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采用微孔聚四氟乙烯(PTFE)管引导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模型,综合评价该技术的远期效果.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①对照组(n=18):采用经典的外膜缝
【机 构】
: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科中心,陕西西安,710038The Microsearch Foundation of Australia;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微孔聚四氟乙烯(PTFE)管引导大鼠坐骨神经再生模型,综合评价该技术的远期效果.方法: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①对照组(n=18):采用经典的外膜缝合法修复;②PTFE实验组(n=18):以直径2 mm PTFE管套接修复.术后6及9 mo进行电生理学检查、测量啡肠肌重量恢复率(GWR)、观察再生神经形态并行图像分析.结果:术后6 mo,PTFE管内再生神经粗细均匀,无沙漏状改变;对照组神经传导速度(NCV)恢复率60.86%,PTFE组54.36%(P>0.05);对照组GWR为50.89%,PTFE组46.11%(P>0.05).术后9 mo,对照组NCV恢复率65.99%,试验组58.79%(P>o.05);对照组GWR为52.56%,试验组47.89%(P>0.05).再生神经纤维形态正常,无受压征象.结论:综合以上结果和图像分析,认为PTFE修复神经后,再生纤维可以在免受压迫、有利神经营养、神经趋化因子发挥作用的微环境下逐渐成熟,其形态、功能等特性不逊于经典的外膜修复法.
其他文献
为探讨治疗骨肿瘤新的保肢手术,作者选用了一种利用微波插入式天线阵列诱导高温的全新手术方法,治疗各类骨肿瘤患者112例,其中79例恶性,33例良性: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给予免疫治疗,并
作者建立了长骨微波灭活的动物模型,将其再血管化过程的核素骨扫描(ECT)表现与病理评价进行对比.选用成年杂种犬16条,游离一侧股骨约8 cm,隔热材料保护周围组织,间距2.5 cm置入微
作者建立了长骨微波高温灭活的动物模型,并观察其再血管化过程.选用成年杂种狗16只,无菌条件下显露一侧股骨并游离髁上约8 cm骨段,隔热材料保护周围组织,间距2.5 cm置入微波天线2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畸形大咯血的DSA表现,观察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将C3导管选择性插入支气管动脉,高压注入38%泛影葡胺,每次总量6~8 mL,0.5~1.0 m
探讨骨巨细胞瘤bclZ,MDMZ及"m23基因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8例存档骨巨细胞瘤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bC人2,MDMZ及"m23基因在骨巨细胞瘤中均有表达,
通过观察成骨肉瘤患者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Th1/Th2亚群的变化,为细胞因子免疫治疗提供依据.作者应用放射免疫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成骨肉瘤患者血清中IL-2,IL-4,IL-6,TNF-α的
目的:探讨复合基因重组人BMP2的异种骨(rhBMP2/BCB)移植及其与骨膜联合移植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rhBMP2与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BCB)复合,制成rhBMP2/BCB;并采用兔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