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诸病源候论》中的腰背痛

来源 :中医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45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主要症候及兼症入手,综述了腰背痛以肾虚为本及外感六淫、经胎产、损伤等主要病因病机.
  【关键词】:诸病源候论 腰背痛 病因病机
  腰背痛,是医院骨伤科或外科之常见病或常见主诉,我国约有80%左右之人群曾受过腰背痛折磨。从我院颈肩腰腿痛专科门诊统计看,每年接诊颈肩腰腿痛患者5400余人,治疗达18000余人次。其中腰背痛患者达3500余人,治疗达13000余人次,分别占该专科门诊总人数之65%及72%,可见该病乃影响人们生活质量之常见病、多发病。
  《诸病源候论》(以下简称《病源》)为隋代巢元方编撰,它总结了隋代以前之医学成就,是我国最早系统记载疾病病因病理及症状等理论之专著。宋代之宋绶在序文中称其“汇粹群说,沈研医理,形脉治证,罔不该集。明居处爱欲风湿之所感,示针镵跷引汤熨之所宜,诚术艺之楷模而诊察之津涉”。《病源》论述腰背痛,据病因之异分为肾虚、风痹、劳伤、kui腰及卧湿等五种证候,并比类而及肾着腰痛;以病程久暂而分为卒腰痛及久腰痛等。还论及与风湿腰痛有关之背偻侯。该著以卷五为腰背病诸侯之专侯,凡九论;余则以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妇人病证之兼症散述于他卷诸侯中,共55侯(条)之众。
  在腰背病诸侯中,开卷即云:“凡腰痛病有五:一曰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伤,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著痛,是以腰痛。三曰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曰kui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日寝卧湿地,是以痛”。凡人以体为本,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认为,不论内伤外感,脏腑失健,尤其肾气不足、劳伤为病才易感受外邪而病之。故腰背病诸侯云:“夫腰痛,皆为伤肾气所为。肾虚受于风邪,风邪停积于肾经,与血气相击,久而不散故腰痛”,“肾主腰脚,而三阴三阳十二经八脉有贯络于腰脊者,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真气交争,故腰痛”,“劳伤肾气,经络即虚,或因卧湿当风,而风湿乘虚搏于肾经,与血气相击而腰痛,故云风湿腰痛”,“邪客于少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不可以仰息”,“kui腰者,谓卒然伤于腰而致痛也。此南损血搏于背脊所为,久不已,令人气息乏少,面无颜色,损肾故也”,“肾经虚则受风冷,内有积水,风水相搏,侵积于肾,肾气内著,不能宣通,故令腰痛。其病状,身重腰冷,腰重如带五千钱,如坐于水”。湿病诸侯云:“五蒸者……皆令人腰痛”,虚劳病诸侯则云:“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腰背痛之主要病因病机及不同证候、症状之要点。强调了肾主腰脚,腰为肾之腑,周身经络多数贯穿于腰脊部,肾气虚则风寒湿邪乘虚而人、滞留腰部,血气相搏,导致腰背痛;或感水湿身重腰冷,腰部沉重如携重物;或劳疲动伤损及肾气及经络,损伤血脉而瘀聚腰痛等重要机理。还论述了腰背痛与其他脏腑经络之关联,如腰背痛诸侯之云:“肝主筋而藏血……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故令背偻”,疟病诸侯云:“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太阳者,膀胱之经也……其脉络于腰脊,主于头项,故得病一日头项背膊腰脊痛也”(伤寒诸病侯);“时病一日,太阳受病……头项腰脊痛”(时病诸侯);“热病一日,病在太阳……故头项腰脊疼痛”(热病诸侯);“其一日、二日,瘴气在皮肤间,故病者头痛恶寒,腰背强重”(疫疠病诸侯);风邪“客于太阳之络,令人肩背拘急也”(风病诸侯)。表明一切外感之邪皆乘人之表虚而侵入,第一日病在太阳之经络皆致腰背痛。饮食失节、起居失常,可因虚受邪而致腰背关节痛。脏腑患热病时,亦常见腰背疼痛,如气病诸侯之云:“热鬲之为病……腰背皆疼痛”,热病诸侯云:“脾热病者……热争则腰痛”、“肾热病者,先腰痛胫酸”。这些论述,概括了现代医学中具有腰背痛症状之类风湿性脊柱炎、痛风等疾患之主要症状及病因病机。在正虚邪实、风邪侵体时,除项背强痛外,重则见角弓反张等脏风证候,即“风邪乘虚人诸阳之经,则腰背反折,挛急如角弓之状”(妇人杂病诸侯),“痓之为状,身热足寒,项颈强……背直身体反张是也”(伤寒诸病侯),“风人于肾之经也……脊强背直成痊也”(耳病诸侯)。亦有服寒食散不得法,将息失度出现不良反应者;或衣着太厚,久坐温暖之处,又行冷浴伤之而致腰痛者,即寒食药“其失节度者……或腰痛欲弊……或腰痛欲折……气乘腰脚,石与血气相击……脚烦热而腰挛痛”(解散病诸侯)。
  在其他疾病中,尤其在妇科疾病中,对兼见腰背痛者尤为常见,妇人妊娠病诸侯中仍强调“肾主腰脚,因劳损伤动,其经虚,则风冷乘之,故腰痛”,“若肾中风,踞而腰痛”。在月经失调或堕坠时,亦见腰背痛;在孕胎期亦常见腰背痛症状,甚者常为流产之先兆。故云:“其妊娠恒腰痛者,喜堕胎也”,“肾主腰脚,其经虚,风冷客之则腰痛……腰痛甚者,则堕胎也”。本篇还认为,妇人经胎产中,自身疾病或感外邪均可致腰背痛,进入胎产期,腰背痛又常与先兆流产、流产、分娩有关,故当重视。一般而言,妊妇腹痛连腰痛者,即产,所以然者,肾侯于腰,胞系于肾故也。妇人产后体虚,虚邪贼风当避之,否则腰背部等症证必见,如妇人产后诸病所云:“产则伤动血气,劳损脏腑……气虚而风邪乘虚伤之,致发病者,故日中风……肾中风,踞而腰痛”,“肾主腰脚,妇人以肾系胞。产则劳伤肾气,损动胞络,虚未平复而风冷客之,冷气乘腰者,则令腰痛也。若寒冷邪气,连滞腰脊,则痛久不一”。在妇科八瘕侯中,见腰背痛者亦众,如“八瘕者……经血未尽而合阴阳,即令妇人血脉挛急……胸胁腰背相引”,“血瘕病……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背膂痛,深达腰腹下挛”。前者言导致腰背痛的瘕证之病因病机,后者云血瘕之主症。而“燥瘕者,妇人月水下,恶血未尽,其人虚惫……若举重移轻……急怒甚喜,致猥咽不泄,经脉挛急……腰背重”,乃因体虚劳作或七情过度等导致气机郁结所为。若在月经初期,体虚而感风湿,则致黄瘕而引起腰背痛,即“黄瘕者,妇人月水始下,若新伤堕,血气未止……五脏六腑虚赢……中于风湿……苦腰背相引痛”是也。若妇人产后,起床活动及浣洗过早,或睡眠当风,或居处环境潮湿,可致青瘕而见“髀腰下挛”。其他瘕症中伴有腰背痛者,如“脂瘕者……腰背如刺状”,为妇人产后月经初至或产后月内行房,以致冲妊脉络分解,子护失禁,男精与女之血气相结而致;“鳖甲者……腰背亦痛,不可以息”,乃妇人产后经水初至时疲劳呕吐、感受寒湿,水湿乘虚侵及三焦,留结不去所致;“蛇瘕者……腰背痛,难以动作”系妇人经期刚过,阴阳尚虚之时,感受寒湿,食饮失调,邪气留结不去,结成蛇瘕;“孤瘕者……胸胁腰背痛”,因妇人月经当月频至或受悲哀忧恐之伤、或被雨淋,邪气乘虚深入经络脏腑结成孤瘕而兼见腰背痛。   因其他病种而兼见腰背痛者,如疟病诸侯中之足太阳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足厥阴疟之“令人腰痛,少腹满”。五脏疟中肾疟则“令人凄凄然,腰脊痛而宛转”表现为凄凄然畏寒不舒,腰背痛如缚宛转伸舒等。在咳嗽病诸侯中,如咳病由肺虚微寒所致之“髆背痛”;在季夏,若脾虚不能旺于其时,并受邪气所伤,则致脾咳,状见“咳则右胁下痛,喑喑引髀背,甚则不可动”,肾咳则“引腰并脐腰”,皆为连及或放射或牵引于腰背而痛者。在积聚病诸侯中并发腰背痛者如“有积聚在胁下……与背相引痛”等乃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外感风寒之气搏结积聚于胁下而致腰背痛;若病为肾积则“脊与腰相引痛……病腰痛小腹里急”。在五脏六腑诸病候中,常见如“心气不足……胁下与腰背相引痛”,“脾脏病者,体胸背痛满”,黄病者“两膊及项腰背急”皆为兼见腰背痛之侯。尸病诸侯中“人身内白有三尸诸虫……挛引腰脊”,据推测尸病可能是一种气机壅滞、内外毒邪感染性疾病,其主症是疼痛,发作时有腰背拘挛牵引痛是也。
  综上所述,《病源》所列导致腰背痛之相关病症者众,但多以肾虚为本,肾虚之因又多以房事过度或劳伤、脏腑间病理状态下之牛克制侮、妇人经胎产之消耗累伤等居多。肾主腰膝,腰为肾之府,肾虚则失其所主而致腰背痛。次之为外邪六淫乘虚而入,侵及脏腑经络。太阳为周身之藩篱,其经布腰背,外邪入侵太阳首当其冲、受之则必致腰背痛;外邪与血气相搏及于肾经,久而不散亦必腰背疼痛。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及奇经八脉皆有经络循行或贯穿于腰脊,五脏六腑之气通过经络内通外达于腰背。故脏腑经络之病变可传导或连及于腰背而引发腰背疼痛。这些病因病机包括了现代医学诊断中之腰肌劳损、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间盘膨出、脊柱类风湿或强直性脊柱炎、椎管韧带退行性变及部分脏腑疾病。再次之为kui腰,包括堕坠外伤、腰肌纤维或韧带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因腰部卒然损伤或慢性损伤所致之经气不行、络脉不通、气滞血瘀、损血搏及于脊背所致之腰背痛。第四类为妇人经胎产兼见之腰背痛。经胎产与冲任带脉相关,但胞系于肾,肾侯于腰,若因先天不足或劳损动伤、月经失调、孕胎失养、气血虚损,子脏为寒所袭,产时扰动气血、劳损脏腑,产后过早洗浣劳作等均可导致腰背痛。尤其胎孕期,出现持续或经常性腰背痛,常为胎失所养,欲坠堕流产之先兆。故临床对腰背痛之辩证当以肾为主体、联及脏腑经络、外淫,以审证求因探究病机。施治中应求因治本或标本兼治,尤应重视补肾强腰脊、或祛外邪、或活血通络;对妇人则注意调冲任、理经血、益肾气和气血、固肾气以安胎,产后则注意益气养血、扶肾固本。予防则注重正气养其本,抵御外邪之入侵。
其他文献
【关键词】:眩晕病证 名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中医眩晕病证发病率较高,且其发病年龄谱有年轻化趋势。本病证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甚至危及牛命。开展有关中医眩晕病证的名称及病因病机研究尤为必要。  1 病证名称与定义  病证名称与定义是中医临床诊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中医临床研究的开端。但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出于历史的原因和中医理论自身特点,存
期刊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症状为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最突出的表现是长期反复咳嗽并逐渐加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为了使患者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一般知识、康复保健知识,从而增强预防保健知识,提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临床资料  2010-2011年间在我社区卫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二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定期访视对华南丘陵地区社区及相同环境因素作用下高血压患者存在的积极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居民村组有高血壓档案的患者15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753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定期访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社区健康教育。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以及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定期访视半年后通过调查问卷与统计分析,了解到实验组患者
期刊
【摘要】:经过对1609多例腹腔镜手术取物方法的经验总结,自制了三种不同的取物袋,并且比较了三种取物袋在不同的腹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节约了手术耗材成本,缩短了手术时间。  【关键词】:取物袋 标本袋 腹腔镜  腹腔镜技术在临床诊治中已被广泛应用萁技术优势在于手术切口小,全身及腹腔局部干扰小,患者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遗留瘢痕小.腹腔镜手术中切除的标本如何快速、完整和安全取出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清醒患者的舒适护理观念及舒适护理对患者身心健康的正反馈促进作用。方法从护患沟通、气管套管护理,吸痰护理、患者口鼻腔、生理及心理护理、社会关系、病房环境及饮食护理等着重点制作舒适度反馈表,统计出各着重点所占的比例。结果气管切开清醒患者的舒适护理观念主要集中在良好护患沟通、患者口鼻、生理及心理护理和病房环境三方面;结论从患者的舒适护理观念出发,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的
期刊
驻印大使孙卫东与印度青年举行在线交流活动  2020年5月27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与印度青年代表举行在线交流活动,就中国抗疫成功经验及中印抗疫合作发表演讲并回答与会青年提问。活动由印度青年领袖联合会主席苏万主持,来自全印各地的杰出青年代表以及中印媒体记者共70余人参加。  孙大使表示,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印一直就疫情防控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合作。习近平主席和莫迪总理及两国外长致函、通电话,就加强抗疫
期刊
【摘要】:讨论一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的患者,进行禁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管道护理,呼吸道的护理,有效改善和控制乳糜胸。结论对乳糜胸通过有效的病情观察,积极的保守治疗,病情可有效控制及改善。  【关键词】:食管癌 术后 乳糜胸 观察 护理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导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呼吸循环衰竭甚至死亡。(l)乳糜胸是乳糜液从胸导管和/或其他淋巴管液
期刊
【摘要】:报告一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开腹子宫肌瘤挖出术+诊刮+取环术的护理要点,通过患者的术前后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等措施,患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10天后痊愈出院.  【关键词】:子宫肌瘤 手术 体会  子宫肌瘤是女性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据报道其发病率约为20%-30%。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宫肌细胞增牛肥大,肌层变厚,子宫增大而形成。在30-50岁的妇女中患病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配合要点。方法回顾笔者2012年6月一2014年6月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患者58例资料,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手术配合。结果58例患者均保胆取石成功,术中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护理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向手术医生了解手术计划,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及时交流护理经验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  胆囊结石是腹部外科最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