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低剂量CT肺部扫描技术的推广价值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inw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临床通常应用高分辨CT检查肺部疾病。此项检查设备具有良好的分辨率,能够在图像中精准呈现病灶规格、位置等情况。但不容忽视的是,高分辨CT极易引发辐射,不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对受试者实施低剂量CT扫描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辐射量。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低剂量CT肺部扫描技术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低剂量;CT肺部扫描技术;推广价值
  1低剂量CT的概述
  低剂量CT是为筛查肺癌而专门调整优化的CT扫描技术,简单的说就是将普通的CT扫描剂量减少,但是并不影响成像效果[1]。这主要由于肺为含气组织,开展检查时无需高剂量射线即可成像。低剂量CT经过降低电压或者电流等参数,来减少CT的辐射量,单次低剂量CT胸部扫描的辐射剂量仅为常规CT的26%左右,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受輻射剂量。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应用低剂量CT开展肺部疾病筛查工作除能满足诊断需求外,也可降低射线的辐射量。由此不难看出,低剂量CT属于备受临床推崇的肺癌筛查方式。
  2低剂量CT肺部扫描技术具体推广价值
  早期低剂量CT肺部扫描技术刚推出时,尚没有引起民众的注意。当前随着我国公众放射卫生以及人们自身防护意识的提高,此类技术得以被关注。以此为背景,国际放射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医学物理组织联合制定了医疗照射质量以及检查质量控制的标准,目的在于以最低的代价取得最佳诊断成效,也为低剂量CT技术的应用以及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现如今,有关低剂量CT肺部扫描技术可用于临床诊断的最小管电流,意见尚未完全统一。因为各生产厂家的CT机性能与配置存在差异,且人体不同解剖位置所需的最小管电流也各不相同。经多年探索,大部分学者认为低剂量CT肺部扫描最小管电流为20~40 mAs较为理想。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CT技术也得以完善与更新,如机架的短几何设计、多排宽探测器的设计和探测器材料的更新等,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了X线的应用率。另外,飞焦点技术的应用以及探测器多通道设计和360°内插法等也为低剂量CT的临床推广奠定了重要基础。
  肺组织具有良好的天然对比性和低X线吸收率的特征,使低剂量CT在肺部疾病筛查中广泛应用。当前有诸多文献表明,在其他扫描参数固定不变的情况下,当普通CT管电流降至20 mAs时,所获图像并不影响肺内结节的检出和诊断。低剂量CT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准确性与常规剂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当管电流降到40~80 mAs时,能够获得和常规剂量高分辨率CT完全相同的影像信息,空间分辨率和图像质量并无下降。有研究证实,低剂量CT将管电流控制在20~30 mAs时,最终取得的图像并不会对疾病诊断准确性造成影响。
  近几年,有专家针对低剂量MSCT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于其他参数固定的情况下,先对患者开展低剂量MSCT全肺扫描,然后对病灶实施常规剂量靶CT薄层扫描,取得满意成效。低剂量MSCT的全面应用在根本上降低了受试者辐射剂量,同时也获取到更多的医学影像诊断信息,提升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3低剂量CT筛查肺部疾病的优势
  低剂量CT扫描所获最终影像学信息与图像质量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这一点重点体现在对受试者实施低剂量CT全肺扫描联合薄层靶扫描方面,可在极大程度上提升非钙化结节与早期肺癌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
  应用低剂量CT开展肺部疾病扫查工作,可在极大程度上减少受试者X线辐射剂量。积极消除部分受试者对X线所表现出的恐惧心理。这种检查方法非常适合人群普查与高危群体疾病筛查。另外,孕妇以及儿童也可以接受低剂量CT肺部检查。
  针对受试者实施低剂量CT检查,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X线球管损耗度,同时加长球管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由此不难看出,针对普通群体以及肺部疾病高危群体而言,开展低剂量CT检查特别是低剂量MSCT肺部扫描,诊断价值高,值得进一步于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国树,付彬洁,林芮羽,等.胸部低剂量CT扫描对肺部感染检查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30-3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16排螺旋CT联合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腰间盘突出患者80例,均接受讨X线平片检查、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单一X线平片检查、16排螺旋CT检查及X线平片与16排螺旋CT联合检查结果。结果:X线平片检查结果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发生部位情况为:L3~L4患者13例,L4~L5患者20例,L5~S1患者15例。16排螺旋C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用于尿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以于我院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患者3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10例,分别采用干化学法、尿沉渣法及干化学法与尿沉渣联合检测,对三组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测,对比三组患者尿常规检测结果、误诊率、漏诊率等指标差异。结果: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方式检验红细胞和白细胞的阳性率较其他两种方法高,误诊率、漏诊率较低,可于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腰椎椎弓根椎体截骨联合经关节突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12月完成经腰椎椎弓根椎体截骨联合经关节突截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14例,比较手术前后颌眉角(CBVA)、胸腰椎最大后凸角(GK)、矢状面躯干偏移(SVA),评价疗效。结果:CBVA由术前(45.8±3.9)°纠正到术后(6.6±3.1)°,SVA由术前(23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普乐沙福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造血干细胞的副作用以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2020年8~10月应用普乐沙福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用药动员造血干细胞的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普乐沙福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用药中出现的副作用及相关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1例患者出现头晕胸闷,通过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副反应均得到缓解。结论:普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应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诊治的6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中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及活动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80分;有效: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活动能力评分>60分;无效:经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腦卒中上肢肌力增高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8例脑卒中后上肢肌力增高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康复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治疗;结果:综合治疗组Ashworth评分低于康复治疗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康复治疗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参照2017版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11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实施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为对照组,实施贝伐珠单抗+盐酸埃克替尼片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可对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盐酸埃克替尼片(国药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单侧下肢骨科手术实施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收治的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A组实施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舒芬+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实施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复合美托咪定辅助。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阻滞时间指标及苏醒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结果:经组间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阻滞完成、起效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方法:分析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情况。结果:我院西药房药品发放差错35例,其中药品差错16例、剂量差错9例、剂型差错10例;发生差错的主要因素有:未再次核对处方,药品包装及药品剂量过于相似,药品放置不合理,单人发放药品等。结论:门诊西药房应根据实际情况改善药品管理,对已发生的药品发放差错的事件进行学习并改正,对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对照阶段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进行常规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实施观察阶段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两个阶段医疗器械的质量情况以及各科室满意度评分。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后护理质量合格率及科室满意度明显高于改进实施前(P<0.05)。结论:消毒中心质控管理结合持续质量改进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