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结合野外调查方法,利用7Be示踪法研究了直形坡侵蚀性降雨发生前后坡面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侵蚀性降雨发生前,在20 m坡长范围内,7Be在坡面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性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野外调查方法,利用7Be示踪法研究了直形坡侵蚀性降雨发生前后坡面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侵蚀性降雨发生前,在20 m坡长范围内,7Be在坡面不同部位分布的差异性不显著;而全年侵蚀性降雨结束后,7Be在坡面不同部位分布有显著差异.侵蚀性降雨发生后表层土壤中7Be含量及其侵蚀性降雨发生前后表层土壤7Be含量的差值皆随坡长的增加而减少,表明坡面土壤侵蚀随坡长增加呈增加趋势.坡面不同部位发生剥蚀或沉积过程有较大的差异,坡面上部距分水岭0~5 m坡长范围内主要发生沉积现象;而在8~15m坡长范围内,土壤
其他文献
2005年编制的“渭河中游干流万分之一河道图”显示,渭河干流宝鸡市区段桥梁区是典型的河道节点区段。利用实际测量数据计算结果,结合“渭河中游干流万分之一河道图”和相关资料
结合奉化市西坞街道地籍一级导线测量,对GPS-RTK定位技术的可靠性、稳定性及定位精度进行分析,认为只要采取一定的措施,GPS-RTK技术应用于地籍一级导线测量是可行的,精度能够满足要求。
合肥市望江东路某小区因新建住宅楼使相邻建筑物基础产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墙体、地面多处裂缝,裂缝的发展很快,采用硅化-水泥灌浆法快速地阻止了不均匀沉降,保证相邻建筑物安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定床阻力试验研究了坡面流水力学参数(雷诺数、佛汝德数、阻力系数和流速)随床面糙率、流量和坡度的变化规律。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在床面和流量相同条件
在大地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淮北市基岩及构造进行详细研究,结合历史地震的地震部位,确定出地震多发生在断裂构造的交汇部位及其邻近地区。经分析研究,确定研究区震害的来源,并将研究区基岩稳定性划分出稳定、较稳定和次稳定(或不稳定)三种类型地带,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