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ngfeng3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目前我国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科学工程,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是中国散裂中子源团队老中青三代科学家“十年筑梦”奋斗出来的。
   中國散裂中子源能为科学家探索前沿科学问题提供重要支持,因为探究物质和材料的微观结构需要借助一系列观测手段。我们常常把中国散裂中子源比作超级显微镜,将它源源不断产生的中子用于探测,从而揭开肉眼看不到的物质世界的神秘面纱。
   在攻克产业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方面,它也带来了超乎寻常的挑战与机遇:尽管有些关键技术掌握在国外大公司中,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使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了90%以上,综合性能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经过数年奋斗与攻关,科学家们终于圆满完成了国家任务。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成,使得我们成为继英国、美国、日本后第四个拥有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的国家,缩短了我们国家在脉冲散裂中子源上与国外很多年的差距,填补了空白。未来,它将着力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不断完善和改进装置性能,为我国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其他文献
在浙江大学上学期间,他穿着妈妈在家做的土布衣土布鞋,没有袜子穿,没有蚊帐挂,晚上任憑蚊子叮。刚开始,同学们看不起这个从大山走出来的小伙子。后来,林俊德以优异的成绩赢得全班同学的尊重。他是学机械制造的,没有钱买制图工具,同学们就与他共用。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永春达埔镇侨联主席叶沧江与林俊德是高中同学。他回忆说,1952年到1955年,他们在永春一中读高中,不在同一个班,但是晚上上晚自习自修时会在
期刊
1 他是大山的儿子   1938年3月,林俊德出生于闽南山乡永春县偏僻的介福乡紫美村,新中国成立时他刚小学毕业,是靠政府的助学金上完中学和大学的。1960年林俊德从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分配到国防科委下属研究所工作,他的专业是机械制造,要搞核试验还得学习许多新的知识,组织派他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进修两年,他学得很用功,两年中听了10多门课,门门都学有所获。他说,这段学生生活,给他后来的研究工作打下一
期刊
据了解,在2005年村里建饮水工程时,林俊德还捐款一万元。后来听到林俊德去世的消息,乡亲们都很震惊。   郑军是介福紫美村经联社主任,他在20世纪70年代开拖拉机时,林俊德回乡坐过他的拖拉机。   郑军回忆,1974年春末夏初,当时村干部告诉他,说林俊德要回家,要去接他。“在永春县五里街镇,背着军用挎包的林俊德坐上了我的拖拉机。当时我还拉着一些货,路比较颠簸。大约两小时左右,拖拉机才开到介福。到了
期刊
父亲临终前心心念念的都是科研任务,却没有给家人留下一句遗言,这是林海晨心里最大的遗憾,但是他却深深理解父亲的选择。因为父亲早已将事业融入生命中。20世纪60年代,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林俊德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核试验场区。那时年仅26岁的林俊德,用土办法研制发明出的钟表式压力自记仪,准确记录了冲击波的数据。冲击波测量是研究核武器效应和产品当量的重要手段,这一组数据成为当时张爱萍将军向周恩来总理报告原
期刊
5月22日上午,记者从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化解矛盾用法的法治环境,作为山西省2019年政府为民办好八件实事之一的“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在全省推行实施。全省117个县(市、区)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418个乡镇(街道)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并配备了专业法律服务团队,为人民群众织就了一张优质、高效、
期刊
在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山西省科协、吕梁市科协积极响应中国科协关于“礼赞共和国、追梦新时代——科技志愿者服务行动”号召,结合吕梁市脱贫攻坚实际,5月19日~20日,在吕梁市临县举办山西科技志愿服务健康科普活动。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郝建新,美年大健康集团副总裁岳仍丽出席活动。省科技传播中心、吕梁市科协以及临县县委、县政府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省科技传播中心、吕梁市科协、美年
期刊
5月20日,山西资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沼液深度处理系统的成功问世,为推动农业生产过程减量化、资源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这一研发成果荣获国家10余项授权专利,公司也以第一单位承接了山西省科技厅农业重点研发项目“畜禽粪污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耦合资源能源多效协同回收”课题。   “目前我国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液产量巨大,沼液还田无法广泛实施,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2017年开始,公司以沼液高
期刊
5月22日,二青会实体火炬传递分别在侯马市、曲沃县举行。曲沃是临汾传递最后一站,临汾市收火仪式同日在曲沃县晋国博物馆广场举行,至此,二青会实体火炬临汾市传递活动圆满结束。   上午9時,火炬传递侯马站起跑仪式在侯马市彭真故居纪念馆启动。火炬手从彭真故居纪念馆出发,沿故居大道向东,至紫金山南街折返,最终到达彭真故居纪念馆,全程2.5公里,由25名火炬手接力传递。下午4时,嘹亮的国歌奏响,二青会火炬正
期刊
最近,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游客只需在移动设备上下载专门的APP,现场扫描导览图,就能再现800年前的龙窑烧制场景。通过数字技术,让古窑址“活”起来,如今,文物正通过科技手段获得“重生”。   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條新路。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
期刊
近日,据外媒报道,普渡大学研究团队根据蜂鸟的身体构造和行为模式,制造了一款仿生蜂鸟机器人。   普渡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这款仿生蜂鸟机器人,重量仅为12g,和一只成年蜂鸟体重相当,却可以举起27克的物体。团队使用两个电机来独立控制每个机翼,也是借鉴了飞行动物在自然界中实现高度敏捷性机动的原理。最关键的是,这款蜂鸟机器人使用机器学习进行训练,不仅可以学会蜂鸟的动作,还可以學到蜂鸟做出该动作的意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