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3372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信息化在我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项目,需要认真的考虑国家教育现实的信息化情况,尊重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规律,不断地巩固现有的学术成果和地位,进一步探索更多元化的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在教育信息化相关领域中,所从事的一些理论研究以及取得的进展,相关部门都做出了十分全面的综述与评论。在最近几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道路基础上,许多地方都开始兴起“班班通”建设,并且还提出了“教育云”的最新发展思路,然后将最近几年来受外界关注的“电子书包”,作为电子云端服务的学习环境,让“教育云”更加的触手可及。那么今后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又该怎么发展,这是值得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云;班班通;学习环境;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15-0084-02
  Abstract: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is a very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To seriously consider the in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al reality,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basic rul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o persistently build on existing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status and to further explore mor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for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progress, our country has made a more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comment. In recent decades, on the way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y places have begun to put forward "classes" construction, and also proposed the new development ideas of "education cloud". The “e-book package”, which has received many peoples’ attention, has been taken as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of electronic cloud services, and it makes the "education cloud" more popular. How to develop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a topic worthy of our attention.
  Key words: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education cloud;classes in communication;learning environment;e-book package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加快促进各级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这期间,许多国家还投入了几乎上亿元的资金用在教育信息化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上。然而,国家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非常巨大的工程项目,它涉及很多的子系统和一些制约因素,它不仅仅靠软和硬件基础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就可以奏效。[1]一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教育信息化被认为是相关教育领域深入应用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它促进了我们国家教育变革与发展的过程。归结而言,我们国家的教育信息化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轨迹: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多媒体教学发展期和网络教育的萌芽期;第十个五年期间多媒体实际应用期与网络建设逐步发展期,第十一个五年期间网络持续建设以及广泛应用期。发展教育信息化,对于加快促进国家基础教育的良好发展以及增强国核心家竞争力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的稳步发展,同时在以“教育信息化逐步引导教育现代化”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全方位的启动“校校通”计划,陆续开展中国农村中小学信息化远程教育工程[2]、中小学教育资源建设项目、全国基础教育教师的教育能力建设项目,都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效。随着“校校通”计划的实施和农村远程教育计划工程的实施,2008年,国家教育部已经明确指出要“开展全国中小学现代信息化远程教育,切实做好推进班班通,课堂用”;同时,最近几年随着“云计算”的提出,它在我们教育领域也初见成效,以“班班通”工程项目建设、教育云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使得国家教育信息化走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
  1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重点
  1.1智慧校园的建设
  “智慧”在我们校园建设中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学校教学、教务管理,日常生活和社会服务等等。学校的核心是教学,所以也是应用“智慧”技术非常丰富的领域,比如智慧课堂、虚拟学习、智慧图书馆以及远程学习系统。[3]智慧校园利用物联网技术,同时链接校园网中的每一个环节,形成一种统一的基础网络设施平台,一致的数据共享平台以及全面的信息服务平台。首先,需要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知识创新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校务管理与决策支持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校园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其次,需要优质数字资源建设与应用机制创新,包括以各级立项方式推动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推动高效的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学校教学管理机构联合建设课程中心。   1.2实现技术支持方式创新
  新兴技术的逐步全方位应用将会给全国中小学教育带来深远的影响,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当前教育信息化中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最新热点。并且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会给我们智慧校园的建设带来更好的技术保障与支持。
  云计算技术:是一些网络上相关服务的重叠和使用,一般情况下涉及通过互联网来给予动态易扩展并且普遍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技术是通过云端来存储处理数据,与此同时云端提供相关软件服务,可以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一全新的应用模式将会满足许多
  学校低成本、低风险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由于云计算服务技术系统的构建和逐步发展,价格和便捷将会使得非常多的学校还有个人等把自己的资料、信息全部转移到“云”上。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是仿真技术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向,并且是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仿真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许多技术的结合。同时也是一门具有挑战意义的交叉技术学科。虚拟现实技术(VR)丰要包括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计等诸多方面。作为一种全新教学媒体的VR,它可以给学生提供特别生动而逼真的学习环境。
  1.3高素质信息化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教育信息化队伍包括建设信息管理队伍、专业技术队伍、信息化教师队伍以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这将是教育信息化是否可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
  2 “教育云”呼之欲出
  将云计算应用于教育领域方面,首先是云计算下的虚拟技术框架,我们定义其为信息化环境建设提供一个全面新的技架构,其次,我们大家所认可的云计算的数据存储能力将一如既往地为所有用户提供最为安全和绝对可靠的数据存储中心。这将在一方面有利于在云计算环境下学习智能资源库的建成,从而促进多种学习资源的共享与共建,促使资源的规范存储。另一方面还可以存储用户的各类数据。
  2.1数字化校云
  借助“班班通”建设,在硬件方面配备有短焦投影仪、电脑、音响、数字电子白板等等先进的设备,再辅于思科的“教育云接入盒”则可构成一间信息化教室。通过“教育云接入盒”这一概念丰富多样性的互联网功能可搭建出一个个互联互通并且非常良性的校园网络环境。各种不同的信息化教室必将会支持校园内所有不同班级的教学,并且可以同步我们广播课程的录像点播及其他等等功能,在这之外,数字化校云同样是能够充分利用虚拟技术这一优势来提供专属的虚拟图书馆以及虚拟实验室等云服务。
  2.2市(县)教育云
  在数字化校云搭建好的基础上,我们以不同区域、不同学校间所有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目标,以待更进一步构建区域教育云,这样可以实现我们区域化教学资源、教学信息的一致管理以及远处异地的远程教学。
  2.3公共教育云
  所谓公共教育云,还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即是对各市(县)教育云的一个完整组合,将会构建一个属于公共教育资源与所有教育数据的云服务中心,这样用来实现与各市(县)教育云的所有数据无缝对接,这些公共教育资源平台的构建和共享,加上所有公共教育数据的全部网络互通,一步一步地丰富和完善了我们的公共服务体系,这样可以使得教学方面相对薄弱的部分地区学校、部分班级教室和学生都能够分享到优越的资源,能够共同互通交流,同处一片蔚蓝的天空下,共享远程的同步课堂。
  3 “电子书包”的普及让云资源唾手可及
  电子书包的发展细数至今有将近二十年,熟知的人们对电子书包的认知还停留在硬件层面,还没有做过深入的教育应用。但是随着近些年来我们社会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电子书包这一全新的概念再度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已经开始转换到虚拟的网络应用服务层面上,很好的突显了电子书包的功能构架。
  教育信息化的最终主体是教与学的终端,那么作为学习的一种工具,电子书包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看做是用来实现教育网络信息化(比如我们的“校校通”、“班班通”)发展的终端产品之一。根据前面所提到的教育云这一概念构建的发展思路,电子书包已经作为信息化教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替代了以前的学生电脑,广泛使用在教育云的初期构建中;随着未来教育运动的搭建完善以及电子书包系统所有相关功能的完善,定会作为云端个人网络数字化的学习环境[4],真正的实现“随身用、随时用、人人用”。
  电子书包系统的构建架构图示意如图1所示。
  4 结束语
  从“班班通”到“教育云”,一路数字化发展,再到电子书包,作为我们云端的个人学习环境以后的发展方向与思路,从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方向的新篇章。教育的改革肯定是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来促使教育系统演变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使得改革成为习惯,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下一步需在深化全面应用的同时,促进信息数字技术与教育系统的结合,使学生在使用信息数字技术开展学习成为一种“素养习惯”。在看得见的未来,信息数字技术与教育的逐渐融合,定会不断的加快现代教育的变革,促进我们国家教育信息化的稳定和持续优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管珏琪,祝智庭.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新发展:从“班班通”到“教育云”[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14):2-4.
  [2] 祝智庭. 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J].中国电化教育, 2011(1):16-22.
  [3] 周红春. 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 (6):2-5.
  [4] 何克抗. 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 中国电化教育, 2011 (1):4-10.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中国西南水梯田的土壤水分特性,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选取哈尼梯田核心区全福庄小流域内林地、荒草地、旱地和水田4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层取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深度土样测其主要土壤理化指标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其土壤的持水性和水分有效性。结果表明:(1)哈尼梯田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0.61~1.41 g/cm~3,且0—40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现状,以金融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为例,叙述了如何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从震害实际情况出发,对框-剪结构中的框架采用柱铰破坏模式进行了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层倒塌的失效概率分析,并通过基于位移的设计方法研究了框-剪结构大震对于小震的剪力放大系
本文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测试了两座模型桥梁的位移时程曲线,同时根据测试的位移时程曲线计算了结构的频域曲线。在环境激励和人工激励下,利用传统接触式速度传感器对测试结果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乡土树种岩柿(Diospyros dumetorum)由于生境及人为破坏较严重,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为保持岩柿种群自然更新,维持分布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本研究对岩柿进行了
为研究反复荷载下改性再生混凝土节点纵向钢筋粘结性能,制作了2榀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在柱两侧梁端的纵筋预埋应变片,试验获得了纵筋荷载-应变滞回曲
新时代背景下,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全民运动浪潮促进了体育运动服装行业的蓬勃发展。体育运动服饰与普通服装虽然在表面上并无太大差别,但其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水稻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稳产增收的要求更为迫切。而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生态平衡被打破,也使得水稻病虫害发生率加大。基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提升,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已成为高校毕业生综合竞争力之一,因此各高校各专业都会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
【摘 要】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聚焦“三全”育人,打造“传承普爱·助力学生行健远航”的“四有”好教师,用理想信念铸就忠诚师魂,构建普爱型人际关系,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创新课程研发与校本教研,实施教学创新,促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坚持问题导向,开门问策,依托11项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让思政课在校园文化长廊延伸,通过法治教育、劳动教育、人格教育与思政课相融,为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育人转型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