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P300的影响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haib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及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影响。

方法

选取VCIND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传统康复训练,训练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40 min/次,每日1次,每周6次,共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Barthel指数(BI)、肌电诱发电位仪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P300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MoCA、MMSE、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MoCA总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延迟记忆、MMSE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后,训练组MoCA总分[(22.40±4.38)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3.27±0.58)分]、注意力[(4.30±1.60)分]、语言[(2.67±0.48)分]、延迟记忆[(3.67±0.80)分]、MMSE[(22.03±3.55)分]、BI评分[(82.17±11.28)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前,2组患者P300潜伏期、波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P300潜伏期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波幅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训练组P300潜伏期[(352.10±30.68)ms]较对照组P300潜伏期[(356.45±40.30)ms]短,波幅[(8.65±1.18)μV]较对照组波幅[(6.73±1.81)μV]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VCIND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其他文献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re among the most frequent causes of death among people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This study analyzed
期刊
目的观察2种步行矫形器对胸腰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胸腰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21例,根据装配矫形器类型,将21例患者分为互助式步行矫形器(WO)组(11例)和膝踝足矫形器(KAFO)组(10例)。2组患者矫形器装配前均进行8周规范的综合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矫形器装配后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6周。分别于矫形器装配时(装配前)和装配后训练6周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Among patients with proximal vessel occlusion in the anterior circulation, up to 80% die within 90 days of stroke, or do not regain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despite alteplase tr
期刊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与额颞叶痴呆(FTD)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AD患者70例(纳入AD组)及FTD患者50例(纳入FTD组),收集记录其一般资料情况。采用TMS检查2组患者静息运动阈值、易化运动阈值及皮质静息期,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等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TMS检查发现,AD组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训练联合现实环境训练对脑卒中后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老年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计算机辅助训练及现实环境训练,持续治疗2个月。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Bobath等神经促通康复技术为主的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肢体运
目的观察采用肌电图电刺激器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取42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在肌电图监测下采用电刺激器进行电刺激,持续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Cohen分级及侧方扩散反应(LSR)对入选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研究42例入选患者中,治疗前Cohen分级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17例,Ⅳ级9例;治疗后入选患者Cohen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0级13例,Ⅰ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联合高压氧(HBO)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HBO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常规康复训练及药物对症处理),HBO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HBO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HBO及TMS联合治疗。上述治疗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美国国
目的观察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4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运动想象训练,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FMA)、步行能力(FAC)、双侧平均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及跑台训练对兔坐骨神经损伤后胫骨骨质量的影响,为周围神经损伤后维持正常骨代谢选择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跑台组和电针跑台组,每组6只。采用钳夹方法对模型组、跑台组、电针跑台组的家兔进行坐骨神经卡压造模,假手术组只将组织切开,不卡压神经。跑台组于造模成功3 d后即开始电动跑台康复训练,电针跑台组在跑台组训练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