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引发金融风险的宏观审慎管理

来源 :经济研究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kh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成为导致经济和金融体系结构性变化的重大因素之一,正在引起全球央行的广泛关注.各国央行正积极行动,减少气候变化对金融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将气候变化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进行监测和考评,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处于不断摸索过程中,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还存在缺乏对气候变化风险的评估、评估对象受气候变化影响差异较大、评估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货币政策工具等问题,通过总结发达经济体相关的经典案例和经验,为我国的政策制定提供支持借鉴.
其他文献
2020年是“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加速推进的一年,习近平对“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许多新论述.2020年,学术界主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创新、中国经济发展实践与理论、全球治理和其实践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创新、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及其内在组成部分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这些研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要加强对理论问题的创新和细化研究,加强对现实问题的前瞻性思考,拓展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
针对东北经济一再衰退、发展疲软的事实,通过近年来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对比来透析“东北塌陷”问题.主要从三个层面来分析:投入层面包括人口、资本和科技三个维度;产出层面包括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两个维度;最后选择全要素生产率来反映技术进步的地区差异.基于经济地域运动理论,从要素的视角分析“东北塌陷”的内在机制,并从自然资源优化利用、人力资本提升、资金投入以及技术进步四个方面探索“东北塌陷”治理路径.针对这些路径,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