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统编教材文言文中的“息”字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A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ellyai_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息”最初表示“呼吸”,由此引申出“叹气”“休息”“停止”的意思.呼吸之间,生命得以生长,所以“息”有“增长”的意思,并由此引申出“繁育”“儿子”“利息”的意思.“消息”意为“消长”,“消长”即为一种变化的信息,因此“消息”又有“音讯”的意思.
其他文献
写景抒情散文是“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基于编者的视角,对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的编排思路和组合方式进行了介绍,并结合具体课文,对如何围绕核心任务进行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一个任务群体现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引起了语文教师及研究者的重视.而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落实,成为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问题.《〈雷雨〉整本书阅读》是两节连堂课,用时约100分钟.这两节课在尊重学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积极探讨.课堂下半段(约2/3)抓住文体类型特点,引导学生精读经典片段,通过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鉴赏作者是如何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揭示主题的,最后引导学生梳理戏剧的阅读方法.课堂下半段落在“里”上,在整本书阅读的“实”与“深”上作了探索.
课程标准是规定学科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实施方法的教学指导性文件.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叶圣陶曾经主持制定了三个课程标准,分别是《新学制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草案)》(1923年,和顾颉刚合作,以下简称《国语纲要》)、《六年一贯制中学国文课程标准》(1940年,以下简称《国文标准》)、《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1949年,以下简称《语文标准》).研究这三个文件对语文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任务以及方法、路径的解读和揭示,对于理解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有着重要意义.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的教学,应着力在零散积累的基础上,增强“方法自觉”“理论自觉”;勾连古今,以简驭繁把握词义“系统”,促进汉语学习;把握词语修辞艺术,以词语为媒介进行文本细读和鉴赏;体现情境性,将语言学习和语文生活建立起关联.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唐江澎老师在教授《阿房宫赋》时,利用名家点评集注引导学生触摸语词、体悟奥义,启发多元思维,让学生用声音表达对千古名赋的理解,让学生在学术研究中建构文学意义的“阿房宫”,最终让学生在领悟文学之美的同时实现了深度学习.其引导学生借用古人的方法学习古文的做法,对名家点评的妙用,对朗诵体验活动、文本存在意义的学术研究、长作业等的设计,都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具有借鉴意义,能启发人思考语文学习的规律、方法和作用.
语文学习主要体现为整篇文章甚至整本书的阅读与写作,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特征,这种综合性、整体性,往往导致学习的自发性、自然性、无目的性,最终导致群体任务的“乌合”性,可能影响学习效率.语文教学既要避免单篇教学微观化导致的“碎”与“僵”,又要避免单元教学宏观化可能导致的“窄”与“飘”.问题最终归结为教学中如何建构任务群.可以考虑依据学习任务的层次性和主次性,由“常规任务”、“核心任务”和“随机任务”构成一个符合语文学习规律的科学的学习任务群.
归纳推理是逻辑思维中的一种,了解归纳推理的概念、类别以及在阅读与写作中的运用方法很有必要.归纳推理包括简单枚举法和典型事例法,通过案例分析,可知在阅读与写作中正确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
以大概念为核心的教学策略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大概念与教学目标、大议题与教学活动、大进阶与教学评价是建构要素.普适性教学模型、具体性教学模型、实施性教学模型是实际的课堂教学策略.大概念教学的价值指向核心素养、立德树人等丰富的内涵.
引入叙事学理论,就《长恨歌》中的全知全能视角与人物有限视角进行分析,兼评“讽喻说”与“爱情说”在不同视角中的呈现,反对简单机械地依据作者自我阐释的写作意图界定主题,尝试通过不同叙事视角的切换,为《长恨歌》以讽起以情结的复调写法找到合理的解释与逻辑上的一致性.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从“我”的形象特点、写作侧重点、语言特点等维度来比较《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这两篇文章,寻求其一致性与差异性,可以充分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鲁迅的生命状态与创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