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gerfederers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振忠,1954年生于辽宁朝阳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沈阳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教育局副局长、沈阳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张振忠书法作品集》《晋韵流风——张振忠书法艺术》古体诗集《丽水清吟》。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发表论文数十篇。书法作品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
  认识振忠的书法是从欣赏他为沈阳一所学校题的匾额开始的,那清劲秀雅的“二王”韵致,使我心动。深入了解才知道,他原本是一位大学教授,后来做了政府官员,即使如此也始终保持着对书法创作的热情。再后来他因书法上取得的成绩而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自此我们愈加成为创作中志同道合的朋友。
  “书法”一词所蕴含的意义并非止于文字书写。实际上,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赋予了中国书法太多的文化含蕴。所以,中国人不仅喜欢从人的角度品评书法,同样惯于从书法的角度来判断人。自古以来,书法家极少是专门的书写者,这同样与人的节操、境界、学养等诸多因素能够影响书法的格调有关。也就是说,书法家不仅要有高超的书写技巧,还要有丰富的学识——这学识可以是尽精微的,同样可以是致广大的。如果我们比较笼统地将书法家的字外功夫称作无字之“书”的话,我在与振忠的接触中发现,他对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同样重视。这在他作品的章法、结体和线条中都可以表现出来,使人能够从中默会他丰富的艺术思想和精神内涵。我想,这一点大抵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唐代书法家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这里的心正不外乎品行端正、情操高洁。这正是书法家学习创作的良好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他所走的道路也会愈加宽阔。在辽沈书法界熟识张振忠的人无不对其人品称道有加,他的为人与书法一样端庄自然、不饰雕琢、恬淡文雅。这样的心态和胸怀也注定他的字会古风古韵、格调不凡。这几年,张振忠先后举办了几次个人展览,有的规模比较大,有的相对小,其作品中越来越透出文气,并呈现出一种魏晋的风致。他的用笔不见做作之态,而有一种从容自然气息跃然纸上。扇面如此,大幅的条屏也是如此,这样的艺术格调是在书写功力愈加纯熟的基础上产生的。时代总会给艺术以物质化的烙印,而张振忠的作品的确又避开了时尚,是一派文化人的气格,这是传统文化的陶养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展现出文人所特有的风怀。
  第二,书法之“法”,乃为书法艺术之规律,张振忠在法度训练上下了不小的工夫,特别对魏晋“二王”法书进行了深入研习。近几年来每次欣赏他的字都会感受到其变化,看到他的字在法度上愈发严谨,确如孙过庭《书谱》中所说:“翰不虚动,下必有由。”当代国内书坛流行趋势变化较快,几年中就会有新的具有影响力的书风产生。张振忠在这种潮流变异的情势下,还是坚持自己的书法道路,学习与创作思路十分清晰。他尊重传统,才情进发却不失古法,规矩中不失灵秀活脱,文静中透出一股苍茫磅礴的气象。在一次展览上,我见到了他送展的一件八条屏自作诗大字作品,此件作品不仅受到了展览组委会的关注,而且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从振忠这件近期典型风貌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两种个性的交融,一种是具有严谨治学态度的张振忠,他丰厚的文化底蕴皆蕴含在字中。另一种是他对书法艺术规律的把握。这两种个性的交融体现出他性格中的审慎——能够准确领悟传统,尤其是魏晋书风中的简远与精确,那种出入于有意无意之间的类似黄金分割式的篇章构成样式与平和精妙的笔法令人叫绝。
  第三,与张振忠侃谈书法,你能发现他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你引向更深的文化层面,若干次的对话后,我领略到了张振忠身上所具备的那种传统文人式的文化情怀。他心中放不下的是民族文化的传统,他在用书法内涵丰富的线条来传达他内心世界的文化情感。他曾到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去举办书法交流展览,希望以小型展览的方式与外国人交流,用书法这种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单位:辽宁省文联)
  责任编辑:十方
其他文献
溥心畲(1896~1963)名儒,号西山逸士,室名省心斋、寒玉堂,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五月。他是清皇室贵胄、贝勒载滢之子。其绘画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的山水画。他的山水画由宋、明名家人手,格调高雅,意境悠远。他的人物、花鸟画也十分具有个性,有许多别开生面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产生或许和他与同时代艺术家的交游、细心体悟生活有关。溥心畲中年后画名即传于外,是诗、书、画三绝的
期刊
时间:2014年7月21日  地点:吴江·平望古镇  采访人:康守永  在第四届苏州中国书法史论坛的休息间隙,我占用了白谦慎先生两个多小时来了解他的学术生活及所思所想。白先生是一位思维缜密、探究深刻、敏于发现、善于叙事的学者。他的由英文版修订改写而来的《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旁征博引,用心钩沉,以13年时间专心于傅山—人的坚守,把相关明末清初艺术家人物链和社会活动,置于改朝换代的复
期刊
吉林省博物院在20世纪60年代初收藏了一百余件张大千绘画作品。这批作品既有山水、花鸟,人物,也有工笔和写意,不仅品类齐全,而且风格多样。综合作品的纪年来看,这批作品主要创作于1923年至1948年间,是研究张大千早期绘画不可多得的材料。  一  吉林省博物院所收藏的张大千作品中,《水面晴霞图》《舟中看山图》《新安江行舟图》《拟大涤子笔意图》《黄山百步云梯图》《荷花图》《仿石涛山水图》等从款识可知是
期刊
丹青致优——陈佩秋书画艺术展在沪开幕  7月19日,“丹青致优——陈佩秋书画艺术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陈佩秋是蜚声海内外的海派艺术大师。她的艺术由宋元绘画人手,深得中国传统书画之精髓,兼而吸收海外诸派,将东西方文化融会一体。本次展览展出了近百件作品陈佩秋的书画艺术精品。  中国美协表彰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  2013年7月30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期刊
王粦
期刊
◇时间:2002年9月29日 2005年7月30日 2009年4月7日  ◇地点: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  ◇采访人:周俊杰(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张啸东(历史文献学博士、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  周俊杰(以下简称周):王学仲老师和河南的关系很深,可以说,在河南省书协20世纪80年代之初邀来讲课的老师中,我很崇敬王老师您,因为您的学问更博大一些,更具文化底蕴。我可不是今天当着先生的面才讲,
期刊
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写、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是一部集国内现存古代书画作品之大成的资料性工具图典,该书收录了全国各收藏单位共计20117件书画作品。查阅该书目录索引可以发现。明代书家林云程的作品仅有一幅,即现存于武汉博物馆的林云程《行草书自书诗》卷。有关林云程的文献资料及研究成果不多,其存世作品更为少见。因此,这幅手卷就成为研究林云程的重要实物资料。  这是一卷值得认真
期刊
傅抱石以风格鲜明的山水画和人物画而闻名画坛。他以独创的“抱石皴”所描绘的山水画,适于表达疾风暴雨式的激情,甚至在“往往醉后”的精神状态下才能更好地抒发感情。他笔下的古代高士、美人画,线条飘逸、造型奇古,独步当代画坛。  就是这样一位被广泛认可的画坛大家,在艺术创作之余,还留下了《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绘画理论》《中国美术年表》《石涛上人年谱》等学术著述及大量文章,总字数在200万字以上。其中一部
期刊
关于铁军兄和他的书法艺术,我想说的实在很多。十七年来,细节的叠加,使我难以取舍。  在我看来,唐铁军的书写状态,是性灵挥洒。笔精墨妙,高韵深情,又能奇诡多变,空间经营也虚实相生、丰富空灵,真可谓在小字的天地中,写出了纵横自在的大气象。在这个时代,他数路并施、多元共生的艺术风格探索,相比那些单一套路的名家里手,显得更为可贵和难能。  他的小字从钟繇入手,取意憨拙松动,然后一路顺流直下,直写到黄道周、
期刊
2013年7月16日下午三时,由《中国书画》杂志社、韩国国会议员书道会和韩国书法艺术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韩优秀书画家(韩国国会)邀请展”在首尔(韩国国会展览厅)隆重开幕。  韩国国会姜昌熙议长、文喜相前副议长、朱升镕委员长、黄昶桦馆长、韩国书法艺术院叶欣院长,《中国书画》杂志社康守永社长、张秋实主任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与中国40位实力派画家、韩国40位知名书法家一道,共同见证了这一中韩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