆的管理制度不合理,馆藏文物储存环境不理想,文物在保存中容易受到损坏。而在文物展览时,安全保护工作也具有风险性,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有限,影响了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也极易对馆藏文物造成破坏。所以在当下科技时代,文物管理与修复工作需要高素质人才,向科技智能化方向发展,对馆藏文物进行科学的保护,让民族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2 博物馆馆藏文物有效管理的策略分析
  2.1 完善文物保护的相关管理制度
  我国还有少数博物馆的文物管理方式单一,文物大多闲置在库房,展览时期拿出来,完毕后再放回库房,管理人员就记录其中文物的出入记录与整理档案编号等简单的工作[2]。而博物馆间的互相展览使文物会辗转各地,在运输、展览、储存的时候都易对文物造成损害。所以博物馆需要根据当下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文物的管理制度,有效的实行管理措施。在库房管理中,除了专员轮流看管,还需对馆内防火防盗进行有效规划,如监控器和灭火器的数量与安放位置,定时检查安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如馆内小推车与登高梯等基础设备是否准备齐全。安防装置与监控室也需二十四小时开启,轮班人员随时监控,出入库房的工作人员必须记录在案,可以采取指纹与人脸的识别控制权限,严格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出。在文物转移与运输中也需要一套安全并具有法律效应的出入库流程,对馆内文物采用磁卡防盗技术进行保护。在完善的文物管理制度与相应的奖惩制度下,保证工作人员各司其职、恪尽职守,各部门相互配合,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性。
  2.2 创造良好的文物储存环境
  博物馆中大量珍贵馆藏文物都置于库房,为了使文物能长久保存,就必须改善文物储存环境,用科学有效的保存方法,防止文物受到侵蚀。多数博物馆都是在馆下一层建设库房,虽具有安全性,但容易受潮,不利于文物的保存。首先,需要修缮库房,确保整体防潮效果。其次,文物需按照保存要求来进行分类,相比金属类文物,丝、纸、木等类文物需要较高的环境要求,在保存时要注意温度、湿度的控制。再次,要对文物进行分级储存,对价值高的珍贵文物需单独储存,要避免环境的侵蚀。而地下埋藏过久的文物,容易与空气出现氧化反应,采用现代化设备,监测与调控好库房中的温度与湿度等。库房管理人员需定期查看文物保存情况,防止文物出现氧化脱落、虫蚀等现象,各方面的保证文物在科学良好的储存环境中保持价值[3]。
  2.3 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
  现代人对增强民族归属感、自豪感等精神文化的不断追求,各种博物馆参观人数是连年上涨。但是在现阶段存在许多对文物不利的因素,除了盗窃与文物展览中出现的状况,还有火灾、自然灾害等事故的发生。所以管理人員,首先要遵守制度规章,保证管理工作的科学与规范性。其次,参观前要系统地教育游客,增加公民对文物的安全保护意识,在馆内设置注意事项警戒牌,适当增加对文物损坏照价赔偿等有效的震慑措施。再次,文物上可添加电子标签等现代监控技术,一旦文物偏离柜中固定位置,报警器则会立即报警。最后,各博物馆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预警机制,做好安全防控措施,增加安全防护的硬件设施方面,提高安保人员的专业素质,定期进行应急能力的培训,提高突发状况的防控能力,降低状况带来的危害。还有近些年博物馆还征集了一些民间文物,有许多残缺不堪的文物,针对文物的珍贵性,应及时上报于文物局,让专业人员进行修复,防止文物的继续损坏。展览品可以用复制、扫描、多角度的高清照片等,能避免文物的损坏,又发挥出文物的价值。这些方面都加强了文物的安全保护工作,提高了管理的效果。
  2.4 利用现代化技术管理与保存文物
  博物馆可以依靠信息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的录入,减少管理人员在文物日常登记、统计、检索与编目等工作时间,如红外扫描仪、激光录像显示技术、微缩照相机等现代科技。各个博物馆间加强网络的链接,利用大数据及云储存等技术把文物管理信息共享到各博物馆内部,方便全国的文物普查。采用现代化技术监控库房的保存环境,确保干燥通风、防霉除尘,达到防虫防蚀。对馆内文物定期检查,文物出现状况能采用现代化技术及时修复。争取相关部门的扶持,延长珍贵文物的保存时间。
  2.5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管理人员是博物馆所有工作中的执行者,所以要提高管理效果,就需先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在招聘时应注意招收文物管理专业的人才,对专业进行考核,确保工作中的专业性。博物馆还应定时对馆内人员进行技能培训,考核与评定中,确保人员的素质提高,对优秀的员工进行奖励,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理质量与效果。
  3 结语
  在文化强国的战略要求下,博物馆为了让历史文物更好地传承下去,就应当完善好自身的管理制度,积极提高人员的素质,创建良好的文物保存环境,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对文物安全的保护,让我国灿烂的历史与民族文化传承不朽。■
  参考文献
  [1]孙丽红.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性修缮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4):78-79.
  [2]段澜.国家博物馆文物馆藏档案管理的特殊意义及文化特点[J].陕西档案,2016(3):48-49.
  [3]赵国兴.鄂尔多斯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调查和预防性保护的几点建议[J].文物世界,2017(3):72-74.
其他文献
丰甜5号是合肥市种子公司最新选育的厚皮甜瓜杂交1代新品种。全生育期95d(天)左右,雌花开放至果实成熟35d。果实高球形,果形指数1.1。果皮白色,光滑有光泽;果肉厚4.0cm,肉色绿,肉质细嫩,汁多味甜,可溶性
科学作为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本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播撒着人性的关怀,蕴涵着
摘要:为给社会公众呈现更为优质的新闻作品,肩负融合使命的新媒体应从策划环节开始,重视新闻信息在编辑制作中的各个细节,满足公众多维度的新闻需求,推进我国媒体行业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媒体策划编辑通过强化细节处理,打造富有特色的新媒体产品,以此来增强新闻产品的传播效果,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新媒体;细节打造;措施   一、新媒体产品细节处理的优势   (一)提
目的:通过临床上组织扩张器的应用,观察并发症及对其处理,来减少此类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我们总结自1998年以来45例病例,56个扩张器手术所发生的并发症,并就其原因及防治进行讨
景黄宝西瓜为黄皮系列1代杂交种。Ⅰ型为黄皮红肉,瓜圆形,单瓜重3-4kg;Ⅱ型为黄皮红肉,椭圆形,单瓜重5-7kg;Ⅲ型为黄皮黄肉,圆形,单瓜重3-4kg;Ⅳ型为黄皮黄肉,椭圆形单瓜重5-7kg.
摘要:新媒体编辑作为新媒体新闻报道的最终把控人员,在对新闻报道内容的把关与整理中肩負着协调与控制的重任。为了强化我国新媒体发展过程中编辑人员自身观念,本文从编辑把关意识出发,探究提升新媒体新闻报道质量与行业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把关意识;公信力  一、新媒体在全媒体时期的行业地位  (一)新媒体用户数量大,影响范围广  新媒体是指依托移动互联网完成新闻信息传递的新传媒势力。借助网络的传
在一些极端的科学文化社会研究(CSSS)和后现代主义掀起的反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科学蕴涵价值"的观点,往往容易给支持科学的人们带来这样的忧虑:把科学与价值联系起来,这难
摘要:主持人在一档节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节目的标签,特别对于综艺节目而言,主持人衔接串场、处理现场突发事件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近几年,真人秀综艺节目如《向往的生活》《奔跑吧兄弟》等,逐渐出现了主持人身份隐性化的现象,主持人“消失不见”,以嘉宾、评委或是节目成员的新身份出现在观众面前。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主持人参与节目的形式、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形态两个方面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真
中小博物馆主要指那些藏品不多、工作人员较少、资金缺乏的市县级博物馆。资源的缺乏导致中小博物馆无力举办高水平的临时展览,从外引进临时展览成为中小博物馆快速提升其临
当下电视网络,综艺霸屏的趋势愈演愈烈,脱口秀节目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再次火爆起来。本文以脱口秀节目中的"常青树"《天天向上》为研究对象,探索内地脱口秀节目发展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