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改初探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tanmi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十几年,多次遇到过“山重水复”的困惑,也不乏“柳暗花明”的惊喜;饱尝失败的苦果,也曾享受成功的欢乐。如何摆脱困境,谋取成功?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学生之所难,着眼于学生的终生需要,教学生之所需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理解学生的学习难处。在实际教学中既要注重钻研教材,又要考虑学生;加强对学法的研究和指导。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因为是农村中学,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夹杂了不少方言,语言很不规范,问题出在哪?我调查了许多作文不过关的学生,终于找到了病因,原来这些学生长期生活在农村,周围讲普通话的人又少,学生自己不讲普通话。这样一来他们在作文时只能先用方言进行思维,然后再艰难地把方言“翻译”成普通话。于是,我要求学生多听普通话,多讲普通话,学会用普通话进行思维。由于对症下药,学生心悦诚服,乐于实践,进步自然明显。
  
  二、致力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智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思考,找出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或质同,或神似,或相关,或形象,使知识系列化、网络化。
  如讲文言“记”体散文时,我向学生讲授:以记叙为根本,是“记”的共性。但“文无定法”,所记对象不同,写法各有特点;所记对象不同,写法也自有变化;“记”可以记人,也可以记事,可以记物,也可以记景;“记”可以以记叙为主,可以叙议结合,可以以议论为主;“记”可以托物抒怀,如《岳阳楼记》;可以托物议政,可以寄情山水,借景抒情,如《醉翁亭记》。这样引导学生作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掌握了“记”这类文体的系列知识。
  
  三、必须十分重视情感的媒介作用,必须善于用情感跟学生对话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活动,情感是维系双边活动协调的纽带。长期和学生打交道,使我深深感到,在教学中,讲述应是“谈心式”,不是“报告式”;提问应是“探询式”,不是“审讯式”;答辩应是“协商式”,不是“宣判式”;释疑应是“诱导式”,不是“训斥式”。而能否做到这些的关键,取决于是否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教师亲切和蔼的语态,对学生的尊重鼓励,会使课堂气氛和谐,学生情绪轻松愉快,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不尊重,动不动就训人,摆出一副冷冰冰的威严样子,就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一种受压抑的沉闷心理状态,因而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使信息不易输入,学习效率难以提高。
  (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张村中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