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作学习的主张并非始于今日,而是一种古老的教育观念与实践,它基于“人多智广”(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这一哲学思想。自古以来即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M Elise)也曾说过:“如果让我举出一项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始,合作学习的教育理论受到相当的重视。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把这两个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学理论或教学经验来看,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任何教学都不能成功。合作学习能适用于任何教学工作,在团体竞赛、分组讨论的活动激励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他们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共同争取团队最高的荣誉,无形之中,课堂上同学互助多了,班级气氛、同学问的入际关系也相对提升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了两极分化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成绩。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作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传统课堂活动结构,使大量语言实践成为可能
在现实的课堂情境中,课堂活动结构存在三种形态,即竞争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单向式学习。其中合作式学习包含了合作、竞争、单干三种学习成分。整个班级被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以单干的形式完成指定的学习内容或任务,再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协作,以期达到与其他小组竞争胜利的目的,这有利于改变“教师一学生”单向的“填鸭式”传统课堂活动结构,增加学生实践英语的机会。
例如,复习“Passive voice”时,我在介绍了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开展“Group work"。(1)每位学生回忆“Pas—slve voice"的组成规则、用法及相关的例句。(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负责:“bc done"的各种时态的组成、在各种句式中的应用及例句的补充。(3)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合作成果。(4)各组派一名代表参加"Makea sentence with passive voice”竞赛。(5)教师展示正确答案。(6)教师评价。整个复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完成不同形式的"tasks"掌握了“Passive voice”。每个组员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参与了本组的小组学习,还在交流过程中分享了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英语实践成为一种需要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讲英语的小社会。学生要使所在的小组获得成功,就必须讨论和协商学习中的问题和进展情况,就必须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师布置的交流任务中来,促使学生从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语言交际的积极参与者,在整个学习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语言材料,结合原有语言知识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根据教师或同学的反馈加以及时检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强化对语言单位和结构的理解与运用,达到了通过“使用外语而学习外语”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问路”这一情景对话时,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读好的基础上还能进行表演。如果只让个别学生起来表演,那其他学生只能充当观众,因此我就让学生分小组练习“问路”,并告诉学生可以任意变换目的地。经过小组积极的合作练习之后,个别小组竟派出了原来的“差生”进行表演,而他们的表演也博得了同学们的赞许。教材原文是围绕寻找一间旅馆展开的对话,其中问路的人只问了两个问题:(1)Is there a hotelnear here?(2)Where is the hotel?我本来只要求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对话表演,但他们却集中了集体的智慧,联系已有的语言材料,就原来的对话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使对话内容丰富了许多。其中一组学生在表演中,问路的人增加了三个问题:(1)Is it far?(2)Is there abus to g。there?(3)Is it comfortable?类似的改编还有许多,我在佩服学生创造性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三、有助于促进语言领会技能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学生要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就离不开语言表达,要成功表达又必须首先学会领会和吸收课文内容,并留意相关语言的表达形式结构。这样,在培养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听读输入能力的培养。
我建议学生要合作复习,就拿复习“Conversation’’来说吧,三四个学生分为一组,分角色朗读对话,并确定听众,以便改正读得不好或读错的地方。每个小组中必有基础差的学生,这时就是他们领会和吸收课文内容、倾听和模仿的好机会。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和团体竞争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法评价的核心是:小组成员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小组群体目标的实现,成就是共享的。在面临任务时,小组成员会更多地进行“自我一群体”的比较,采取的策略总是围绕着“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一问题,学业成功的高度相关势必导致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及良好的协作精神,
例如,在"Conversation"教学中,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法理论告诉我们:交际既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也是语言学习的手段。合作学习所倡导的相互作用观正是将交际作为语言学习的手段。在会话教学中,我采用了3S(Situations,Structures,Sentences)的教学模式,通过班级授课讲清语境,因为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并运用的,在教学“How many…d。you have?"后,我要求学生自制一张表格,然后学生就与合作小组成员以“How many,,,d。you have?’”‘Ihave…”这一问答形式作各种文具用品的统计。最后再请小组的代表作统计结果的汇报。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任务就是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完成教师在限定时间内分配的学习任务,但学习任务必须由每个小组共同完成,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各有具体的分工:有计时员,提醒同伴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答疑员,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担任,负责本组学习任务的完成。为使会话完成得快,正确率又高,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与差一点的学生积极配合,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会话内容。这样一来,改变了以往上课只是几个好学生能完成会话表演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础差的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原来上课张不开嘴,现在也能在课堂上自编对话并流利交谈了,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一种相互协助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增加学生课堂上参与的机会,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的指示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英语合作学习的模式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便利的外部环境,使学习者有同等的机会共同学习,达到“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合作”的双重目的;合作学习给那些学习兴致不高、上课不知所措的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提供了机会;合作学习使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改变教学方法,吸收新知,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活泼充实,教学者本身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活动的掌控安排上,均会因为投入相当多的心力而使自己成长不少,也更能了解到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应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教学;合作学习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
当然,合作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实施合作学习目的不是替代和抛弃其他学习方式,而是让它和其他学习方式一起丰富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
责任编辑 周侯辰
众所周知,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把这两个作用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教育学理论或教学经验来看,没有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任何教学都不能成功。合作学习能适用于任何教学工作,在团体竞赛、分组讨论的活动激励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他们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共同争取团队最高的荣誉,无形之中,课堂上同学互助多了,班级气氛、同学问的入际关系也相对提升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了两极分化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成绩。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作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传统课堂活动结构,使大量语言实践成为可能
在现实的课堂情境中,课堂活动结构存在三种形态,即竞争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单向式学习。其中合作式学习包含了合作、竞争、单干三种学习成分。整个班级被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必须以单干的形式完成指定的学习内容或任务,再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流、协作,以期达到与其他小组竞争胜利的目的,这有利于改变“教师一学生”单向的“填鸭式”传统课堂活动结构,增加学生实践英语的机会。
例如,复习“Passive voice”时,我在介绍了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开展“Group work"。(1)每位学生回忆“Pas—slve voice"的组成规则、用法及相关的例句。(2)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分别负责:“bc done"的各种时态的组成、在各种句式中的应用及例句的补充。(3)各小组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合作成果。(4)各组派一名代表参加"Makea sentence with passive voice”竞赛。(5)教师展示正确答案。(6)教师评价。整个复习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完成不同形式的"tasks"掌握了“Passive voice”。每个组员不仅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参与了本组的小组学习,还在交流过程中分享了其他小组的学习成果,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英语实践成为一种需要
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讲英语的小社会。学生要使所在的小组获得成功,就必须讨论和协商学习中的问题和进展情况,就必须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师布置的交流任务中来,促使学生从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语言交际的积极参与者,在整个学习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学生运用刚刚学习的语言材料,结合原有语言知识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根据教师或同学的反馈加以及时检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强化对语言单位和结构的理解与运用,达到了通过“使用外语而学习外语”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问路”这一情景对话时,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读好的基础上还能进行表演。如果只让个别学生起来表演,那其他学生只能充当观众,因此我就让学生分小组练习“问路”,并告诉学生可以任意变换目的地。经过小组积极的合作练习之后,个别小组竟派出了原来的“差生”进行表演,而他们的表演也博得了同学们的赞许。教材原文是围绕寻找一间旅馆展开的对话,其中问路的人只问了两个问题:(1)Is there a hotelnear here?(2)Where is the hotel?我本来只要求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对话表演,但他们却集中了集体的智慧,联系已有的语言材料,就原来的对话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使对话内容丰富了许多。其中一组学生在表演中,问路的人增加了三个问题:(1)Is it far?(2)Is there abus to g。there?(3)Is it comfortable?类似的改编还有许多,我在佩服学生创造性的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三、有助于促进语言领会技能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学生要完成本小组的任务,就离不开语言表达,要成功表达又必须首先学会领会和吸收课文内容,并留意相关语言的表达形式结构。这样,在培养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听读输入能力的培养。
我建议学生要合作复习,就拿复习“Conversation’’来说吧,三四个学生分为一组,分角色朗读对话,并确定听众,以便改正读得不好或读错的地方。每个小组中必有基础差的学生,这时就是他们领会和吸收课文内容、倾听和模仿的好机会。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互助合作和团体竞争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法评价的核心是:小组成员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小组群体目标的实现,成就是共享的。在面临任务时,小组成员会更多地进行“自我一群体”的比较,采取的策略总是围绕着“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这一问题,学业成功的高度相关势必导致小组成员之间的积极互动及良好的协作精神,
例如,在"Conversation"教学中,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法理论告诉我们:交际既是语言学习的目的,也是语言学习的手段。合作学习所倡导的相互作用观正是将交际作为语言学习的手段。在会话教学中,我采用了3S(Situations,Structures,Sentences)的教学模式,通过班级授课讲清语境,因为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情境下产生并运用的,在教学“How many…d。you have?"后,我要求学生自制一张表格,然后学生就与合作小组成员以“How many,,,d。you have?’”‘Ihave…”这一问答形式作各种文具用品的统计。最后再请小组的代表作统计结果的汇报。在小组学习中,小组成员的任务就是掌握教师讲解的内容,完成教师在限定时间内分配的学习任务,但学习任务必须由每个小组共同完成,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各有具体的分工:有计时员,提醒同伴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答疑员,由一名学习好的同学担任,负责本组学习任务的完成。为使会话完成得快,正确率又高,接受能力好的学生与差一点的学生积极配合,提高了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掌握会话内容。这样一来,改变了以往上课只是几个好学生能完成会话表演的局面,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础差的学生增加了学习兴趣,原来上课张不开嘴,现在也能在课堂上自编对话并流利交谈了,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是一种相互协助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学习的责任还给学生,增加学生课堂上参与的机会,以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的指示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英语合作学习的模式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便利的外部环境,使学习者有同等的机会共同学习,达到“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合作”的双重目的;合作学习给那些学习兴致不高、上课不知所措的学生多参与课堂活动提供了机会;合作学习使教师快速成长起来,改变教学方法,吸收新知,以使教学内容更加活泼充实,教学者本身在课堂教学的设计、活动的掌控安排上,均会因为投入相当多的心力而使自己成长不少,也更能了解到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应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教学;合作学习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了人际关系,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的水平。
当然,合作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实施合作学习目的不是替代和抛弃其他学习方式,而是让它和其他学习方式一起丰富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