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民主之源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d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便在资讯发达、中美人员往来频繁的今天,在很多国人眼里,美国依然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對这个民族,我们常常抱有微妙而复杂的情感:既对它的所作所为有着颇多批判和不屑,又对其独特的现代化经历充满好奇,总想从中学到点“规律”,得到些“启示”。
   一个老掉牙但依旧很有市场的问题是:什么是促使美国崛起和强大的最为核心的制度因素?从王希教授的《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一书中,我们或许能找到部分答案。
   作为一本严肃的历史学著作,本书的写作初衷当然不是迎合国人预设的“美国想象”。换句话说,作者对美国宪法进行研究,并非以一种判官式的后见之明,臧否品评,宣示其对中国法治化建设的“借鉴价值”,或是斥为“虚伪”而鞭挞扬弃。
   相反,他将美国宪法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加以解读,揭示其对美国发展的特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融入恰到好处的“中国视角”,给读者以思考。也正因如此,在学术市场异常繁荣,趋新求变的当下,《原则与妥协》仍然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和阅读价值。
   这样一本如词典般厚重的大书,讲述的不仅是美国宪法和宪政本身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以宪法为中心的美国通史。用近千页的篇幅为这美国宪法区区几页纸“作传”,并不是以逐字逐句“注疏”的方式来阐释其本意和精要。作者所做的,是在各个历史阶段中,以宪法的演变为线索,呈现出美国宪政的发展脉络,进而将整个国家的历史串联起来。以历史注宪法,以宪法释历史,自成体系,一气呵成。
   美国不仅有历史,而且这段并不长的历史有波折,有转型,有主线,有种一以贯之的“精神”或是“气质”。这条美国历史发展的主线(当然并不是唯一的线索),就是作者一再强调的围绕宪法原则和实践的谈判和妥协机制。用王希教授最新的理论性思考来说,是“权力与权利的互动博弈”。
   作者动态地揭示了美国宪政发展的内在机制,也间接回应了很多人的疑问:一部诞生于18世纪末,主要针对当时政治问题的宪法,为何能不断因应社会的变化,保有鲜活而顽强的生命力?
   不过,在本书中,很难见到对高度概括性或概念化的“理论”的大段解释。作者为这部美国宪法的历史大戏搭建了舞台和背景,设置了主要剧情,也让形形色色的历史当事人次第登场或同台竞技,诉说他们对宪法的理解,表现他们对权力的抗争。
   在这个舞台上,充满了冠冕的修辞,真诚的言说,机关算尽的权力斗争,惊心动魄的利益博弈。政治精英常常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在很多转折关头,往往是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有意无意地改造了宪法,也创造了历史。
   这个“美国民主的故事”虽短,但它所体现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却足以令读者细细回味品咂。正是有了宪法这个关键词,正是有了宪政机制这个舞台,美国精英与平民的互动才得以存在,不管是对抗与冲突,还是合作与妥协。
   美国的政治传统有着独特的文化土壤和历史背景。宪法是这一传统的产物,也在延续、塑造和改变着这一传统。放眼世界,恐怕也只有美国能以“宪法”为主题,编写这样一部喜悦与泪水相交织的历史连续剧。如果说这个国家的发展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秘密”,宪法一定是其中一个不得不提的关键要素。
   作者的目的不是从尘封的档案中发掘不为人知的秘辛,而是从大量的基本史实中,于看似纷繁杂乱的历史荆棘下,清理出历史流转的脉络和线索,进而揭示其意义所在。
   作者一方面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和高度对史料抽丝剥茧,加以概念化,同时避免简单化之嫌;另一方面不时回到具体的历史时空,廓清话语和动机,兼顾精英与民众,公允冷静地作理解之同情。
   这次出版新增补的章节,显示了近十年来作者对公民权利和身份问题的心得体会,也证明了原有解释框架的有效性。所有这些角色的把握与分寸的拿捏,无不体现出一个成熟史家的眼界、功底和修为。这样一件个人思想制品,也倾注了一个在中国成长、在美国接受学术训练,又在中美两国往来生活和教学的学者的特殊关怀。
   从更大的意义上说,这本书代表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学者对美国真正进行严肃学术研究的重要一步,记录了一代中国美国史学者的关怀和贡献,也铭刻了王希教授个人学思羁旅的点点印记。如此说来,今后一些个案研究或许会有突破,甚至会出现新的美国宪法史,但《原则与妥协》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
   作者为北京大学历史系美国史博士
   《原则与妥协》,王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
其他文献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相继推出三轮QE,大规模的流动性注入降低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将长期利率压制在低位,从而推升了金融资产的定价,并进而推高了实体经济元素(包括大宗商品)的定价。美元和油价:驱动全球经济“双因子”   美国坚定的QE政策增加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热度,加速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这是一条货币驱动经济复苏的道路。   但这种复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世界经济的真实需求,扭曲了真实的资产价
期刊
因量化宽松导致的资产升值获益的是有产的投资者,这会进一步加剧财富差距。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特别是美国联邦储备局、英格兰银行、欧洲中央银行、日本中央银行——先后推出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 QE)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但随着对这一非常规货币政策得失的讨论深化,其必要性也颇受质疑。量化宽松还是空投货币?  量化宽松是非常规、甚至可
期刊
安全疑虑引发的贸易战  1月28日,16个美国商业团体罕见地联合向中国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发出抗议,要求与中国政府针对网络通讯和传播政策 “进行紧急磋商”。  欧洲和日本的商业团体也追随提交类似信件,同时分别敦促他们的政府采取行动。3月3日,奥巴马成为第一个批评中国通讯政策的国家领导人。  近几年来,中美间围绕网络和信息安全的争议不断。这一次的起因,是中国已通过二审的反恐法,以及2014年
期刊
伴随A股市场新股发行节奏的加快,酝酿多年的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亦渐行渐近。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注册制的框架已经构建完毕。未来,IPO审核的工作将下放给交易所,证监会将对IPO企业实行类似于备案的管理,证监会的主要精力将放在事中、事后监管。   在时间点上,监管层希望在《证券法》修订全面完成之后予以实施,《证券法》最快可以在10月获得三审通过。之前有业界讨论的通过授权方式先于《证券法》
期刊
房地产市场向来为美国经济提供增长动力,但自 2014 年下半年以来,二者出现了错轨。  美国房地产市场自2013年下半年上行受阻后,一直低迷。进入2015年3月,美国又一年传统的房地产季正式拉开序幕,并会保持热度直到8月份。美国房地产市场向来周期性波动,景气循环。2015年,会是美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一年吗?   种种迹象显示,美房地产市场正在进入“新常态”。复苏格局下,美国房地产今年对经济增
期刊
银行和政策性担保机构积极介入,将会挤压民间借贷市场空间,有利于净化地区金融环境。  位处中部地区的安徽省,正通过一场变革的方式,重整全省政策性担保体系,再造银行、政府、担保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模式,试图以此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这一难题。   根据该省试点方案,单户在保余额2000万元(含)以下的非融资服务类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担保业务定位为政策性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银行、政府为之
期刊
由于中小企业出现倒闭潮,融资性担保机构代偿率直线上升,个别担保公司因无力代偿而面临破产风险。  经济下行、银担合作倒退、监管政策掣肘。多种因素叠加,让仅有22年成长史的中国担保行业,正经历一场“彻骨寒冬”。国家相关部委正在进行政策调整,以期纾缓困局。   2014年12月,李克强总理对融资担保作出批示,“发展融资担保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对于稳增长、调结构
期刊
“教育扩展、迁移与城乡教育差距  ——以大学扩招为例”  《经济学(季刊)》  2013年10月第13卷第1期  农村地区低教育水平是制约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考察始于1999年的大学扩招对城乡教育水平的影响发现:扩招对农村居民教育投资有激励作用,使农村高中生比例上升;城镇地区大学生比例增加的幅度远高于农村地区,这主要是农村居民考取大学后迁往城镇地区的结果。选择性迁移和教育扩展导致城乡居民
期刊
原油价格剧烈震荡是商业、金融和政治的完美结合。油价暴跌经济原因是传统产油国与页岩油的商业竞争,低油价同时实现一定政治目的,金融市场顺势而为是加速器。   如图1所示,全球原油价格(WTI)从2014年6月105美元/桶的高位下跌到2015年1月约50美元/桶,7个月内下跌幅度超过50%;该跌幅接近1985年-1986年连续7个月下跌67%和2008年下跌75%的历史记录。    伴随着原油价格的
期刊
人类分子遗传学,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快速发展,从科学技术上来讲通过改变基因片段来“设计”婴儿的想法是可以实现的。  直到站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口,来自湖南宁乡县的陈晓末才略舒一口气。  2015年2月24日,31岁的陈晓末带着妻子去县人民医院做产前检查,检查结果出乎意料:唐氏综合征风险率1/156,这是高风险。“按照县医院医生的意思,应该再做一个羊水穿刺来确诊,但我咨询了好几位年轻的妈妈都说(羊水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