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护理组模式在儿科血液病区的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dkhfahdjf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护理组模式在儿科血液病区应用效果。
  方法:在血液病区将医生和护士分发成两个治疗护理组,制定治疗护理组的职责,实施医生、护士共同负责本组病人的治疗护理组模式,通过质控检查比,较实施前后的病人满意度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儿科血液病区管理过程中,实施治疗护理组模式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治疗护理组模式血液病区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04-01
  儿科血液病区在我院是集血液、普通病人为一体的综合病房,血液科危重患儿较多,治疗护理工作任务繁重,而近年由于医护人员的人力不足,科室护理队伍趋于年轻化,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治疗护理质量难以保障。为提高治疗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自2012年11月开始,在科主任、护士長领导下推行治疗护理组的管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血液病区共有床位28张,抢救床位3张,护理人员10名,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7.5岁。其中,本科4名,大专5名,中专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3名,护士6名,医生相对固定2名管床医师。
  2方法
  2.1培训学习,转变思想观念,医生、护士达成共识。2012年11月以前血液病区是采用传统的责任制护理模式,一个责任护士要分管10~15张病床,工作压力大、护理要求高,难以对病人做到“十知道”,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职责不明确,辅助护士不能主动协助配合,安全隐患多,针对存在的问题,决定开展治疗护理组模式,组织科室医、护人员认真学习治疗护理组模式的意义和目的,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积极主动参与。
  2.2根据医护人员不同的资历和能力水平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医生分区长、主治医师、管床医生。实施科主任-区长-主治医师管床医生-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的管理模式。
  2.3调整上班时间,实行8小时连续工作制,采取弹性排班,将病区分成2个治疗护理组,4名责任护士,从中选出2名责任组长,每个护理小组分管12~14张病床,与医生分管床位基本对合。责任组长实行全白班,轮休时工作由相当资历的辅助护士代替,保证节假日有一位责任组长当班;另外2名责任护士每周调换班次。根据工作量及危重病人的多少弹性排班,如晚夜班治疗任务多、危重病人多时及时增加辅助护士。
  2.4明确制定岗位职责:责任组长要求具备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专科护理技术熟练,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除完成责任护士的职责以外,还负责协助护士长处理当班责任大组的事务;责任护士与医生一起实行管床制,负责一组患儿治疗、护理全过程,医护对患儿的治疗或护理有不同的意见时,医、护共同协商,找出最佳方案,完成患儿自入院到出院期间各项护理和治疗、健康教育,书写、整理并检查护理病历,检查护理效果,担任教学,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辅助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各项临时治疗工作和配合抢救工作,负责技术含量较低的护理工作,如基础护理等。
  2.5治疗护理组的组员每两周组织一次讨论,总结两周内本组治疗、护理上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治疗、护理质量。
  2.6效果评价。观察指标:于实施前和实施后由护理部质量控制小组对各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同时,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2.7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4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录入,采用t检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结果
  实施治疗护理组模式管理后提高了病人满意度。(见表2)。
  4讨论
  4.1实施治疗护理组模式治融洽了医、护关系及护患关系,有效提高了病人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护理和相关的健康知识。责任组长分组负责病房管理后,与患者主动沟通增加,改变了服务意识,更加了解患者病情及治疗情况,能够更加全面地为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责任组长同时承担起科室的组织、协调及患者的安抚工作,将问题有效化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4.2实施治疗护理组模式,促进了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实施治疗护理组模式管理后,在科室内形成管床医生-责任组长的二级质量控制模式,使管床医生、责任组长承担部分管理责任,负责督促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1],每天晨会交接班时护士长组织大家对前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好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处理经过、改进措施组织学习,避免再次发生同类问题,促进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2]
  4.3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小组内同事合作性加强,责任组长掌握新理论、新技术并认真指导组员,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其改正,及时与组员进行有效沟通,在科室内形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4.4加强医、护之间的合作,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医疗和护理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的体系,在临床医疗过程中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不协调的医护关系也会引起护患纠纷。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下,医嘱由不同班次的护士执行,不便医护之间沟通和协调。治疗护理组模式,责任护士与医生所管病人基本相同,为医、护、患三者的沟通提供了便利。责任护士掌握了病人的病情,在医嘱处理时,护士起到执行、督促、检查、反馈的作用;与医生沟通时,责任护士能提供准确医疗数据,取得了医生的信任,因此,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我科自开展治疗护理组模式以来,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加强了医、护的合作,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为了更好地开展治疗护理组模式,护理人员在专科理论知识、技术水平、人文知识、沟通技巧需要更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洪燕,王丽等.小组负责制在血液内科护理病房管理中的应用,廖全全,邹红梅,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创新医学网,2013.3.27
  [2]廖全全,邹红梅,等.组长负责制分层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A):3
  [3]刘芳环,李庆印,张学军,等.护理组长负责制在心脏外科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1):28-29
  [4]程惠玲,王永兰,主管负责制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1):50-5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我科自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5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15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均治愈存活。  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有效的管道护理、实施人性化护理、营养支持、功能锻炼等是预防和降低并发症、保障患者治愈的关键。  关键词:食管癌吻合口瘘护理  Doi:10.3969/j.iss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和意义。  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1500例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将这些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1500例未接受安全管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安全管理。  结果实验组的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我们行选取2011年4月—2013年6月待手术患者128例,采用双盲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4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64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后,将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数据与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
期刊
摘要:消化性溃疡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体征表现取决于患者出血的部位,速度和出血量。泮托拉唑是胃酸分泌的抑制剂,可选择性、竞争性地抑制胃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K+-ATP酶,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终末步骤,产生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对基础胃酸和胃酸促分泌素等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均有抑制作用,起效迅速,作用强而持久,可维持胃内pH较高水平,为患者止血造就良好的环境,该药联合抗Hp治疗消化性溃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原肺水肿、脑水肿并发解糖葡糖球菌感染1例。  方法:针对本院1例病例进行分析。患者男,回族,37岁。因咳嗽、咳痰7天,伴胸闷、气短、浮肿。在本院进行治疗过程。  结论:在高原肺水肿、脑水肿患者中临床并发感染较少见,在此患者血培养中查到解糖葡萄球菌,并及时按药敏提示更换了有效抗生素,使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关键词:高原肺水肿脑水肿葡萄球菌性  Doi:10.3969/j
期刊
摘要:目的:利用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成本与效果。  方法:从在河北省中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分别选定基本情况基本相同的病例,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并比较两组的用药情况。  结果:两组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两组的成本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  结论: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成本效果上有显著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肝脏移植患者术后在静脉输注同种异体脐带间充干细胞(UC-MSCs)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20例肝脏移植住院患者静脉滴注UC-MSCs过程进行详细观察和护理。  结果:在20例接受UC-MSCs静脉输注的肝脏移植患者中,无1例出现发热,2例患者出现乏力感,1例患者出现轻度神经系统表现,余患者无特殊不良反应。  结论:重视UC-MSCs输注前后的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并发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对比评价抗焦虑抑郁药物对伴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度洛西汀是一种临床常用抗焦虑抑郁药,本实验选择一部分伴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180mmHg)随机性得分成三个组。  结果:三组患者三周后的降压有效率为74.2%,68.7%和89.9%,前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第三组与前两组比较P0.05。  1.2方法。三组伴抑郁焦虑的高血压患者分别用不同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四肢骨折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措施。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立即予以抗休克治疗,在手术完成后实施大容量复苏,对生命体征实施动态监测,针对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详细记录与分析。  结果:本组120例患者中,82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40例在5d内手术,手术完成后,7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均是切口
期刊
摘要总结了1例肥胖患者患视神经脊髓炎合并严重压疮的护理过程,认为根据患者病情特点与主管医师共同制订护理措施,注重控制感染,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压疮的康复并使患者病情好转。  关键词:肥胖视神经脊髓炎压疮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438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