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ue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基于这些新理念。我们在平时数学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去教导他们,帮助他们?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 兴趣教学 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知识的巨大推动力。教学时要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比如,我们组织学生去春游,可让他们自己动脑,想想如何买票更经济、更划算。比如,校运动会将至,请学生在50米跑道边观察甲、乙、丙、丁四名运动员,看谁走的冤枉路最少,这样激起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着力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回到实践,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诞生均有它的实际背景,所以教学时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在学习“对顶角”这个概念时,可以让学生联想在电视中看到的斗牛場面,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中引出线段大小比较方法等等,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新知识,这样也培养他们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的意识。
  三、让学生在多样活动中体验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事实上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大脑的整理,去发现数学问题、编写数学模型,求解数学模型,通过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与学生互通有无、集思广益,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也有利于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友爱精神。学习“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这个公理时,可以让学生用一个手指按住直尺,看直尺是否会动,跟用两个手指按住直尺看直尺是否会动进行比较来理解,再比如,我们学习计算储蓄、利息方法后,布置作业让每位学生走入银行,了解现在银行中的各档利息,再了解应扣除的利息所得税,然后自己编拟数学题,自己建模进行解决。也可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大放血”、“股票”、“住房建筑”、“台风预报”等所隐藏的数学问题,尔后在教师启发和协作下,将某一问题归化为数学问题,再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在广泛的信息交流和教师的协助下,呈现出更多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使知识真正具有生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索科学与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有时更多的是使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也就学会了思考。课程标准要求培养有数学素养的社会成员,是否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也是作为具有数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数学素养的人往往善于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论证,归纳总结,这些科学思维方法都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中加以培养。中学数学思想方法有:方程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全面考虑问题的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实验与归纳推理的思想,以及数学模式之间互相转换思想,类比思想等等。比如角平分线的学习可以与线段的中点学习作类比;互为补角的学习可以与互为余角的学习作类比,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很轻松。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思想方法掌握中,学会用数学思想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新课程标准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有传统教学模式中要求学生个个达标,人人过关,而事实上并不可能都过关,学生做同样的练习、同样的作业,采用统一的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类似的特点和思维方式。新课程要求我们承认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在兴趣方面、思维方式,处理问题方法,理解掌握知识深度等方面的差异。要求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练习和作业,同时也可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如作业中采用A、B、C题等,使学生在学习上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各展其长,各尽其能,更有利于培养各方面所需人才。
  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资源,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形形色色的教育产品,如课件、软件、多媒体技术,其感觉功能十分强烈。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是很有实效。
  
   (江苏宿迁中学;2238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