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的穷途末路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bqa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11日,锤子科技出现重大工商信息变动:法定代表人从罗永浩变更为温洪喜,锤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变为锤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包括朱萧木、钱晨、唐岩等在内的10位董事全部退出。变更完成后,董事(理事)、经理和监事仅剩罗永浩、温洪喜、金扬等。温洪喜将担任经理一职,罗永浩由董事长变更为执行董事。
  这一次,老罗要凉了?
  传言不断
  早在几个月前,就有网友爆料,锤子科技成都公司面临解散,且正在进行规模不小的裁员。据知情人士透露,锤子科技实际已开启全公司裁员计划。第一波主要是研发、供应链,之后是市场,第三波裁员也已经开始了,最终只留下 40% 的人员。锤子科技还被爆出回款不足,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回款金额甚至影响到了员工的工资开支。
  更早一点的消息是,锤子科技近期将核心的研发团队调往北京整合,约有 100 名员工遭遇就地遣散。对于外界“成都分公司将倒闭”的消息,锤子科技官方辟谣称,公司经营状况良好,为加强技术团队研发实力,正在对北京、深圳、成都三地技术人员进行整合。针对媒体报道的锤子科技启动全公司裁员,罗永浩在微博回应称,报道严重失实,将起诉。
  锤子科技自成立以来便活在风口浪尖上。曾在 2016 年不足一年的时间里,锤子科技就被传出 6 次倒闭, 5 次被收購,似乎每一年都会传出锤子科技即将倒闭的新闻。2016年底,锤子快要倒闭的传言不断,一度传出要被小米、网易收购。事后老罗也承认,锤子曾经一度接近倒闭,发不出工资。
  行业风口
  2011年,罗永浩到小米参观后,便开始萌生自己做手机的想法,于是有了锤子科技,锤子手机也从2012年开始研发。老罗做手机的时候,正是国内行业最热的时候,在那一年,vivo和OPPO凭借广告营销和明星代言红极一时,华为拥有自己的高端机P6,小米手机打算凭借性价比的优势冲击国内市场,联想还狙击着三星。一部iPhone售价要5000元以上,但不管是在繁华的市中心还是偏远的城乡结合部,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并非大家追求奢侈,人们想追求的其实是与众不同的个性,只是个性的代价非常高。
  罗永浩选择做手机也是看中了手机在未来的个性化存在。愿望很美好,但实践起来却很难。在大部分外行人眼中,手机行业门槛低、利润高;加上是猪都能起飞的风口,导致各行各业都涌入进来,似乎谁都可以在这里赚到钱。但事实呢?乐视垮了,一年亏损100亿;魅族早就退出了前三行列,一年半亏损13亿。当然,也有赚钱的,像华为、OPPO、vivo,一台大概能赚200元;苹果则是暴利,一台能赚3000元,产销巨头依赖产销量获取巨额利润。在手机行业,能靠销售量赚到钱的,要么是有很高的技术门槛,要么就有较长时间的品牌积累。我们只看到苹果从iPhone4开始风生水起,没看到苹果公司在数码产品行业40年的深耕。
  市场变迁
  不仅在销售方面需要深耕,到了互联网时代,更在于很多人鼓吹的“入口”这一概念。典型的案例就是小米和锤子。小米是高度依赖互联网的直接销售,省下了许多渠道成本,所以它才能高配低价,让竞争对手懵逼。而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涌入这个行业的原因也是看上了手机行业的入口前景。小米之外的其他互联网手机品牌,各有盈亏,乐视、锤子就是明显的亏损状态;但即使亏钱了也得做下去,入了坑想再跳出去就没那么简单了。
  互联网手机品牌面对供应商时也是优势不大,因为他们做的是入口,硬件亏钱,既要好材料,又开不起高价,所以只能在营销噱头上下功夫。以锤子为例,如果锤子公司的订单和产业巨头的订单起冲突,供应商肯定会先将产业巨头的订单完成之后再来满足锤子的订单。所以互联网手机,除了小米,大部分都过得很艰难。小米的上市融资,打破了雷军不上市的说法。
  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速发生了变化,2017年增长放缓,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小幅下滑0.2%,之后在2019年到2022年期间将恢复到约3%的缓慢年增长率。原先的蓝海市场变成了红海市场,智能手机的质量在提升,中国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中国消费者可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不久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加强。手机行业进入缓慢增长的时期,对锤子来说,是生存还是死亡不得而知。
  罗永浩有自身的问题,但更多的是这个行业容不下太多成功者,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是受害者——市场变迁的受害者。
其他文献
产品是用户与企业之间的纽带,也是为用户创造良好体验的原动力。没有人不想买到自己心仪的商品,因此用户需要精挑细选来确定哪件商品最合适。企业要让用户在挑选的过程中锁定自己的产品,这既需要产品本身的质量,也需要企业送去的优质服务,还需要企业高超的营销手段。  让产品成为最好的广告  企业为什么要做广告?就是为了宣传产品,打造名牌,让用户知道,然后购买。但是不是广告就决定了产品的生死呢?当然不是。广告打得
期刊
错误决策从何而来?在许多情况下,其根源可以追溯至人们制定决策的方式,例如未明确界定替代选择、未能收集到正确的信息、未能准确衡量成本和收益。但有时候,错误并非在于决策过程,而在于决策者的思维。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阻碍了我们的决策。  半个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一直在探寻大脑在制定决策的运行方式。针对这一课题实验室和实地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无意识地运用很多常规程序,来应对大多数决策内在的复杂性。这些程序被称为
期刊
无论什么企业,也无论什么样的营销模式,营销团队都是市场优势的主要动因,是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但令人遗憾的是,国内许多企业营销团队建设长期滞后于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有些企业曾经有一支骁勇善战的营销队伍,但近年来营销团队的动能却在持续衰减;有些企业明知营销团队的战略意义,但却迟迟没有营销团队建设的举措和动作。从笔者接触到的部分企业实际情况看,营销团队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营销团
期刊
所谓大客户,其一指客户范围大,包括企业的分销商、经销商、批发商和代理商;其二指客户的价值大,不同的客户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差异很大,20%的大客户贡献了企业80%的利润;其三指客户影响企业营销战略的意义大。  大客户营销的战略直接决定着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成功大小,更加决定着企业营销战略的长期性、稳定性。而一般常见情况下,我们所见的大客户基本上是购买型客户,购买特点突出。他们又分为四大类,并有其独特的购
期刊
什么是20/80法则  对于我们的销售工作来说,20/80法则是一条绝对可以遵从的黄金法则,懂得运用20/80法则,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成功。  1.任务的20/80法则  20/80法则体现在工作任务的划分上,可以这样理解:你每天完成的工作任务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真正在给企业和你个人带来收益,是他们决定了老板付给你多少工资和奖金,而不是其他的杂事。  举一个最浅显的例子,你打了10
期刊
几乎是一夜之间,竞争的新时代走到了我们的面前。新时代的竞争法则正发生着质的改变。这种变化不仅猛烈冲击着企业和竞争格局,更深刻改变着我们对商业世界的传统理解。在工业时代,传统企业可以通过机器、地段、资源的控制来保持比较长的竞争优势;而在互联网时代,物理资本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更糟糕的是:互聯网时代的客户毫无忠诚度。互联网+帮助消费者突破了地域和场景的限制,实现了随时随地在线,随时随地社交。这直接导致了
期刊
销售人员有许多拜访客户的理由。其中很多拜访,都是为了获得一个特定的订单。因此在官方的叫法上,我们把这些拜访叫做销售拜访。但是,也有一些对客户或者是潜在客户的拜访,并不是真正的销售拜访,或者说,至少不是直接的销售拜访,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要获得一个特定的业务。对于这样的拜访,你去那里的目的主要是发展、建立、或者维系一种关系。你可以通过提供信息,了解某一个人或者其公司,或者做出進一步的努力,期望着按照这
期刊
没有令所有人安全满意的绩效管理方式。绩效管理涉及的内容太多:有直线经理在工作设计上的动态分工:分的科学否?分的公平不?有绩效目标和工作任务分配上的压力:凭什么他的目标和任务比我少还那那么多钱呐?那么多任务,又要成加班狗了!有绩效评估的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性:凭什么他的得分高,我干的也不错呀!再加上,绩效评估结果与个人的薪资等利益挂钩,这就成了众多人的利益博弈场:蛋糕就这么大,分给他们多了,就分给我
期刊
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移动互联在改变、创新、颠覆人类社会方方面面。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谓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企业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是退步,就会被市场淘汰,被时代抛弃。我们简单归纳移动互联时代企业管理出现的八大新特征。  特征一:移动互联推动企业管理与组织创新  18世纪6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初期,资本主义社会面临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
期刊
管理者花在管理员工和制定人事决策上的时间,比任何其他事情都要多,而且他们本该如此。以决策的重要性来说,没有任何决策比人事决策的影响更深远,一旦决策错误,拨乱反正将难上加难。尽管如此,管理者所做出的晋升和人事决策的结果都令人难以恭维。总体来说,他们的成功记录不超过1/3:最多有1/3的人事决策取得了成功,还有1/3差强人意,另外的1/3则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在管理的任何其他领域,我们的记录都没有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