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平台签约作者的劳动控制与劳动博弈

来源 :新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agska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劳动控制理论出发,考察网络文学平台与签约作者之间的雇佣关系,由此探讨互联网平台及其平台资本对签约作者的劳动控制机制,以及签约作者针对平台控制而采取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思考平台劳动控制和平台劳动者博弈所带来的启示.研究发现:随着网络文学产业的规模扩大,作者与消费者之间互动越发频繁,消费者成为劳动者的“隐性雇主”;网络文学签约作者作为内容直接生产者,比其他数字劳工拥有更多的劳动自主权,同时也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互联网平台通过数字技术控制着签约作者的劳动过程,而劳动者会采取“灌水”或“打擦边球”等个体策略和结盟抵制等集体策略与平台进行博弈.文章建议完善网络文学作者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纳入社保范围,促进平台公司实现用工规范化,确保数字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合法权益.
其他文献
本文从物质性理论出发,认为新闻生产流程正是媒介技术中介下的数据流动过程.数据在其中作为物的存在,将人与作为装置的新闻平台连接起来,构成一张以关系为核心的“社会—物质”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尽管新闻生产的内容逻辑与技术逻辑发生着众多的碰撞,但人与物之间最终通过媒介网络而凝结成稳定的媒介系统,实现人与技术、思想与机器之间的协同运作.基于物质性视角下媒介的中介性特质,本文还建构出符合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特征的中介社会传播模式,将人与物共同建构出的中介系统视为传播的中心,数据在传播者和目标对象中流动并伴随着新闻生产和传
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错位”现象,提升中国国际传播的效能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议题.“全球中国”方法论对国际传播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和重点渠道,媒体应该如何在这一方法论指导下开展实践呢?本文提出,应从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策略、传播范围等六个主要环节进行核心要素的调整和升级.在“全球新闻→全球记者→全球媒体→全球受众→全球本土→全球传播”六大新核心要素循环往复形成的传播闭环推动下,改变固有的对外传播定式,创新国际传播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提升中国媒体的国际传播
游戏在当代社会已经被赋能为社交、娱乐、科技的多元结合体.随着参与人群的扩大,游戏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参与.因而,厘清不同群体对游戏的认知,成为当下进一步深入研究游戏及其相关场景、建设出完整的社会价值体系和舆论应对机制的必要性前提.本文以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腾讯游戏为对象,以微博评论为样本,采用LDA主题模型及内容分析的方法,比较游戏玩家、父母和大众这三个群体对腾讯游戏的认知差异.横向比较三大群体在腾讯游戏相关评论中评论情感的差别和评论主题选择的侧重,并针对不同的主体之间的游戏认知差异提出解释,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通过一系列扶贫报道记录了这一伟大历程.本文借助内容分析和框架分析的方法,从高中低三个维度探究人民日报在建构扶贫议题时所采用的新闻框架.研究发现,在高层次上,体现为领导人扶贫工作、脱贫成果展示、国际减贫事业、典型宣传、舆论监督、精准扶贫等六个框架.在中层次上,强化主要事件和口头反应框架,弱化事件背景和评估框架.在低层次上,大量使用限制性修饰语交显报道客观性,围绕“帮扶谁、谁来扶、怎么扶”建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