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艺术审美比较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yd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不受国界的限制,真正的艺术可以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欣赏。但是由于地域因素、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不同,中西方的艺术审美观有着显著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探究其原因。
  [关键词]艺术审美观 差异 中西方文化 原因
  中图分类号:[B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49-01
  审美理想是特定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中所形成的审美追求的集中表现,是一定社会的物质文明生活及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中的最高结晶。中西古典艺术都产生于人类的古代社会,所反映出来的古典审美理想,既有民族的独特个性又有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共性。譬如说东方的“心理和谐”西方的“形式和谐”
  “美是和谐”,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命题。无论中西,古代人都把“和谐”作为对理想之美的描述。“不论东方和西方,欧洲与中国,古代人很少谈一个事物美不美,而多是说和谐与不和谐,他们说和谐就是谈美。”这是中西古典审美理想的一个最集中的共同点。同时,中西古人由于各自民族历史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对和谐的理解又是各不相同的。在艺术的审美创作和欣赏中,中国人主要通过艺术来彰显主体的“心理和谐”,以实现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和人与大自然的心灵沟通;西方人主要用艺术来实现对客观世界“形式和谐”的把握,在视觉的理想美形式中寄托主体对客观世界的把握。换言之,中国的审美和谐是偏向于内向“心理”的,西方的审美和谐是偏于外向“物理”的。
  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是一种具有鲜明个体特点的活动,而孔子对艺术审美活动的理解恰恰强调了它在塑造理想人格方面的社会性作用。杜维明先生指出:“儒家的独特自我是需要他人参与的”。也就是说,儒家自我人格建立的标准是一个高度社会化、伦理化的标准。概言之,儒学的审美理想,就是要求艺术的情感必须自觉地由道德伦理的理智来节制,以达到情与理的和谐统一。
  如果说儒家的审美理想是情与理的统一,那么道家的审美理想则是心与物的统一。比孔子晚一百年左右的庄子曰:“夫需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学所崇尚的审美理想,是指一种超越了自然物质形式的审美心理状态,即在心与物浑然一体的和谐统一体验中,使人的精神从一切实用、利害、乃至逻辑因果的束缚中超脱出来,达到一种“虚”、“静”、“明”的自由审美境界,“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道家向自然归化的人生观,延伸出一种以顿悟求超越的审美人生——“逍遥游”。逍遥游,不仅是一种自我的物质生命无拘无束地存在于天地之间,而且是自我精神与宇宙万物完全整合入道的无限运动,其过程既是一个涤除内心欲念,实现心胸空灵澄明的心志陶冶过程;又是一个用志不分,以天合天,与天地万物交响合流的过程。
  由此可以看到,儒学和庄学在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精神向往中的表面矛盾,实质上内在地、互补性地构成了中国古典审美理想的整体结构。即,如果说儒家美学的情理统一是把艺术作为一种修身的途径,从而实现对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那么道家美学的心物统一则是通过实现有限的个体心灵与宇宙生命节奏的审美交融,从而在一个更为广阔、更具超越性的审美境界中实践了儒学以艺术成就人格的理想。所以,中国古代关于“和谐”的审美理想,一向有着表里不同的两个层次。表层的和谐是指与审美对象直接关联的、当下体验到的心理活动,这主要是“情”与“理”——儒家的“尽善尽美”;“心”与“物”——道家的“乘物以游心”的协调一致;里层的和谐则是指通过这种心理活动所达到的间接地社会目的,这主要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里,儒家美学的世功化倾向给了艺术创作以社会实践活力,道家美学的超然性品质又保证了艺术的功利追求能维持在审美的心境之中。因此,我们说中国古代审美理想的最高境界就是情理和谐、心无相映的内在心理和谐。
  再来看西方,毕达哥拉斯学派是古希腊哲学史上最早的大学派,他们认为“数”是万物之源,事物的存在就是数理的存在,美就是数的和谐。这样,与中国古代哲人们关注对和谐的心理体验不同,西方古代哲人们直接把对和谐美的追求具体化为视觉的和谐形式创造。古希腊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从他们理解世界的基本观点出发,为艺术设定了追求美、再现美的原则,那就是: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最智慧的也就是最美的,最美的也就是最智慧的——数的和谐。比较中西,如果说中国古代哲人对和谐美的认识主要是侧重于审美的“心理”方面,那么西方古代哲人就是侧重于审美的“物理”方面。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理式”轮,认为在感性的现实世界之外,有一个超验的理式世界。这无形无象的理式世界是具体现实世界的原型、正本,而现实世界只是他的摹仿、副本。
  由此看来,西方古代关于“和谐”的审美理想,也有着表里不同的两个层次。表层的和谐是指可以被感觉器官直接把握的审美的物质形态,即所谓“比例”,“结构”、“数”等形式特征;里层的和谐则是指感觉器官所无法直接把握的审美对象的精神内容,即所谓“理式”、“原因”乃至“上帝”等超验的宇宙实体。从表层的和谐到里层的和谐,即由经验的对象到超验的实体,这中间有着一个虚幻的精神飞跃。在古代人看来,只有通过艺术的创作完成了这一精神飞跃,才可能真正达到美的“形式和谐”的最高境界。
  通过以上比较中西古代哲人对理想和谐美的论述,大抵可以得出这样三点结论:
  1、中西古代人都以“和谐”为美的最高理想。在古代人那里“美”与“和谐”只不过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述方式,甚至对“和谐”的论述较之对“美”的论述更加具体、更加生动。然而不同的是,西方人主要侧重的是审美对象的外在形式属性,中国人主要侧重的是审美主体的心理体验方面,这是二者的首要区别。
  2、西方古代思想家们注重发现审美对象的超验品性,并常常将这种品性与具有宗教色彩的“神”或“上帝”联系起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注重发现审美对象的经验功能,并常常将这种功能与具有人伦色彩的道德伦理联系起来。
  中西古代艺术都没有实现审美活动的本体化。西方古代艺术创作观注重“美”与“真”之间的共同点,把艺术的审美创作和欣赏看作是追求知识和真理,乃至追求上帝的信仰活动。中国古代艺术创作观注重“美”与“善”的之间的相似性,常常把艺术的审美创作和欣赏看作是传播教化、塑造人格、独善其身的修养之道。
  在各自不同历史发展文化语境中,中西古典和谐美的艺术发生了从古典的朴素和谐走向对立崇高的嬗变,形象地表征了随历史生存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人的情感和近代人们创造的主体性与无限丰富的精神世界。所以在19世纪中西美术发生剧烈冲撞时,中华土地上的中国艺术家们对中西艺术异同认真思考和创作融合,使中国艺术也发出了全新的创作景象。
其他文献
[摘 要]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技工学校的重要课程,从行业岗位要求来分析,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对应的职业能力主要有塑料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装配与修复、塑料产品成型工艺设计、塑料模具制造等。本文介绍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经验,从课程体系的重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创新3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同类职业院校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摘 要]著名的戏剧作家在田汉在五四运动期间率先引进西方戏剧,并先后翻译了多部著名的西方戏剧作品,其中英国戏剧一共三部——王尔德的《莎乐美》以及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里分别就三部戏剧做出要论。  [关键词]《莎乐美》 《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 莎士比亚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256-01  学贯中
期刊
[摘 要]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的信息时代也随之增强,现如今就信息时代的发展来看,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已成为人类各种应用的中心,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时代的发展中也不断更新与推广,然而人们对信息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已成为一种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将对世界各国各领域中各个层次的了解更加透彻,加强先进技术的交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将此作为深化国企改革的重头戏。在多年大力发展股份制经济的基础上,党和国家为何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应把握哪些度?笔者谨以此文做浅显分析,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股份制经济;国有企业改革;国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D91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班级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生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班级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成员是处在成长过程且个性差异很大的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任是由班主任来完成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好一名优秀的任课教师,其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管理民主,能够高度负责的关心班级事务,能够耐心疏导学生个体或班级中出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建设一个充满凝聚力的优秀班集体。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概念及特性,指出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价值,并结合三个案例(ZigBee路灯控制系统,智能物流,路桥电子收费管理)讲述了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最后指出物联网正在逐渐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产业环节中,为人类的生产活动带来巨大的变革。  [关键词]物联网 ZigBee路灯控制系统 智能物流 路桥电子收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 要]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可以替代石化柴油直接用在柴油发动机并且不需要对发动机做太多的改动。本文设计了“一步法”生产工艺技术,通过采用酸性催化剂催化高酸值的大豆油脚生产生物柴油,获得了较高的产率;与传统的“两步法”相比,大大降低了生产工艺的步骤及生产成本。  [关键词]生物柴油;大豆酸化油;酸性催化剂;酯化反应  中图分类号:U4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
期刊
[摘 要]目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对加强农村的群众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做好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不仅是带领农民走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笔者主要描述了农村群众文化的现状,紧接着就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提出要求,最后,对如何做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工作 现状 原则 对策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为理论基础,结合五年制高职英语自身特点和教学实践,论述了该理论内部感情因素如动机、态度、焦虑、自信心等对当今的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影响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启发作用,探讨了如何运用情感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关键词]情感过滤;五年制高职;英语教学;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水文地质是岩土勘察工作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水则是水文地质勘察中的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本文针对不同地区的地下水实际情况,对如何有效防护地下水,降低其对地质勘察工程的危害性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水文地质勘察;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P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61-01  1 概述  传统的工程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