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奥可患者”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3246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期癌症患者最大的期待是什么?7年前上映的经典电影《遗愿清单》给出了答案。
  电影故事中,癌症患者Carter有一张黄色的字条,上面是他想做却未曾实现的愿望。这张清单上的愿望有:帮助一个陌生人、大笑到流泪、欣赏最壮丽的风景……另一位主人公Edward同样患有癌症,他的愿望看起来更加具体:亲吻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文身、跳伞、去埃及看金字塔、猎狮……
  两个人身份悬殊,生活经历截然不同,他们偶然地成为同一病房的病友并通过对方重新认识生命。在癌症面前,他们的“遗愿”其实只有一个:在人生有限的时间里,过有尊严有自由的生活。
  这个愿望也是所有晚期癌症患者的愿望。20世纪以后,癌症成为高发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从一种迅速夺取人性命的绝症,逐渐变成可以治疗、可以控制的疾病。现在,癌症患者们都希望即便被确诊为癌症,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也可以有比较高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去实现那些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梦想。
  这样的愿望同样是癌症药物研发者的愿望。迄今为止,癌症的靶向治疗是可能帮助患者保证生活质量的癌症治疗方式,靶向治疗概念提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随着越来越多癌症基因靶点被发现,某些癌症已经可以实现靶向治疗。在这当中,针对ALK融合基因的靶向治疗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ALK融合基因可以导致各种器官的癌症,最常见的是肺癌。肺癌患者当中大约有5%-7%的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这些患者被统称为“奥可”患者。盡管看起来比例不大,但如果用肺癌患者巨大的基数来计算,奥可患者并不是一个小群体。
  奥可患者是癌症患者中的“幸运”者,目前,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表现出很好的疗效,一些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重新回到了自己正常的生活中。ALK靶向治疗获得的成果,为人们描绘出癌症治疗的“未来世界”,在这个新世界中,肿瘤不仅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也被降到非常低的程度,癌症患者有机会去完成自己那张黄色字条上的愿望。
  “因为有你”
  贾咏冰(化名)写了一首诗,题目为《因为有你》,送给相识28年的丈夫。诗的前半段,贾咏冰描绘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小幸福:与丈夫中学相识、成家、同甘共苦、养育子女、安居乐业。而后半段,家庭的平静被癌症击碎,她曾绝望无助,但最终选择勇敢面对疾病,现在,生活重又回到正轨。
  如果不是经历疾病,贾咏冰不可能有这么多感触,身患癌症固然不幸,但幸运的是她有家人的支持与呵护。不幸中的另一个幸运是,贾咏冰是一位奥可患者,她所患的癌症由ALK融合基因引发,在服用了最新的ALK靶向药物以后,病情得到控制。
  “2014年的今天,我还在。儿子初二,女儿大三。爬山,旅游,摄影,看书,写文字,成了我的乐趣。”现在,贾咏冰已经可以带着癌症正常生活。更加重要的是,作为母亲,如果不能目睹儿女的成长,恐怕是人生最大的遗憾,而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让她有更多的时间享受天伦之乐。
  6年前,癌症毫无征兆地向贾咏冰袭来。2008年,一向风风火火的贾咏冰突然觉得身体异常地疲乏,同时胸部不时有撕裂般的疼痛感。第二年,疼痛的范围变大,时间也变长,但做了各种检查没有查出原因。再后来,贾咏冰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咳嗽症状,最后从胸水中检查出癌细胞。
  贾咏冰被确诊肺癌,接受了化疗和手术。和所有癌症患者一样,曾被称为“绝症”的癌症给贾咏冰沉重的打击。“刚开始的时候,感觉马上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觉得没意思,反正现在做了,明天也就没有了,没有激情去做。”度过最初的绝望期,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贾咏冰积极地接受治疗。
  放疗和化疗是目前多数癌症患者都会选择的传统治疗方法,放疗是利用射线破坏快速繁殖的癌细胞,化疗则是用药物杀死癌细胞。但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弊端在于,它们无法区分癌细胞和健康细胞,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健康细胞也大大受损。后者就是人们常常说的副作用,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掉头发等等,都是患者身上最常见的放化疗副作用。
  另外,由于放化疗是一种“宁可错杀三千,绝不放走一个”的治疗方法,一些特殊的癌症对放化疗可能并不敏感,治疗效果不好。2012年3月,贾咏冰停止了化疗。“因为当时化疗已经没什么用了,也止不了疼痛了。”
  就在这个时候,贾咏冰的主治医生得到消息说,上海一家医院正在进行最新的ALK靶向药物临床试验,建议她去参加。贾咏冰到医院做了ALK基因检测,她正是一名奥可患者。
  确诊自己是奥可患者,意味着命运又给贾咏冰一次新的机会,她不愿意错过这一次尝试。让贾咏冰没有想到的是,这种药物在她的身上显示出非常好的效果。“当时拿到药就吃了一颗,非常神奇,晚上就感觉疼痛明显减轻,能睡半个晚上,在这之前,因为疼痛我都没办法睡觉。”伴随着自我感觉上的好转,影像学检查结果也显示她的疾病症状有很大缓解。
  刚开始服药时,贾咏冰感受到一些副作用,但慢慢习惯后,副作用的影响已经非常小。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2年中,贾咏冰再也不用频繁地往医院跑,生活变得自由,她可以与家人一起享受生活。这样的改变不仅是给贾咏冰缓解了生理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减轻了自己和家人精神上的压力,这对癌症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癌症精准治疗
  今天,世界上有无数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围绕着癌症工作,大家的目标只有一个,寻找可以控制癌症的办法。要想治疗癌症,首先要搞清楚癌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对癌症传统的看法,是按照癌症出现的器官来分类和命名,癌症出现在肝脏上,就被称为肝癌;癌症出现在肺上,就被称为肺癌。其实,这种分类方法只描述了癌症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随着科学家对基因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癌症的病因也被逐渐揭露出来,很多癌症被发现与基因突变有关。因此,从理论上说,控制住特定基因的突变,就可以控制癌症。靶向治疗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来设计药物,药物进入人体后影响致癌靶点,关闭基因突变导致的细胞异常生长机制,从而控制癌症。
其他文献
北京市延庆县第二小学学校校园网建设已初具规模,楼间光缆、教室与办公室内的五类网线已经架设完成,楼间1000M,楼内100M,通过ISDN与北京市教委相连并接人Internet的校园网已经形成,部分办公室已经利用此网为教育教学服务了。 延庆县第二小学领导非常重视师资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不断进修以提高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水平。本刊记者就延庆县第二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采访了校长闫利宽。    《中国
很久很久以前,在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出现过一位很有名的画师达尔提。  达尔提是一位长者,擅长画马。  达尔提画的马与别的画师不同,达尔提的马是靠猜的。雪白的画纸上只寥寥几笔,仿佛孩童的涂鸦,若不细看,一般人肯定想不到他画的是马。但若仔细品味,则越看越像。若能坚持把味3天,赏者便觉画中之马仿佛从远古的苍茫浩瀚中奔来,如飞龙在天,似江河行地,别具一番神韵。因此,达尔提成了那个时代画马的高手,达尔提的
2015年4月11日,第26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宜兴顺利举行。经过3天的展示、答辩、交流活动,最终,来自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三(9)班的谢超同学,以《基于航位推算法定位与深度优先遍历的未知环境遍历系统》斩获本次大赛最高奖“江苏省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谢超同学是本次大赛唯一获此殊荣的高中生,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他的世界,看看他的研究成果是如何一点一滴地酝酿出来的。  流行歌曲《Call
读史的时候,月亮是沉重的。双脚是沉重的  囿于一艘失重下坠的潜艇。过许许多多的沉船、珊瑚礁  和尸体。这是艰难的时刻我看见许多艰难的选择  企图改变一辆车的轨迹,或是一颗星的坠落  在没有一颗星的夜晚,读史是件深奥的事  那些深奥的谜团,黑箱中深刻而微妙的考量,让  历史总在千钧一发之际危险地行进。戴上面具  空旷的场中独自挥舞着生锈的,笨重的,刚硬的软弱的  残缺的,黑色的沉默的剑。舞,剑在地上
小引  这里的几十篇日记,都是当年记下来的。我翻出发黄的旧日记本,一页一页地找,摘下了这些文字。它们是零碎的、片断的,但同时它们又是温暖的,是十分难得的。这是我与汪先生交往的原始记录,记录了一个青年当时的轨迹。  1989年5月8日,星期日,北京  今天见到汪曾祺先生了。  我是2月28日到北京来的。这次能到鲁迅文学院进修真是我的幸运。从天长来时,在滁县上了火车,一直是站着,或者坐在地上,到了徐州
三年前我成为专业的鳄鱼角斗士,为什么要从事这个行当?因为我把它看做自己简历上的一大亮点。家人和朋友都大惑不解:“你疯了吗?”“和爱因斯坦谈过了,”我回应,“这位当今世界上恐怕最伟大的智者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反反复复做同样的事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才是真正的发疯。’”所以,不论你和什么样的鳄鱼角斗——考出好成绩、找到理想的工作、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在无人的道路上前进,使生活变得不同。  不进
德国曼海姆市的一名股票巨擘卧轨自杀,他留下遗言:竞争和追逐永无休止,残酷的现实令我疲惫不堪。我将到另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和幸福。人间天堂到底在哪里呢?  2009年底,德国SAP公司的资金链发生断裂。首席执行官霍普实在扛不住了,就在快崩溃时,他不得不飞往美国度假。他逛到位于费城和威明顿交界处的长木公园,那里树木葱茏,风景如画。这个规模庞大的公园竟是杜邦家族的私家园林。老杜邦在临死前告诫所有家族成员
吹肥皂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童年游戏,伴随着一阵阵欢笑,小朋友们用吸管蘸一些肥皂水,撅起小嘴吹出来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泡泡。对小朋友来说,泡泡是玩具,其实对科学家来说,泡泡是更大的玩具,它里面蕴含着丰富的科学世界呢。一起玩泡泡前,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它!  泡泡的大小算百年  泡泡怎么吹?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把洗涤灵倒入水中,拌匀,拿一根吸管蘸一些混合好的液体,用嘴轻轻一吹,就吹出泡泡了。你想过为什么要向水
极限运动并非“一无是处”  生物学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叫“趋利避害”,即个体总是倾向于接受对自己有利的事物,而会远远避开对自己有害的事物。例如,在寒冷的冬天,我们都喜欢坐在教室中比较温暖的地方,而不愿意坐在离门很近的冷地方。  按照这个原则,极限运动显得很不科学。因为从表面上看,飙车、蹦极、悬崖跳水等极限运动除了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外,让人看不到其他明显的好处。想象一下,一只落单的斑马大摇大摆地跑到一只
曼莉死的那一年,我上高一。从护城河捞上来她的尸体,全身都被水泡肿了。护城河很近,穿过三中心小学东边的小道,没多远,就走到了。那时候,曼莉在三中心小学读四年级。放学之后,她就是顺着这条小道跑到护城河边。那天晚上,我一个人顺着三中心小学东边的这条有些弯曲的小道,来到护城河边,心里很难受。她还那么小,怎么有这么大的勇气,跳进秋天已经很凉的河水里!  在我们的老院里,谁都清楚曼莉是为什么死的。我们老院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