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东川寻红记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l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千万别把云南东川当成顺便游玩的一站,想饱览这片红土的赤色波澜,就得在各村庄辗转,在蜿蜒山路上步行,在清晨黄昏被冻得瑟瑟发抖……是有些艰辛,美景得来不易。
汽车行驶在红绿之间的公路上
田地里收割后的农作物摆放整齐

  冬日追“红”路
  如果对大自然浓烈饱和的色彩有兴趣,去云南东川看红土地就对了。从昆明驱车向北200多公里,大巴平稳行进,我抱着平板看剧看得昏天黑地。几小时后,景色开始变化,车窗把隐约红绿相间的景色分隔开,像山野里的小画。
  大巴进入东川后开始颠簸,传统意义上的红土地,甚至不在城镇边缘,就在乡村。土地已经开始变红,群居特性使得低矮房屋建筑和人一样,挤挤挨挨簇拥着,以村落形式不规则分布在广阔坡地间。村落周围是大片菜地和农田,有些已经收割,裸露出红土,异常夺目;没收割的农作物,颜色明显不同,交错其中;田垄又把山体上的土地规则切割开来,像一块精心拼接、审美独特的红色巨型挂毯,铺展微垂下来。
  昆明周边城市天气一向很好,重霾是什么,这儿的人体会不到,明媚的阳光在东川是家常便饭。天很蓝,空气清朗通透,红土地色彩在阳光下愈发饱和。我们的车在山道上崎岖而行,奔向下榻的山居酒店。顾名思义,酒店隐匿于一个清幽的山坳。第一眼看到它,再走近它,足足用了20分钟。山居酒店主体建筑分上下两层。一条小河贯穿酒店,院里一株玉兰花开的正好。一层堂屋门口的对联意味深长“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隐约记得在安徽西递村曾看过类似的对联,多少有些亲切。
  傍晚追“红” 光线转瞬即逝
  夕阳会让一切东西变温柔,但山间的光线又转瞬即逝。导游小吴带我们在乡间土路上七拐八绕,最后来到一处视野开阔几近无人的“非常规”观景点。借助山腰的一点海拔,能俯瞰一大片红土地的壮阔全景:房屋、田地、树木层层递进铺陈开来,土地的红色极具冲击力,田地里收割后的农作物摆放整齐,一条大路穿过村庄,是与外界连通的纽带。我驻足看了一会儿,谈不上车水马龙,但也总有车辆出入,说明村庄与外界血脉相通。在山坡上人为创造平地,居住农耕,繁衍生息,东川红土地上,人们的生活方式看上去和先秦时期古老巴人别无二致。
低矮的房屋建筑挤挤挨挨地簇拥着

  山里看夕阳不比水边,山头一旦挡住太阳,即使天光大亮,也意味着当天的日落美景完全结束。从俯瞰全景的地方离开前往螺蛳湾看日落,我几乎在山道上小跑起来。即使如此,抵达螺狮湾的常规观景台时,也仅有一个小山头残留着一束微光。旁边见惯此景的一位当地司机,边吃碳烤土豆边指导我,那个山头还有光,你看那边的树,叫金鸡独立。大概是烤土豆夹了太多辣椒,又非常烫,司机说话时,嘴里呼哧呼哧喷着热气。他看我迟迟不举相机,明显有点着急,催促我,你快拍呀,太阳马上就没了。可我没办法把那棵树和金鸡联系起来,守到光线完全消失,悻悻离开。
  寒天看日冷,上帝光弥补
  东川紧挨昆明,是春城的一部分,然而这里山间露大,早晚依旧寒冷。在“彩云之南”,想和彩云“约会”一次,应该并不为过吧。6点多出门看日出拍朝霞,等待的地方在一个风口。冷风劲吹,从我身体里穿过,十几分钟后就透心凉。眼看天光大亮,太阳还没半点出来的意思,有限的经验告诉我,今天的日出可能拍不到。
  于是我蹿到路基下的田埂里,试图躲过寒风,继续等待。但是失败了。田埂里风更大,把我头发吹的高耸直立。风越来越大,太阳不见踪影,我心急如焚。想起青春期那会儿等待高年级的男神,也不过如此吧。
  红土地很美,但和其他许多地方一样,看日出仍旧需要一点运气。用相机和随身携带的联想YOGA平板哆嗦着拍了些照片,我放弃了等待。跑回车里,因为暖和,人也变得从容,反而有了不同的视角。大风抚过山谷,雾气快速移动,山坡上的村庄和农田时而被薄雾遮住,时而完全露出,似柔纱舞动若隐若现,煞是好看。于是又从容不迫地拍了许多。景色好,没风,更好。
  幸运降临在最后一处观景台。上帝光穿透厚厚云层,投射在色彩浓烈的红色坡地上。几棵东川特有的白色油菜花恰巧入镜,是很好的拍摄前景,远处S形的公路也有韵味。一位身着当地服饰的70岁阿妈让我们在木棚里烤火,虽然也卖碳烤土豆,但也不强行推销。温暖和淳朴制造了愉悦的交流氛围,我对东川的印象因此更好了几分。
  日出后的早饭时间,大家争抢着喝了几大盆粥,吃下两盆热汤面。期间没什么人说话,也没人玩手机,只是低头吃饭,这场景真是久违,可能和寒风导致的热量散失有关。
其他文献
在被称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的青藏高原上, 在人迹罕至的高寒山区,生长着许多美丽的珍稀野生观赏植物, 大名鼎鼎的绿绒蒿、报春、龙胆、杜鹃就是它们的典型代表。每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时,这些美丽的花卉便竞相绽放,让人流连忘返。  雪线上的花中西施——杜 鹃  从西南山地到东北大兴安岭,从温暖湿热的海南岛到冰雪覆盖的青藏高原,从低矮的海平面以上到海拔4500 米的雪线附近,都有杜鹃花伸茎抽枝、含
期刊
野马赋  夫普氏野马,俗称蒙古野马、准噶尔野马,乃六千万年“活化石”之震撼也。  斯则毁而恸,衰而隆,耀而炫。绰约倜傥,俊匹骁悍。盘纡绝峻,疾如奔星;岩磴深阻,纵若狂澜。凶猛凛凛,其威以凌厉;温情脉脉,其美以嘉善。食灌木,关隘迢递逐云旎;啜冰雪,叠岭层障鬃抖欢。巍巍乎不是赛事,胜似赛事;荡荡乎不是飞仙,胜似飞仙。傲骨闻名遐迩,图腾萦绕轩殿。天马、龙马、神马,称奇拍案也。  伊兹追溯上古,已入文献。
期刊
生态摄影达人推荐  沈俊杰(网名7977),1973年出生,2009年开始野外生态摄影。  摄影感言:大自然中,每时每刻都有着震撼心灵的画面,我爱生态摄影,更认为生态摄影应该在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有责任、有作用、有意义,我想用照片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大型涉禽,体长120~160厘米。颈、脚较长,通体大多白色,  头顶鲜红色,喉和颈黑色,耳至头枕白色,脚黑色。站立时
期刊
古往今来,描述生态美景的名言绝句可随手拈来,“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詹葡叶分飞鹭羽,荻芦花散钓鱼舟。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呈现给世人的皆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生态图景。  生态之美,并不单指自然美(自然界本身具有的美景),它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生态中包括了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包括了动物、草木、菌类和许许多多的微生命;生态中藏匿着灵感、激情和信仰,
期刊
春天到了,天气暖了,成千上万的候鸟由南方飞到北方;秋天来了,天气变凉,鸟儿又不辞辛苦,从北方飞回温暖的南方。它们每年在特定的时节,沿着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长距离的往返,这些鸟就是候鸟,如大雁、燕子、杜鹃、黄鹂等等。候鸟为何会迁徙,全球迁徙有哪些路线,迁徙的鸟儿会受到哪些伤害,人类的活动对候鸟的迁徙有何影响,在一年一度的全国爱鸟周到来之际,为配合宣传,特编辑本文,希望能让读
期刊
2015 年11月29日,全国“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在贵州省石阡县佛顶山尧上仡佬民族文化村召开。与会专家和学者聚焦石阡生态文明、自然保护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个主题,以战略思维和发展眼光,从生态文化理论体系、政策完善和实践探索等层面,总结交流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和经验,探讨新形势下生态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引领问题。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孙国强、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司长张希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
期刊
大自然气象万千,生机勃勃。自然界与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依赖,彼此制约,保持着生态平衡。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及其他种种原因,许多动物赖以生存的场所大大缩小,条件越来越差,加上滥捕滥杀、污染等影响,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一些动物灭绝了,也有些动物正处在灭绝的边缘。斑海豹 顾晓军/摄  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数据,全世界大约有1000多种野生哺乳动物、1000多种鸟类和200
期刊
大多数昆虫喜欢在夜间活动。所以,我们总是安静地“潜伏”着,与它们相约、相守、相望,它们总是无私地展示着多姿多彩、精莹剔透的美丽身躯,来回报我们的辛苦付出。我们将精灵的美丽定格,来与大家分享,让人们认识更多的昆虫,了解它们,喜欢它们,尊重它们,共同努力去维护一个美好的不仅是属于我们的生态星球。蝉  雨夜,滴答之声还是那么急促,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思绪又飞到了华山村。我的那些生命还在绽放的暗夜精灵们,你
期刊
种种??(pìtī)形态孤,凤头金角耳羽簇;爱情舞蹈激浪花,独身百变总悦目。这是对??这种看来有些古怪的水鸟的描述。在中国,??科有5种——赤颈??、角??、黑颈??、小??和凤头??。虽然同属??科,可它们的长相却各不相同,别有特点。赤颈??的红脖子、角??的两只金角、黑颈??的花朵耳簇、小??的紫红袍、凤头??变化无穷的头羽,总是给人赏心悦目的视觉感受。  ??:优雅的舞蹈家  ??目(Pod
期刊
在我国的成语中,有许多与野生鸟类有关的成语。它们或借助于野生鸟类的外形,或借助于野生鸟类的习性,向人们形象地阐述一个道理。如人们耳熟能详的:鹤立鸡群、鸦雀无声、劳燕分飞等。不过,人们使用频率最高、寓意最深的,恐怕还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成语了。  一天,有只河蚌正从水里钻出来晒太阳,这时,一只鹬飞过来,啄住了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