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村“三留人员”的精神贫困问题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li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依为命的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亚文化”侵蚀农村的背后,是“三留人员”的孤独寂寞精神空虚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以前用来形容农村空巢老人的。如今,在不少村民家里,没有电视机可以,没有无线网络不行。“三留人员”通常有大把时间可以消磨,当正能量文化不能占领时,“亚文化”就会悄然生起。
  记者采访一个贫困户时,屋里有一老一小。老人72岁,坐在炕头上,正闭目听戏,手机里播放着地方戏,但仔细一听,却是一些带“黄色”的戏曲段子。小孩5岁,捧着手机在玩。环顾家里,没有大件家用电器,屋内柜子上的无线路由器指示灯不停闪烁,十分显眼。老人说,网络是特意让儿子给装的,一年几百元的上网费用,能承受得起,也愿意掏。
  一位在东北参与扶贫工作多年的基层干部说,许多留守妇女由于精神空虚,很容易被不正规的宗教团体甚至邪教团伙拉拢、洗脑。
  在四川广安华蓥市,彭某某等人多次到农村传“福音”讲“见证”,告诉村民只要信“三赎基督”,生病不用吃药自然就好,拉拢加入“三赎基督”邪教组织,传教人数40余人,多为留守妇女、老人。
  在四川洪雅县,一名假“道士”李某以封建迷信为幌子,称被害人“命中犯凶”“克夫”,作法可以消灾解难,欺骗多名留守妇女与其发生性关系。
  一位基层干部表示,农村文化生活贫瘠,留守人员精神空虚是普遍现象,这让其更容易被邪教蛊惑。
  某地审理的一个案件,被告人专门针对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开设赌场,每次押注有的1元、2元,有的更高一些,一般有5到7人参赌,最多时有20多人,被告收取一定费用。
  “三留人员”缺乏最需要的温热亲情,唯有孤独寂寞。留守老人渴望儿孙膝前绕,留守妇女盼望丈夫把家还,留守儿童期待父爱母疼。但现实是,他们所热盼的亲人都在远离家门为生活奔忙,很难在家里相聚相守。
  不管是发达省份,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三留”现象都很普遍。以浙江省为例,截至2017年年底,全省农村共有60岁以上老人500多万,多数是留守老人;留守儿童8.3万人;还有大量留守妇女。
  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人身安全问题值得关注,节假日、放学后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父爱、母爱,平时与家人沟通少,强烈的失落感、自卑感易造成性格孤僻,影响身心健康。
  对于留守老人来说,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一日三餐等日常照料问题。留守老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了这是最困扰他们的问题。二是精神空虚问题。留守老人普遍心理空虚、精神焦虑孤独,渴望情感慰藉、交流和天伦之乐。三是平时的看病问题。大多数留守老人既要劳动,又要看护留守孙辈,许多人体力不支、身体较差,而到医院看病往往路途较远,导致有小毛病扛着不治疗。
  对于留守妇女来说,一是精神空虚。留守妇女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空闲时间主要是看电视、打麻将。心理压力较大,精神负担较重,既担心孩子教育问题,又牵挂丈夫冷暖,担心夫妻感情出现危机。二是缺乏自信。留守妇女文化底子普遍较薄,很少参加实用技术培训,发展能力较弱,导致自信自强意识较低,自主创业和发展生产的能力较弱。三是身体不佳。留守妇女作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既要承担繁重的生产劳动,又要料理琐碎的家务,还要照顾年迈体弱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不少人身体状况不好。


守候在村口的留守儿童,期盼的目光满含着他们对父母的思念。


农村留守妇女背着年幼的孩子下地劳作

警惕留守之地,成为精神贫瘠之地


  “心理健康问题细微不易察觉,是大堤上的蚁穴。现代社会暴发的新病症中,许多涉及心理问题,更不用说忧郁症、妄想症、偏执狂、强迫症等典型的心理疾病了。許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赵国秋说。
  赵国秋曾接诊过一名病人,60多岁,家住浙江省温州市农村,与丈夫离异,子女常年在外打工,老太太要照顾一个10岁的孙女,还要兼顾农活和家务活。劳累加上孤独寂寞,她总是觉得活着没意思,想自杀。“儿子带她来医院治疗的时候,她完全接受认知调整,愿意配合吃药。可是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精神依然无法解脱,最后还是上吊自杀了。”
  统计数据显示,留守老人因心理疾病和身心并发疾病,自杀率常年居高不下,深深的“无用感”是其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觉得自己被淘汰、被边缘化甚至被遗弃,原有的对自身‘角色’的感觉受到重创。对这种状况,相关政府部门、组织机构的关注度还很低。”赵国秋说。
  留守妇女的精神空虚、焦虑、自卑等状态,也不容小觑。在浙江黄岩茅畲乡的一次采访中,一名40岁左右的留守妇女告诉记者,家里的男性青壮劳力都到外地打工了,她一个人要照顾两个老人和两个孩子,从早忙到晚,感觉就是个干活机器,没有人帮忙,没有人关心,心里难受的时候也没有人可以说说话。


湖北省沙洋县高阳镇有23个村(社区),人口4.2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5241人。2003年以来,在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教授的帮助下,该镇的新贺、官桥、贺集3个村试点建起了老年人协会,为老年人搭建了集休闲、娱乐、交往、聊天于一体的活动平台,会员达1580人。图为村民在图书室阅览书刊。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浙江省台州市某小学对留守儿童的长期调查显示,相较于普通儿童,留守儿童更易表现出情绪消极、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其中82%的留守儿童在问卷中表示自己很孤独;45%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有烦恼不知道向谁倾诉。专家认为,如果无法正常获得父母呵护,孩子很可能会出现情绪障碍,并继而导致行为障碍。负面情绪长期累积、恶性循环,向内可能诱发精神疾病,向外則可能导致冲动性犯罪。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全国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来自留守家庭的孩子占很大比重。在扶贫重点地区的留守人员中,精神贫困现象往往更加突出。通常表现为听天由命、消极无为,安于现状、好逸恶劳……
  记者在贵州、四川等地一些中学采访调研时,发现出了问题找不到家长的情况十分普遍。“有的班开家长会,老师比来的家长还多。”一位到西部支教的老师说,上课、就寝时间,都有学生在手机上看电影,甚至上黄色网站;有的家长双休日给孩子送吃的,顺便会带来自制的土烟;有的学生拿着打到卡里的资助款去买好手机、请客吃饭、进网吧打游戏……
  几乎所有的受访专家均建议,要想尽一切办法让留守孩子待在父母身边。“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很难发展出对他人的信任感。不信任人的人,会缺乏安全感,难有幸福可言,不会爱他人、爱世界,乃至爱自己。”退休后潜心支教西部的“名校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陈立群说。
  与此同时,传统道德失守和价值观扭曲的现象值得关注。四川省大凉山地区一度出现过较为严重的吸毒贩毒问题,因吸毒感染艾滋病也相伴而生。彝族学者巴切日火认为,出现这样的现象,很大程度上缘于传统道德失守。“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了很多年轻人。有个地方抓了一个女毒贩,审讯中她表现出对警察的不屑,甚至很猖狂地问他们一个月挣多少钱。”
  “过去40年,我国物质文明高度发展,而与这个‘物’相匹配的‘德’远远不够。”陈立群说,回归乡土传统教育、重建乡土文化是改变农村精神贫瘠现象的关键,由此才能提升自我实现之志、家乡发展之志、民族复兴之志。

打造农村“新守望相助”体系,满足留守群体的精神需求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守望相助成为我国农村最宝贵的文化特质之一。近年来,随着农村留守群体精神空虚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各界对于打造农村“新守望相助”体系呼声越来越高。
  记者调研发现,在基层政府、学者、社会组织的积极努力下,一些地区已经展开探索,并取得了较好成效。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认识到,光靠政府主导和资本投入是不够的,关键还在于搭建一个激发留守群体内生动力的平台,通过组织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留守群体的精神需求,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播种更多绿色的希望。
  在留守现象突出的地区采访,时常会被消极的心态传染。“走访一次,难受一个礼拜。”一位基层干部这样说。而导致这种消极心态的,既有形形色色的主观因素,也有关爱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综合各方观点来看,共性问题大致可分为六个方面:
  一是各地各部门对留守人员关爱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地方领导认为留守人员较少、问题不突出,不必重视;有的认为抓经济是硬道理,从思想深处把它搁在一边。因此,在一些地方,关爱工作处于群团、社会组织“自拉自唱”的境地。
  二是对老人、妇女和儿童三类人群关爱服务不均衡。以浙江省为例,有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帮扶的实施意见,但没有系统帮扶留守妇女的政策,也没有通过底数摸排掌握农村留守妇女的基本信息。
  三是现状分析不够,任务重点不突出。虽然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关爱工作,也有不少好经验、好做法,但从整体来说,对于重点是什么、到底如何抓等分析不够,有的虽然问题看准了,但抓的力度不够大。
  四是关爱服务碎片化,缺少合力。现在做留守人员关爱服务工作的单位不少,政府部门有民政、教育等,群团单位有妇联、团委等,社会团体有老年协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此外还有不少公益组织。从政协民主监督的调查结果来看,这些机构统筹协调还不够,关爱服务一阵子、点状式和碎片化现象比较多。
  五是资金筹措渠道单一,导致关爱服务活动规模和形式受到限制。以管理、辅导和照料为主,提供简单的活动场所,缺乏资金进一步开展有特色、有深度的活动。
  六是社会服务队伍亟须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准。志愿者队伍人员组成复杂,许多人缺乏专业化、职业化能力,规范化指导水平不高,导致一些关爱行动收效甚微。
  在打造农村“新守望体系”方面,有的地区进行了探索。湖北省沙洋县高阳镇官桥村老年人协会,是受到业界认可的“乡村守望互助”成功样本之一。从2003年以来,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教授率领团队,先后在湖北洪湖市、沙洋县4个村进行老年人协会建设试验,每年给每个老年人协会捐赠1万元作为运转经费,帮助建立“老委会”等组织机构,组织留守老人开展多种文化娱乐活动。据了解,10余年来,老年人协会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的活动空间和交流平台,日常组织老年人打牌、下棋、跳舞,还举办重阳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庆祝活动。协会还给老年人祝寿,帮助家属为老年人送终,定期走访高龄老年人,表彰好媳妇和好老人,为出现紧急困难、高龄老年人提供基本服务。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李永萍告诉记者,在老年人协会建立之前,村庄公共文化匮乏,村民相互串门很少,老年人如果去串门可能还被人“嫌弃”,只能在家里枯坐。而在近年多次入村访谈中,她与村里老人聊天,能感受到他们心态积极,生活热情很高。“很多老年人都提到,在老年人协会玩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心情畅快,而自己一个人在家时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心情不好,容易生病。”


村民在一起学唱新编的歌曲

  其他地方也不乏类似探索。浙江省建德市等地充分发挥留守妇女的主体作用,辦起了“留守儿童之家”“山妹子服务队”,既很好地发挥了留守妇女的作用,又一举多得帮助三大留守群体缓解了精神空虚问题。
  四川省眉山市推出“爱心储蓄,邻里守望”积分制,促进互助养老。河北省邯郸市的“互助老人幸福院”则按照村级主办、村民互助、邻里互助、社会捐助、政府支持的方式,为农村老人提供了一个白天相聚交流、互助互娱的场所,晚上则想住就住、回家自便。
  在传统乡村互助文化里,农民盖房、春耕秋收、红白喜事等,都是邻里乡亲一起出力帮忙;过年舞龙、闹元宵、庆重阳、冬闲搭台唱戏等,都是农民自发组织、互助互动。如今,缺乏最具活力的青壮年群体,许多村庄变得沉寂,过去的“以工换工”互助模式变成了直接的现金交易。办红白喜事时,人们都是干脆请来“流动酒家”帮忙操办,不再邀请邻居、亲戚帮忙打理,他们就是到时揣着红包来吃个饭就行了。
  为体现对留守群体的人文关怀,满足其精神需求,多年来各地推出了一系列公益项目,投资不少,声势不小,然而效果并不显著。对此,贺雪峰表示,作为传统守望相助基础的乡村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变,看不到这一点,抓不住问题的症结,光靠投钱是很难解决问题的。
  贺雪峰认为,留守问题有悲情化的一面,但也要看到发展“新守望相助”的可能,要发挥相对年轻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的作用。通过一些社会组织搭建一个载体,为留守群体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闲暇方式和生活方式,组织留守人员参与、享受各种活动,既摆脱了精神空虚,又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李永萍认为,构建农村互助体系,不能是政府唱独角戏,不能靠砸钱打造盆景,而是要将农民尤其是留守群体组织起来。她说:“关键在于发掘和激活村庄里的积极分子,我们称之为‘负担不重的人’。这一般是指那些五六十岁的低龄老年人,尤其是家庭负担不重、有一定能力且有一定威信的人。”
  在打造乡村“新守望相助”体系过程中,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一些成功样本的共同经验是政府的作用主要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定的资源投入,促进载体建设,保证正常运转,激活村庄社会的内生活力。二是发挥引导作用,而非替代作用。类似老年人协会这样的组织,应该由留守群体自我管理,政府可发挥监督作用,但不应过多介入,影响其正常运转。
  (据《半月谈内部版》)
其他文献
2018年11月14日下午,北京密云区广播电视中心一层大厅,刚刚外出拍摄回来的张博研身着浅灰色毛衣、卡其色裤子和白色球鞋,像一个大学生。乘电梯去办公室时,他一只手挡在门一侧,另一只手示意其他人先进电梯。十几年来照顾生病母亲的生活,早已教会他对身边人体贴入微。  2004年,张博研母亲先后被查出患上卵巢癌、肝硬化、乳腺癌等疾病。大学毕业后,张博研为了照顾母亲,毅然放弃重庆巴南电视台的工作,回到家乡密
期刊
2018年12月29日,是“50周岁”的南京长江大桥维修后再次恢复通车的日子。当天,陈思起了个大早,他顶着寒风,揣了一壶热水来到江边,静静地守候在桥头。“通车后,意味着人流量增多,我也要紧张起来。”话毕,陈思一时百感交集。  15年来,被人们誉为南京长江大桥上“生命守望者”的陈思,经常骑着电动车,往返于南京长江大桥南北堡,救助那些想要轻生的人。15年,他为了到大桥,骑坏了9辆电动车,换来了351个
期刊
闫金虎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自己的家政服务车上,特意定制了一块为烈军属、残废军人、五保孤寡老人和特困户“免费服务”的招牌。  人物小传:闫金虎,今年69岁,河北省安平县黄城镇南侯疃村人,1968年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1969年应征入伍,在部队入党并荣立1次三等功。1973年退伍后,他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1998年不再担任村干部后,他学会修理纱扇、修换纱窗等手艺,从事家政服务行业。20
期刊
中国式婚姻推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而,世事无常,当一些老人失去伴侣,晚年孤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内心对“陪伴”的渴望会越来越强烈。在大城市,越来越多老人在公园相亲角寻找伴侣,其内心的酸甜苦辣值得探究。公园相亲日的单身老人们  不久前的一个周六,是北京东城区菖蒲河公园相亲日。公园凉亭里、河道边,四五十位老人三五成群聊天谈话,几个老阿姨穿着裙子,化了淡妆,涂着口红;老大爷一身穿戴整齐利索。据了
期刊
他6岁时母亲带姐姐弃家而去  1987年底,家在四川的女子周某英经媒人介绍,与江苏宿迁市耿车镇的青年男子蔡某某相识,两人不久后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但并未办理结婚登记。1990年,周某英生下一女,即蔡冰(化名)的姐姐蔡某,1994年,又生了蔡冰。  在蔡冰的记忆里,父母都在的日子是甜美的。“我爸爸特别能吃苦,那时我们家庭条件属于村里比较富裕的,家里有摩托车,不是一般家庭可比的。”蔡冰说,父亲虽然不识
期刊
王喜云近照。如今,还清亡夫欠债的她生活踏实幸福。在工地上干活的王喜云  今年40岁的王喜云,是河南林州人。17年前,23岁的王喜云在外出务工时,遇到了同乡韩志林,不久两人结婚。当时韩志林有一个5岁的儿子,结婚后王喜云又生育了一个女儿。2010年11月,韩志林遭遇车祸不幸离世,王喜云在整理遗物时发现,韩志林各项欠款共120万元。  在巨大的债务面前,王喜云没有逃避,向债主郑重承诺一定还清丈夫生前欠下
期刊
所谓“疑罪从挂”,是指被国家权力机关拘留或逮捕后,一直没起诉、判刑的案件。2016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开始施行,将7种“疑罪从挂”情形,认定为刑事赔偿中的“终止追究刑事责任”,包括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法定期限届满后,办案机关超过一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情形,明确“疑罪从挂”案件受害人有权获得国家赔偿。  2019年
期刊
出游时,有人表示新买不久的行李箱遭遇暴力托运,拿到手后发现行李箱因被磕碰而增加了许多凹痕。还有人托运的行李箱在抵达目的地时面目全非。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  软箱比硬箱更耐摔。想减少行李箱在托运过程中可能受到的伤害,要从选箱子开始。在行李搬运过程中,没有轮子的行李箱更容易被损坏。相比起来,帆布软箱的优点比较明显,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抗撞击性通常比硬壳箱强。除了20英寸的登机箱可以带上飞机外,其他比这
期刊
我常去一家馄饨摊吃早点。这个小摊是一对中年夫妻经营的,无论春夏秋冬,他们都在固定的地方出摊。小摊很简陋,只是在空地上支起一个遮雨棚。碗筷、小餐桌、长凳等,都是随来随带,来的时候从三轮车上搬下来,走的时候收拾走。  我看得出来,他们过着很艰辛的生活。卖早点需要早早出摊,夫妻俩都是凌晨4点钟就起床收拾。不管天多冷或者多热,他们都要赶在最早一拨人上班之前把摊子支好,然后耐心等待顾客。晚上,他们都是挺晚才
期刊
沱江两岸的吊脚楼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了中华民族最淳厚的文化血脉和文化记忆,每当除夕的钟声响起,忙活了一年的中国人都会聚在一起守岁、吃饺子、放鞭炮……春节期间全球凡有中国人聚集的地方,都会举行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觉得年的味道越来越淡的时候,而那些保存完好的古城里,依旧保留着最原汁的传统年味,成为春节里最热闹的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古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