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长在树上,幸福长在孝上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a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5月7日,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一行到道义和“咱家小院”参观考察。会长表示,“咱家小院”将来要打造成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培训中心。
  参观考察的还有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鲁献启、副会长魏恒以及副秘书长袁朝志、宋叶、董海燕等,一行人在道义和“咱家小院”创始人王正宇的带领下参观了的快乐净心营、家长培训室、老人养生馆等,处处感受到家的氛围。“和和睦睦一家人,快快乐乐一辈子”“愿我走过的痛楚和弯路你不再经历,愿我已有的快乐和幸福你触手可及”“吃小亏是小福,吃大亏是大福”……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蕴含着“咱家小院”浓厚的文化气息。
  魏恒副会长称,这里“地方不大,潜力不小;虽不豪华,底蕴深厚”。袁朝志副秘书长也称,在“咱家小院”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接地气,很家常”。
  会长张富领表示,“咱家小院”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一块净土,将来要上规模、有系统,打造成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的文化中心、教育中心、培训中心,真正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块精神高地。
  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创会会长魯献启对“咱家小院”寄予殷切期望,他希望小院将来能够打造出“中华孝文化博物馆”,人们漫步馆中,能够纵览古今贤达名士,洞明新时代孝贤楷模,身心通透洗润。
其他文献
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年。《时代报告》今起开设“奔小康”专栏,聚焦决胜小康社会过程中最成功的典范,聚焦决胜小康社会过程中最光荣的战绩,聚焦决胜小康社会中最坚实的力量,传递最动听的声音。  中朝边境鸭绿江边,有一个叫大妹子沟的小屯子。过去,屯子里用电由铁矿区转供,电压不稳还是单相电,电灯常常
期刊
新乡市劳务开发职业(刮痧)培训学校的教室里,校长张莲瑞正在讲刮痧课。教室里座无虚席,年轻人、老人,一个个聚精会神,除了她的讲课声,仿佛地上掉根针也能听见。只见她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刮痧板,边讲中医学理论知识,边在自己的身上指点穴位,并不断地示范着刮痧动作。  据悉,该校自成立以来,共举办了600多期培训班,培训学员近20万人次,其中,有6000多人取得了省级以上的刮痧师、按摩师、美容师、保育员等证书
期刊
生命的歷程,是由一串串行进的足迹串联着起点与终点,这足迹或深或浅,或直或弯,随时光如水流逝,许多印迹像池塘里微澜的涟漪,渐渐湮灭,然而总有一些时间节点,会深深镌刻在脑海深处的里程碑上,永久铭记。  2020年的春天是个不寻常的春天,有四个时光点,让禹州市中医院护士苗培娟刻骨铭心,至今回想起来,她依然百感交集,五味杂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作为禹州市中医院ICU
期刊
在溧水九塘村,由废弃粮仓改造而成的都舍粮仓酒店,是一家具有独特品位的乡村酒店。  在溧水石湫,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只要走过幸福桥,在拥有18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下祈愿,便能收获幸福。过去,这是当地村民祈求美好生活的全部寄托,如今,在党和政府精准脱贫政策的扶持下,石湫人民不等不靠,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主动创造幸福生活。  4月10日下午,“聚力创新南京 决胜全面小康”主题采访活动首站走进溧水区石湫
期刊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好友赵黎明女士谈及他老公的表哥——张春祥大使的传奇人生。从她娓娓的话语中,从她崇敬的眼眸里,从她拿出的一张张照片中,我看到了一位身材高大、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睿智聪慧的英雄形象。  英雄出少年 鲲鹏翱九天  张春祥大使和她婆家同住一个村,都在灵宝市阳店镇崤底村。出生于1948年7月的表哥是家里的长子,他的家与村里大多数贫苦人家一样,父母老实巴交,却知道唯有让儿求学、读书,将
期刊
黝黑的皮肤,娴熟的动作,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一看就是个实实在在的庄稼人。今年刚刚36岁的周灿君,让笔者感受到了超出年龄的沉稳,一身民兵的装束更显干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近十年的种粮经历,如今种植水稻面积近900亩,是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牛田镇三塘湾村出了名的“种粮大户”。  决定:放弃高收入选择回家种田  毕业于湖南科技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周灿君,求学时代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期刊
“我能过上今天的的好日子,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离不开各级帮扶干部的付出,脱贫致富只要我们踏实肯干,一定能富起来!”新疆吉木乃县别斯铁热克乡吾尔吾列·吐尔拜得知自己被评为县级致富典型时,激动地说。  吾尔吾列·吐尔拜是吉木乃县别斯铁热克乡加勒格孜哈拉盖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短短的四年时光,在精准脱贫各项政策的扶持下,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和不服输的干劲,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家庭人均收入从
期刊
淮河东流去。其中游河南固始段,镶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三河尖镇,那便是我的家乡。  家乡是一座古镇,真可说得上是历史悠久,蓼风楚韵。镇中心建于春秋战国的永乐城古迹,明清是其鼎盛时期。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几度春秋,竟于繁华深处无声没落。但其“十里河港桅杆林立,水陆灯火交相辉映”“鸡叫狗咬听三县”“小上海”等溢美之词,犹在耳边回响,故事传说尚未走远……  家乡是美丽的。美到什么程度?可写作四个字——山
期刊
向武汉抗疫一线捐赠苹果的想法,最先来自甘肃静宁一个普通的年轻人。  他叫王恩伟,静宁县双岘镇果农,王老三果业合作社负责人。在这个不寻常的春节,除了修剪苹果树,他时刻关注着武汉疫情的发展。   2020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五。凌晨2点,大多数勤劳朴实的静宁人早已进入梦乡。此时,29岁的王恩伟用手机不断刷新网页和朋友圈。自从1月22日疫情公布的那天起,他就习惯于晚睡,时时翻看武汉疫情动态。看着逐日
期刊
5月5日,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一行走进新乡市银马集团参观考察,进一步推动“五进五示范”在基层大力开展,深化传统文化扎根基层,落地开花。  河南银马建设集团创立于1962年,创始人张知新为新乡市牧野区人大常委会常委、河南省集体建筑企业优秀企业家、全国优秀集体建筑企业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多年来的经营实践让他更深刻认识到“以德治企”的重要性。  座谈会上,工会主席赵怀贵对银马集团发展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