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日记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lic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经以我一直都相信爱情和梦想而感到骄傲,我以为我只要一直坚持至死不渝地相信,我的一生在我回望的时候就足够让我觉得闪闪发光了。但当我做出某个决定,并执著向前行走的时候,我听到很多人在告诉我一个词,它叫“勇敢”。
  我是一个胆小的人,我怕疼、怕苦、怕累、怕失眠、怕别人的热闹與我无关。我很羡慕勇敢的人,我很不爽懦弱的人,但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做一个决定,被人称作“勇敢”。
  谢谢那些认为我很勇敢的人,你们给予的评价是我一生的勋章。
  选择去文学院是我考虑得相当成熟的一个决定,考虑了一年,至少比高考志愿考虑得成熟。
  高一结束后分科,我选择了理科。那个时候,我清楚地知道我喜欢文科,我也冷静地决定选理,因为很多人告诉我:你喜欢一样东西,你一定不要把它当专业或者职业,一直重复,天天接触,终会消磨你的热情。我当时也这样认为,两年,与理科相处得相当愉快。用课余时间看看小说,写写作文,上课走神时想想情节,过分一点也就是在数学课上翻翻《最小说》。至少在大二的我看来,高中的时光是温柔得无可取代。
  高考志愿,填报时改了无数遍,从提前批到第一批次的一二三四,专业的ABCD出现了生物、建筑、经济等其他乱七八糟的专业,没有一个与“文学”或“中文”相关。那时候“我喜欢的”仍然不被纳入“我的专业”的考虑,所以我成了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学生。
  大一上有一门课是“动物生物学实验”,这门实验课上,我毁了一只青蛙的脑髓和脊髓,用窒息法处死了一只鸭子,用空气栓塞法杀死了一只白兔,用剪刀拍晕了一条鲫鱼并从腹部剪开了它,还有对一些已经死亡的标本进行的细致解剖。我本来就是不怎么吃肉的人,这门课结课后,我去菜场和超市看见生肉就想吐。我选择生物,是为了谈书墨形容赵水光用了《似水年华》的树木枝干,是为了周雨瑞给我解读友谊时用了《致橡树》的并肩而立。我是想用心去看它们,而不是眼睛。
  所以,大一上快结束时我就想转。爸爸说你开心就好,妈妈一笑而过没当回事,学长说为了就业不要去文院,班导说你去什么专业我都赞成唯独文院我要说“NO”,于是放弃。
  大一下,樱花开过后,悬铃木絮开始满校园乱飞,我开始过敏,然后引发慢性荨麻疹,在连续两个月的失眠煎熬里,初心慢慢清晰。和母亲大人谈到这件事就会吵架,我据理力争,她固执到底,直到现在都是这样,我知道她已经妥协了,但总有念想,避而不谈。
  我不后悔学了三年理科,大概因为这样才能把我的“喜欢”变成“热爱”。
  大概,我的勇气,可以被称作:触底反弹。
  或者被高晓松的国家大义与诗和远方洗脑了。
  找回初心的历程,劝自己坚持或放弃的过程,太长,细节我自己也记不清了。大抵都是不想变成无聊的大人,人生不仅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一类。
  按照学校的规定,转院的手续是要等大二下开学才能办的,但我这学期就全部选的文学院的课。我说:哪怕转不了,拿不到毕业证书,接下来三年我都要学文。
  就算失收,始终要守。
  到今天,我已经在文学院上了四天课了,我没翘过一节,上课也很少开小差,基本不会有睡意,包括大英和毛概。
  我读了十三年的书,第一次觉得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由于和文院的同学有至少一年的距离,以前觉得自己的文学素养算不错了,现在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算。每天生活在充实感与饥饿感交织的感觉里,我看到越来越宽阔的世界,学习我想要知道而以前从不知道的东西。上课时想要把老师讲的与课程有关的无关的话全部记下来,每一个老师的想法,或者同学的回答都好像是我从未到过的另一个世界。看起来好官方的说法,但确实是这几天我的切身感受。
  讲话剧的老师提到大学生转专业的问题,她说:“转专业是件好事啊。为什么要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上浪费四年青春。青春啊!四天我都不愿意浪费!”听见的时候好想冲上去和她握手。
  我喜欢的一个写手写过一句话,叫:成长就是把我爱你这条路从横冲直撞走成义无反顾。
  大概是我现在的样子,我一直希望我的成长是这个样子。
  涉世未深,所以与众不同。
  初心尚在,所以不惮未来。
  希望成长成我喜欢的样子,希望用有限的生命看尽可能多的故事和风景。
  贺十七,在你的十七结束的时候,我大概没有让你失望吧?
其他文献
当前经典诵读在教育界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教学,是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途径。文学经典能够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从而使学生对古诗文学习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将小学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进行有效结合,可以构建一个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沉淀了几千年,凝聚着华夏儿女的智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中小学都开始在语文教学
期刊
激情是语文教师授课不可或缺的,有的教师教了多年,授课气氛还是那样的沉闷。若教师讲课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其教学效果必然不佳。因为一切艺术都应倾注情感,讲课一定要激动,要制造高潮,这表明教师对所讲的内容很信心,很有感情,是有感而发,而非无病呻吟。?  教师应如何让自己在课堂上激情飞扬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在走进教室前做好准备  (一)做好知识的储备。  现在的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习了各
期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是如此。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应该说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的内容也比较细致到位,为学习新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有个别学生把预习不当作业,或者应付,影响了学习的效果。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预习,学会预习。  在预习时,学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不能省略步骤。要先从识字、写字开始做起,再到会“无障碍”阅读课文,最终才是弄清课
期刊
小组合作,说白了,就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研讨、合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共同讨论,互相交流,一起表演,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以初一音乐课堂教学为例,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促进学生产生创新思维。从另一个层面讲,就是培养三个等级的人才:引领全局者、积极踊跃者
期刊
太阳爬上山坡,阳光却比平时暗沉了许多,小鸟的歌声比平时更加忧伤。我的心如同被刀割了一般,看看窗外的太阳,再看看满床的狼藉,唉——起床吧!  想起这次的考试,真是太粗心了,会做的全部做错了。坐在板凳上想来又想去:会做,为什么会做错呢?拿出考试的试卷来用红笔在上面改正,改完后看到试卷简直就是一张红色的旗帜:是胜利,还是嘲笑?是考试时太紧张,还是之前的练习不够?应该是做完练习题的时候,错题没有好好改,没
期刊
课程改革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看看我们的备课:已经注重三维目标的设立,有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的设计;听听我们的课堂:学生有探索、有讨论、有交流;瞧瞧我们的说课:理念新、观念新、理论底蕴厚实,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了解了解我们的考评:有了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百分制成为了等级制。我们的老师似乎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已经率先走进了新课程。然而我们不得不来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新的课堂,静下心来看看我们
期刊
经典名著是窖藏多年的佳酿,需要用心去细细品味;经典名著是生活的提炼和升华,从中可以窥见人生百态;经典名著更是民族乃至世界的精神食粮,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明,引领着我们向前,向前。  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哑人,虽然她的世界里只有无声、无光、无语的孤寂岁月,但她却凭借自身的不屈不挠和自强不息,被选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人类十大偶像”,并被授予“总统奖章”。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
期刊
天空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一样,有一丝寒意,可我家却不这样,有一缕阳光照进了我家,家里温暖了起来。  妈妈满身疲惫地回到了家,看到妈妈辛苦成这样,心里便想出了一个妙计:我放慢脚步,轻轻地走到妈妈的身边说:“妈妈,我把您的拖鞋拿来,您把鞋子换了吧?”“嗯,宝贝长大了呀!”我给妈妈拿来了蓝色的大拖鞋,把她的大腳从鞋里拖出来,穿进拖鞋里。妈妈欣慰地笑了,眼里含着泪花,轻轻地摸了一下我的头,我调皮地说:“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段的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知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学到的词语,学会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基于上述要求,根据小学生识字量和生理、心理水平,低年级的写话要放低要求,鼓励学生写,培养学生喜欢写。使小学生心里想什么就写什么,口里说什么就写什么,想写多少就写多少,任由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达,不拘形式,只
期刊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在电视里常常看到这首歌,我虽然听不到,但是这句句歌词勾起了我儿时的回忆。  记忆中已经数不清妈妈带着我去了多少家醫院了,无数医生不止一次地说我的耳聋是治不好了,但是妈妈始终不死心。6岁那年的一个寒冷的冬天,妈妈带我来到北京三零一医院给我看耳朵。记得那天下着小雪,天阴沉得厉害,从火车站出来,妈妈一路背着我多次辗转公交车,才来到医院。但是挂号很难,妈妈带着我就在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