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视角下高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思考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188667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对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打牢学生学业基础、突破专业壁垒、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而针对学生在专业分流过程中,缺乏综合研判、专业归属感等问题,应从建立“导师+导师组”平台、建立专业认知教学體系、延伸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实践活动、发挥朋辈榜样力量等方面进行解决。
  关键词: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培养模式;对策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点。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2016年学校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现有9个二级学院实施该培养模式,涉及近50个专业按学科大类进行招生。学校采用“1+3”和“1.5+2.5”相结合的模式,即学生在前期学习通识教育和大类平台课程,后期依据学生综合成绩、志愿等,按照专业分流方案选择某一专业进行学习。
  一、“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优势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可以增强学生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大类招生使得新生在入学后首先排除了专业学习的方向,减少了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内容选择以及学习时间分配上的呈现的功利化倾向,有利学生学习当前开设的大类平台课程,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牢坚实基础。再次,“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有力地突破了专业知识壁垒,学生知识体系结构不再仅局限于特定专业方向,而是涉及范围更广的学科领域,促进了对学科知识交叉的融会贯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在专业分流前,成绩排名的压力,能促使学生在压力与动力、自由与约束并存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生视角下,“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综合研判,专业选择具有盲目性
  学生在专业分流时往往会扎推选择所在学院或系口碑较好的王牌专业、优势专业,或者一味地青睐大家普遍认为的“热门专业”。这种从众现象,一定程度上,会导致个别专业选择爆棚,而有的专业无人问津,加剧了专业失衡,形成恶性循环。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专业前景、市场需求认识不足;其次是未结合自身优势、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质等,进行自我认知与专业的匹配分析;再次是未对自身的学习生活及职业生涯,进行系统性、可行性的规划。虽然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专业认知及职业规划方面的讲座或课程,但仍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专业教育讲座、学科导论课,更多是对整个学科的介绍,缺少系统、完整、具体的专业分析,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的是对理论和方法的讲授,结合专业特征对市场需求、就业前景进行分析的层次不高。
  (二)缺乏专业归属感,滋生不良情绪
  受到学习成绩、接收名额等多重因素限制,部分学生未能选择到自己理想的专业。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让此类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丧失学习动力,或是产生挫败感、自卑感,甚至可能因此出现抑郁症状,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发挥朋辈榜样力量
  在专业分流前,高校学生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组织已经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高年级学生,从专业特色、学科特点、学习方法等方面,向即将面临专业分流的低年级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和专业成果展示,并进行互动探讨,现场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
  对于专业分流后,未选择到自己心仪专业的学生,高校学生工作者除了开展心理疏导外,还应开展多种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让优秀学生起到强有力的领头羊作用,形成“学霸帮扶小组”、“互助学习小组”等,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专业信心,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延伸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实践活动
  以贵州财经大学为例,学校从2018年开始,将原只在大三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提前至大一进行,一定程度上为新生规划个人职业生涯和发展方向提供了有效指导,但还不足以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选择上遇到的问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还应通过主题班会、座谈会、谈心谈话、实践活动等形式,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深入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做好职业定位,帮助其树立务实目标。同时应多组织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引导学生对校内的招聘会进行观摩,同时邀请实习基地实践能力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及毕业不久的本专业优秀校友现身说法,不仅能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也让学生对当下就业前景、专业需求等有更为直观、真实的了解和认识,有助学生对专业进行理性选择,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发展观、成才观和择业观。
  (三)建立“导师+导师组”平台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能提到推动促进的良好作用,学院可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即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选拔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和品德高尚的教师担任学生的导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学业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在专业分流前还可辅助以导师组模式,导师组由学院不同专业 的教师构成,向学生介绍整个大类中各个专业的内涵、特点、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情况,帮助学生对本专业有更加明确的认知。
  (四)建立专业认知教学体系
  将专业教育讲座、学科导论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进行系统规划、统筹,并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或完善专业体验方面的课程,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专业认知教学体系。此外,还可开设辅修专业,增设跨学科选修课等,让更多学生,特别是未选择到自己理想专业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扩宽专业学习。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顺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需求,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有力的作用,将是我国高校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我们也应正视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瓶颈,耐心进行改革和调试,为社会发展输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5-17.
  [2] 陶能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6.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首先要了解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内涵,接着分析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原因。通过对这几方面问题的探析来指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高校;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加强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对于全体师生员工来说,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将不断促进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经济增长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实现更加科学和有效的经济管理,高校要积极输送经管类的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学校的能动性,主动寻求企业进行合作,从而有序的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工商管理专业类中的财务管理课程的“1+1”教学改革模式进行探索,由此引发几点思考,以供大家互相交流。  关键词:工商管理;财务管理;校企联合;教学改革  引
期刊
摘要:李劼人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在作家群中既不属于京派也并非海派,可以说,在政治氛围极其浓厚的三十年代,李劼人坚持非意识形态化的创作,可谓是一个独特而耀眼的存在。纵观李劼人的创作生涯,其作品大都围绕着四川城乡的人和事进行创作,并融入了大量四川方言,直观地向读者展现出巴蜀地区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而他所塑造出的众多人物形象也无不鲜活灵动。  关键词:巴蜀地区;死水微澜;李劼人;成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留守儿童这个社会问题日益严重,给乡镇小学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与挑战。小学语文教育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乡镇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浅谈乡镇小学语文教学对留守儿童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乡镇;小学语文;留守儿童;心理品质  由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的父母亲往往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背井离乡,到很远的沿海城市或大都市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农村的不少儿
期刊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威海市环翠区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表明:威海市环翠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男女性别比例男多女少;部分学校中小学体育教师配备不足;中小学体育教师明显感到职称晋升困难;教龄、职称结构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体育教学的师资结构较合理;体育教师学历结构较为合理,教师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并有学历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威海市环翠区;中小学;体育师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师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反思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授构词法,与语境相结合,主题式教学和与语言技能相结合的词汇教学策略,旨在实现高中英语词汇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词汇占据着十分关键的地位。
期刊
信息技术这种新型教育方式在幼儿园的广泛运用,不仅使教学过程变得更为有趣,而且使教学时的学习氛围变得更为活跃,让幼儿在视觉、听觉双重感受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去理解和创造艺术的美,进而达到智力和素质的全能发展,促进幼儿的各项因素的平衡,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并使用到了课堂上。尤其在幼儿园中,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中的各个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也发生了变化。“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被各个初中应用,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本文就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做一浅析,希望能对“创建和谐校园、提升班级管理效率”的初中班级管理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以人为本;初中;班级管理  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塑造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以学生为工作的重心,以“以人为本”
期刊
摘要:现代教育的进步不仅要依靠当下社会的发展,还需要回顾历史,总结前人经验,所谓“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通过学习南宋时期朱熹书院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找寻当今教育发展的方向。朱熹创办的书院是很先进的教育组织形式,它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为我国传统教育增砖添瓦,书写了别样的风采,值得去深刻挖掘其中的教育内涵。  关键词:朱熹;书院教育;现代教育机制改革  书院教育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模式,承载了太多
期刊
摘要:高中化学选修四这本教材中涵盖了比较多的化学反应的概念以及反应原理,学生们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可以学习到例如肥皂去油污的原理、肥皂的制造方法等。但是许多学生在学习的化学的时候会感觉到比较困难,这也是因为化学反应的逻辑性较强,使学生常常通过死记硬背来进行记忆化学反应方程式,这种记忆方法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学习负担。本文通过分析高中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难点,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