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失效现象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an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之中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失效。本文就从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课堂教学失效的原因及其反思和应对这些失效现象的对策建议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失效原因;对策建议
  Analysi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failure phenomena
  Wei Pengzhi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facilities are backward, poor conditions of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is not from the general sense from the shackles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educ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in mathematics,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resulting in the failur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article appeared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fro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failure causes and failure phenomena of reflection and respond to these policy proposals in a bid analyzed。
  【Key words】Failure;Suggestions
  
  全面实施新课程后,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教材的编排体系呈现多样化,版面设计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生在课堂活泼多了,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长期以来,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数学教学主要框定在数学教师的教学范围内,把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性质定为“特殊的认知活动”。而忽视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无效现象大量存在。尤其在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之中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失效。
  1.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课堂教学失效的现象原因及其反思
  1.1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分注重课堂师生、生生“对话”的“温度”,忽视深度,具体表现如下。
  1.1.1 把课堂“对话”简单地理解为“回答问题”,课堂提问频繁、随意、欠科学性,出现“满堂问”的空洞热闹现象。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能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但我们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所谓“活力四射”,整节课频繁提问,随意提问,而且提问过于简单或欠科学,从而出现“满堂问”的现象。这种“满堂问”的现象,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预设好结论,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猜测,并以预先设定好的答案为最终目标,以此锁定学生的思维。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方式,其实仍然是一方强引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新课程中对话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1.1.2 过分追求课堂趣味性,忽视数学学科性,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深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课堂兴奋度,确实有很有帮助的。但有的教师为追求课堂趣味性,一堂课以故事趣闻开头,以诗歌散文结尾,中间还夹杂着唐诗宋词,有的课中还做几个小游戏或一段小品剧。课堂“温度”到是高了,师生感情也很融洽,却忽视了数学学科性、知识性、思想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课堂气氛虽然热烈,但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知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学生不知所云,课堂教学目标未能完成,更谈不上学生在课堂“对话”中“生成”体验了,注重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和发展当然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1.2 片面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低估甚至排斥教师的引导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新课改的标志,似乎无之就没有体现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等形式充斥着整个课堂,贯穿始终,教师忙于一个个活动的组织、展开,忙于在各个小组间转悠,课堂出现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但学生能独立完成时让学生合作,能够自主时不让学生独立,有探究欲望时却直接告诉结论;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这实质上是一种“牧羊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片面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低估甚至排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即失去了教师的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等神圣职责,教学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纠正和发展,这必然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1.3 联系生活实际过于牵强附会。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剥离的。正如《标准》中所说的,数学是“……科学”,是“……科学语言和工具”,是“……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但是在一些数学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这就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价值,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更好掌握。所以,数学联系生活必须是自然贴切、合乎事实的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学所穿的一件外衣。更不是一种时髦,它必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
  2.避免、消除和应对数学课堂教学失效现象的对策建议
  2.1 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新理念;通过学习要充分认识自己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按“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理念,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志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指导,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基础与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2 加强知识量的积累;教师必须要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努力学习数学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学术前沿动态,并拓宽相关学科的知识,实现多学科的沟通与融合。同时,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时刻保持研究和创新的态度,以渊博的学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来影响学生,构造高效率的课堂。
  2.3 撰写反思,提高数学教学反思能力;“数学教学反思能力主要指数学教师对所选教学目标的运用性以及根据这一目标选定的教学策略作出判断的能力。”撰写数学教学反思。例如,这节课是否如我希望的?怎样用教与学的理论来解释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数学知识,形成了技能,发展了数学能力,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上课时改变了计划中的哪些内容,为什么改变?是否有另外的教学活动或教学方法更成功,为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统一(这样的课堂就是高效的课堂),还是需要重新计划或试一试新的策略(课堂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必须在下面的课堂教学中避免或消除)。总之,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从而有利于避免和消除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现象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学与研究》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江苏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实施教师怎么办》远方出版社
其他文献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生成。  案例:《穷人》第一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读得不错,进步很大。大家在读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我觉得“温暖”和“舒适”用在这里不够准确。  师:有和他一样看法的吗?能说说不够准
期刊
1.创设参与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使思想政治课鲜活起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在政治课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了小品表演、竞赛、辩论、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参与,让学生得到新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主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教材改革也愈来愈贴近生活。尤其是中学语文课本中加大了阅读量,旨在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使之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艺术上的熏陶。阅读与欣赏从不可分,阅读是欣赏的准备,欣赏是阅读的基础上的提高。同学们如果这两阶段的任务完成得好,课改的目的就达到了,书也就没有白读。  阅读毕竟是第一步的。要求阅读的,首先是博、深、系统。博,是内容丰富的泛读,即要求学生将文章从头到尾认真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的能力。我对《大纲》的认识归纳起来是三句话:培养能力是重点;搞好自学是关键;狠抓作文破难关。  1.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  过去的语文教学老师只看着卷面成绩,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我感到:语文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语文课是培养学
期刊
【摘要】传统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上开展问题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阐述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问题教学法;方法步骤;注意问题  On the issue of t
期刊
【摘要】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广大教师天长日久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本文将讨论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实践;德育  Discusses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shallowly   Dong Fei  【Abstract】Carries on the patriotic educat
期刊
【摘要】物理教学始终贯穿着实践探索的精神,教与学都与实际紧密联系着。从初中进入高中,很多学生感到物理学习很困难,究其原因为学生不能从初中的简单思维中深入到物理现象的本质原因,造成理解的片面。本文就这方面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思维;心理障碍;物理教学  To eliminates the high school physics learning disability a ponder  Nie
期刊
【摘要】在教学设施落后、师资条件差的农村学校之中,还没有从普遍意义上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中的无效、低效现象俯拾即是。本文中笔者就从几种典型症结分析数学课堂低效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低效;原因;改进策略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efficien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Gu wenyong  【Abstr
期刊
应试教育下的课堂教学,大都是教师给学生的“填压式”教学,唯恐自己课讲的不详细、讲的不完整。对一节课的内容讲了又讲。感到时间不够时又占用课外时间给学生补。然而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对教师所讲内容的理解也就一知半解。教师讲的再多又有什么作用呢?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然而,有很多教师仍然唯恐讲的不够;还有一些教师在现代化教学用具的掩盖下继续着“满堂灌”。结果造成教师教得十
期刊
21世纪呼唤创造个性人才,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和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些做法。  首先,在教学中讲究语言艺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桥梁。讲究语言艺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围绕教师的讲解思路展开学习。所以,教师的语言首先应具有感召力,抑扬顿挫、简明得体、生动自然是最起码的要求。其次,语言幽默能消除师生间的紧张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