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HZ类态原子体系与Fock态光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

来源 :量子电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求解Schro··dinger方程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处于GHZ类态的三个全同二能级纠缠原子与Fock态光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特性,讨论原子布居算符和光场的二阶相干度与三原子体系初始态的纠缠度、Fock态光场的光场强度的依赖关系。结果表明:系统处在非纠缠态,原子布居呈现出周期性的崩塌和回复现象,当光场为真空场时,出现真空Rabi振荡现象;随着光场的增强,原子布居的Rabi振荡频率增大。当系统处在纠缠态,随着纠缠度的增加,光子开始出现聚束效应,在最大纠缠态,聚束效应和反聚束效应交替
其他文献
对双非对称Mach-Zehnder干涉仪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误码率做了系统的理论分析。详细分析了两Mach-Zehnder干涉仪臂长的不对称性、光纤的双折射以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对误码率的影
研究射频场频率对二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BEC)原子数密度长时间演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当射频场频率较小而时间较长时BEC第二分量原子数密度的演化呈现出量子力学中典
对于生物医学光子学领域中的新技术一扩散光子密度波技术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与扩展,给出了长为a,宽为b,高为无限大的矩形边界条件下光子密度波扩散方程的二阶微扰解析解。由于实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成为探索量子世界的一种新方法,而且在半导体纳米结构中激子的凝聚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实验上利用耦合量子阱间接激子中电子和空穴在空间上的分离,显著提高
对空间目标的监视可采用地基和天基两种方式实现。与地基观测相比,天基观测在空域覆盖性和监视时效性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空间目标天基观测技术已成为当今空间领域的前沿性技术。目前,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大力发展空间目标天基观测技术。天基光学观测可采用光学栅栏、特定天区和地球同步带搜索方式实现空间目标的捕获;可通过恒星跟踪和天文定位方法获取空间目标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等待或跟踪方式实现对目标的成像。
硅微条探测器热控制系统(Tracker thermo control system,TTCS)是阿尔法磁谱仪(Alphamagnetic spectrometer,AMS)内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将AMS-02内部硅微条探测器产生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