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感知歌谣、童谣的魅力
  
  1.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歌谣、童谣。感受歌谣魅力。(优美、抒情、流畅、含蓄……)
  2. 感情朗读歌谣。再分别说说读了歌谣的感受,说说喜欢歌谣的原因。
  3. 结合第一首歌谣,让学生感受月夜下母亲洗衣服的优美意境,感受母亲的勤劳。
  【评析:这是母亲形象的第一次出现,只需轻轻勾勒,无需浓墨重彩,可为后文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形象埋下伏笔。】
  4. 结合第二首歌谣,(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让学生感受人们丰富的想象,初步感受人们美好的心愿,对生活的热爱和渴望。
  5. 小结:歌谣优美流畅,抒情含蓄,小时候,我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就是听着这样的歌谣长大的。
  6. 学生边打拍子边感情朗读三首童谣,让他们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
  7. 小结:童年的月夜下,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作者就是听着这样优美流畅、含蓄有趣、富有节奏感的歌谣童谣慢慢长大的。
  8. 刚才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些歌谣、童谣,它们仅仅是形式优美,内容有趣吗?你还有什么新的感受?
  9. 师小结:它们还给了作者许多的教育、影响和启发。
  【评析:教师充分结合歌谣、童谣,琅琅上口、节奏明快、内容有趣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进行自我感悟,从而用自己的语言表现歌谣、童谣形式上的魅力。此处的情感显得活泼、热烈,非常契合学生的心理。而且,在歌谣、童谣形式优美的表象下,教师还暗藏了感悟母亲形象的另一条教学线索,这一点别具匠心。】
  
  二、 感受母亲对我童年的影响
  
  1. 配以歌谣的录音,使学生较为真切地感受母亲声音的动听、甜美。激发学生展开思路,谈谈听过录音后的感受。
  2. 扣住“甜甜的、轻轻的”,指导学生感悟母亲的声音给作者带来的美妙感觉: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飘满芳香的音韵。
  3. 指导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4. 小结:这动听、甜美的声音,伴着月光,伴着母爱,把歌谣、童谣、故事、谜语都唱进了我的心田,滋润着我年幼混沌的心灵。
  【点评:这个环节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充分感受母亲声音的甜美,还用一个“像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想象,让他们说说母亲的声音给自己带来的感受。而后,回到文本中,感受作者的“像和风、像小溪、芳香的音韵”。再用一句“伴着草香、花香,伴着母爱”,自然而然地突破教学难点“芳香的音韵”。母亲的形象也更加丰满。】
  5. 出示:“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通过两个“长”字以及句意的理解,体会生活在黄河故道的人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却是丰富的。
  【点评:两个“长”字是教学难点,它既涉及歌谣等民间文化的根源问题,又涉及歌谣、童谣等等的精神内涵。在此,先让学生通过理解“长”的含义——流传,感悟民间文化的根源是黄河,是黄河哺育的土地。】
  6. 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理解“故乡的爱”的含义。
  【点评:在解决了“长”字的内涵之后,“故乡的爱”这一理解的难点也就水到渠成地突破了。】
  7. 这些歌谣、童谣到底流传着什么?唱出了什么?
  第一首,母亲的勤劳乐观。
  第二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以及他们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
  人们虽然日子清苦,但有着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向上的精神,并把这种精神通过歌谣代代相传。
  【点评:延续“流传”的含义,让学生第三次进入歌谣,感受其中传唱出的丰富精神内涵。此处开始对人们的勤劳乐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以及他们努力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进行深入的感悟。】
  8. 作者在母亲的引导下,成了大诗人、大作家,如果没有母亲行吗?让学生充分谈自己的见解。
  【点评:教师逐步引领学生感悟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激发学生爱母亲、感谢母亲的情感。至此,母亲那勤劳、聪颖、乐观、热爱生活的性格,母亲那如月光般柔和的爱,也在学生心中涌起了阵阵潮水。】
  
  三、 布置作业,课外延伸传情
  
  1. 请同学们搜集一些你觉得有意思的歌谣、童谣、故事、谜语,可以讲给同学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也可以讲给父母长辈听,和他们一起回忆。
  2. 有兴趣的同学,可试着编写歌谣、童谣……
  【点评:教师让学生仿照歌谣、童谣的形式,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传承中华文化,结合“回报母恩”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传承中华精神。】
  (作者单位:无锡师范附属小学、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
其他文献
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丰富的感受领悟能力。小学生语感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 吟诵    吟诵是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训练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训练思维的多种功能。如学习《黄鹤楼送别》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初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出示挂图或课件,用动情的话语渲染情境,拨动学生的心弦:“此刻,你就是站在江边
有浓郁语文味的课堂,都特别关注语文教学之本——赏词析句,这是因为合情合理的咬文嚼字使得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更加十足。    一、 抓住关键词,轻拢慢捻抹复挑    汉语最讲究意蕴,一个字便能解出万种风情,在教学中对这些关键词进行细致的解析,让学生领会附着在这些词上的情感,可以逐步让学生觅得语文真味,一如中医手法对经脉要穴的拿捏,使经脉畅通无阻,让人神清气爽。例如《荷花》一课中有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
期刊
走向世界──关于电视外宣工作的一些想法孙岩近年来,我国的对外电视节目的制作在数量、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应该看到,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做的和我们想要达
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我给每个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思考的时间,及创设自主发现、自我探究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引导他们自我调控、潜心会文、独自体验,读出自己的感悟来。    一、 在通读中整体感悟    课文描写了一位热爱劳动、勤劳俭朴、乐观自信、豁达开朗、充满生命活力的扫路老人。今天的学生与老人之间有着空间、时间的距离,较难理解老人心甘情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辈子
期刊
【教学案例】  一位青年教师在一次观摩课活动中执教了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长征》一课。下面是其中的教学片段:  师:红军战士是怎么面对困难,挑战这些艰难险阻的呢?出示:我从中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因为。  生:我从“腾细浪”中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因为逶迤的五岭在他们看来就像河面上泛起的细小波纹。  生:我从“走泥丸”中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因为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他们眼里就像
期刊
它们中的大部分只会通过人发出的一些简单的声音指令或者遥控,傻乎乎地走来走去,“聪明”一点的可以和你做一些简单的对话或者互动。它们就是日本机器人娱乐杂志《Robot Life
教例: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广玉兰》第2自然段  师: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看,(出示盛开的花儿图片)这就是盛开的广玉兰花!作者是怎样描写与形容广玉兰的呢?  生:(读)“在绿油油的叶丛中……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先总写花朵的“洁净、高雅”,再写“花瓣的色彩”与“花瓣的质感”,最后总结:“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
期刊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首次成为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 语文学习目标的综合性    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意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具体体现在: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如在具体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如办小报、演课本剧等;三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如
期刊
为探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简称1-MCP)和自发气调处理对中华猕猴桃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和色素的影响,采用1 μL/L 1-MCP、自发气调、1-MCP和自发气调相结合的处
我听了两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爱如茉莉》第二课时的教学,觉得这两位青年教师虽切入点不同,但均真实、朴实、扎实,收到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设计一]  师:(板书“爱”)爱是需要用心去付出、去承担的,我们体会文中父母的爱,也需要用心去品味、去感受。读课文第6~18自然段,看看这部分内容中什么地方最打动你,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了爱的温度?(学生读后展开了交流)  1. 妈妈住院前的嘱咐令人感动,通过朗读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