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中国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wen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一天,美国各大媒体都出现了姚明的报道。这样大规模报道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是不太多见的事情。从此,姚明就进入了我的脑海,我也就不自觉地关注起姚明来。
  姚明简直是一夜间让全美国人接受了,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一件罕见的事情。除了篮球是美国国球的原因以外,这可能和美国人的文化有关。美国人接受一件事情或一个人物经常是不分国界的,只要你有实力,只要你有个性,只要你符合文明的价值观,他们就能接受你,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和属于什么民族。当然,接受一件事情不分国界可能被称赞为博大的国际胸怀。但是,如果处理一件国际事务或地区冲突而不分国界,就会被指责为霸权主义了。
  从前,很多美国人是从张艺谋的电影里了解中国的,留在他们印象里的中国人自然是瘦小、病态、颓废、充满仇恨、从不洗澡还带有一点所谓的东方神秘。所以,每当美国人想象起中国来,总会和《红高粱》里的人物联系在一起,甚至美国人都不会认为中国人也知道打篮球。姚明在美国篮坛闪亮登场,引起了全美国的关注。一下子把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翻了一个个儿。美国人可以不看奥运会比赛、可以不看世界杯足球,但美国人不能没有NBA。美国人关注每一场篮球赛,自然会关注姚明。姚明的伟岸、敏捷还带有点东方式的腼腆,就成了美国人心目中中国人的新形象。无数个姚明的粉丝在美国出现,无数个美国青少年爱上了姚明,那些“姚迷”们经常说的一句短语是:“要命(姚明),中国!”那种发自内心的对姚明的喜爱真让我感动,甚至有点自豪。
  因为姚明,我和杰森的儿子比尔成了朋友。比尔上高一,是姚明的铁杆球迷。他是从美国某球星“转会”到姚明这边来的,他说“姚明更有修养,更有魅力!”姚明的各种照片贴满了他的房间,姚明穿几号衣服,喜欢吃什么、喝什么他都如数家珍。因为我来自中国,所以就成了他的“姚明顾问”。比尔第一次来找我的时候他那种对姚明的崇拜深深地感染了我,以至于我那有点喜欢侃大山的天性给我带来了后面的被动——我脱口而出:“你要了解姚明,找我没问题,我在中国的时候和姚明是邻居呢!”比尔这孩子居然当真了,这也就给我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事。他要了解姚明小时候的情况,我只有在中文网站上去搜,翻译好后再给他;有一次我要回中国,他居然要托我带一个贺卡给姚明的父母,搞得我到上海忙活了两天找到姚明家的真邻居才把贺卡送到……
  体育记者可能只关注姚明的赛事,其实姚明在美国更多的也是更重要的是文化力量。李小龙曾经在美国给中国人树立了一个健康的、正义的形象。可今天的姚明树立的是一个更真实、更亲切、积极向上的高大的中国人的形象,这一点可能比多少块奥运金牌都要珍贵得多。
   (选自《延安文学》2006年第4期)
其他文献
涉足极其广泛的艺术奇才  本·艾尔敦于 1959年 5月 3日出生在伦敦北部卡特福德(Catford)一个著名的书香门第,这个家庭在 1938年为了逃避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逃到了英国。
<正> 意译,就是摆脱原文表面结构形式的约束进行翻译。它追求的不是两种语言在词义、句子结构、思维方式上的表面对应或一致,而是译文与原文在实质内容上的相近或相同。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