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内生真菌的初步研究

来源 :湖北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190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高盐碱地区采集的麻黄样本中分离得到7株内生真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表明,所分离到的内生真菌中有5株具有较高的抑制羟基自由基能力;有5株菌的发酵液具有中等强度的总抗氧化能力。在抗菌活性测定中,所分离到的7株麻黄内生真菌对细菌指示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菌作用,但对真菌指示菌炭疽杆菌和黑曲霉均未检测到抑菌活性。
其他文献
一种污水净化和资源化的中试综合生物塘系统运转了3年.调查了其中的细菌、藻类和浮游动物.塘系统对污水中的诱变活性和病原指示生物(细菌、病毒)的去除率明显(>90%).提出了一种根据藻类现
本病系我国杨树新发生的一种病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有2种形状,无色透明、单胞,呈纺缍形孢子大小为1.64—2.74×9.59—13.7μm。线形孢子顶端弯钩状大小为1.37—1.78&#21
利用噬菌体控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有害微生物的研究表明,分离出的9株噬菌体在冷却水培养液中,其杀菌率为85.4%,而在动态模拟培养液中和挂片上,其杀菌率分别为83.3%和70%.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溶液培养条件下Cd、Ph、Cu、Zn、As复合污染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条件下,各元素在根中的积累顺序为AS>Pb>Cu>Cd>Zn,茎叶中为Cd>Cu>Zn>As>Ph,其交互作用类型决定于元素的投加浓度
通过对污染敏感树种油松年轮宽度和元素含量的变异与沈阳工业发展的相关分析。追溯和重建沈阳地区的生态环境变迁史,揭示城市环境质量与树木年轮变异之间的相关规律。结果表明
杨树落叶时N、P的迁移主要发生在叶和干枝根之间,落叶时叶中2/3的N和1/2的P可迁移至干枝根的皮层和木材之中。皮层和木材中的K在落叶时可能部分向体外排出,叶中的K贮量则几乎
选用湖北省荆门市具有代表性的籼型杂交中稻和常规中稻品种与新引进的粳稻组合或品系进行对比试验.共设4个品种6个播期。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全生育期不同程度地缩短
分离得到1株对染料活性艳红X-3B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菌株, 经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 rDNA分析鉴定为希瓦氏菌属, 命名为Shewanella sp. 3Y. 将该菌固定到活性炭上构建了生物活性
通过温热因子和小麦产量的相关分析及最优回归模型的建立,结果表明在降水较少的地区,温热增产作用未能正常发挥;在降水较多的地区,温热增产作用则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并针对
研究百日草(Zinnia elegans Jacq.)的核形态学特征,可为分类和育种工作提供细胞学依据。采用常规压片法,对百日草进行了核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①间期核里染色中心数目较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