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探究教学既解决教学思想问题,又解决教学方法问题,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探究教学既重“教”,又重“学”,是“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探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全面椎进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关键词:地理探究性教学;地理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探究性教学模式
一、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背景
21世纪成为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等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基于此,新课程大力倡导在各科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教学。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在其中担任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我国全面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地理教学改革是地理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各个方面的改革,包括地理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等各个方面,但最终是通过教师观念的转变并落实在教学方式的改革来实现的。教学方式的革新必须“以学生为本”。采用探究性教学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也是地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二、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地理探究性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见的重要教学手法,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地理探究性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对教师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扬弃。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而地理探究性教学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与科学探究类似的教与学的情境,从地理教材和相关学科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多元思维活动和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它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有突破,而且在时间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的主要思路
探究性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对于什么叫探究性教学,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众多学者所下的定义也不相同,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定义。本课题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探究性教学是以地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地理问题情境中,借助一定的信息,利用地理图表、地理案例等学习资料,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可以独立思考,也可协作讨论,进而通过探究学习,最终得出有效结论,获得新的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和掌握,目的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书本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产生问题意识,鼓励并引导学生对已知地理知识进行一次“再发现”,从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找到一种“研究”的感觉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基于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内容:
1 营造轻松活泼的探究性教学氛围的研究。
(1)地理学科为什么要引入探究性教学?
(2)中学地理探究性课堂实施有哪些原则,应有什么样的过程、方法以及评价措施等?
(3)适宜探究性教学的地理内容有哪些?
(4)如何营造轻松活泼的探究性教学氛围,具体有哪些途径?
(5)如何让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构建新型中学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1)目前有哪些探究性教学模式?他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又有哪些需要摈弃、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2)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哪些改变?
(3)探究性教学如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探究性教学一般模式的构建?
(5)教学模式只表明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不是固定的程式,它是动态的,模式的各个环节也将因不同的课型和内容而有不同的侧重,模式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受到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在构建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下,又有哪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探究性教学方法?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此法主要用来研究该课题的内涵、目标、意义,搜集整理相关理论,建构本课题的理论框架,提出本课题一系列观点、概念,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本课题的理论及依据,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同时得到经验借鉴。
(2)行动研究法,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把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研究过程中行动,在行动过程中研究,让思想、理论与行动、实践,同生同长、互相促进,使成功的实践与全新的理论相伴相生,一起走向未来。
(3)经验总结法:教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离不开经验要素的支持的,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广泛收集整理,分析总结我国广大学校在实践中已有的做法,并结合实验学校的行动性研究所取得的实践经验,揭示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和变化的必然趋势,使之上升为理论。
(4)个案调查研究法:通过广泛的个案调查,进行个案分析,寻求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有关构思和理论,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5)实验研究法:以课题所在的学校为主,构建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关教学实验,完成相关的研究目标。
研究步骤:
1 课题前期准备阶段:
学理论、搜集资料、动员发动、制定研究方案;召开课题研究动员会;完成课题研究申报表;完成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2 课题实施阶段:
①第一阶段:研究探索阶段。
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新课程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科研能力,实事求是的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探讨;分析整理资料,每位研究教师都要上研讨课,通过巡回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进行“构建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初探。完成相关研究论文。
②第二阶段:研究的深化阶段。
进一步探索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究性教学的策略研究,实现“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实质性、创新性的突破;促进课题组成员的深化研究,积累个案资料,形成优秀论文、教案和典型案例。召开研究成员座谈会,对研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并进行阶段性总结;认真总结研究和实践经验,形成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推广价值的“探究性教学”的模式和操作策略、程序。
3 研究的总结阶段:
整理并总结地理探究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座谈地理科探究教学课题的结题工作;请专家来校做相关的理论辅导讲座:完成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课题成果鉴定;提出地理科探究教学的推广方案。
关键词:地理探究性教学;地理教学改革;课程标准;探究性教学模式
一、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背景
21世纪成为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强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判断进行思维的能力、有效地运用技术的能力等等,而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基于此,新课程大力倡导在各科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性教学。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在其中担任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我国全面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地理教学改革是地理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各个方面的改革,包括地理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评价等各个方面,但最终是通过教师观念的转变并落实在教学方式的改革来实现的。教学方式的革新必须“以学生为本”。采用探究性教学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想选择。也是地理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二、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地理探究性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求知欲望,点燃智慧火花,追求真知灼见的重要教学手法,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地理探究性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对教师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也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扬弃。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而地理探究性教学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与科学探究类似的教与学的情境,从地理教材和相关学科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多元思维活动和自己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等实践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教学目的。它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有突破,而且在时间上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的主要思路
探究性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对于什么叫探究性教学,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研究的出发点不同,众多学者所下的定义也不相同,目前也没有统一的定义。本课题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探究性教学是以地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为依据,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地理问题情境中,借助一定的信息,利用地理图表、地理案例等学习资料,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可以独立思考,也可协作讨论,进而通过探究学习,最终得出有效结论,获得新的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地理教学方法。地理探究性教学强调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和掌握,目的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书本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产生问题意识,鼓励并引导学生对已知地理知识进行一次“再发现”,从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找到一种“研究”的感觉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基于此,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内容:
1 营造轻松活泼的探究性教学氛围的研究。
(1)地理学科为什么要引入探究性教学?
(2)中学地理探究性课堂实施有哪些原则,应有什么样的过程、方法以及评价措施等?
(3)适宜探究性教学的地理内容有哪些?
(4)如何营造轻松活泼的探究性教学氛围,具体有哪些途径?
(5)如何让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使教师与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构建新型中学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
(1)目前有哪些探究性教学模式?他们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又有哪些需要摈弃、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
(2)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哪些改变?
(3)探究性教学如何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探究性教学一般模式的构建?
(5)教学模式只表明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不是固定的程式,它是动态的,模式的各个环节也将因不同的课型和内容而有不同的侧重,模式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受到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在构建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下,又有哪些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探究性教学方法?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此法主要用来研究该课题的内涵、目标、意义,搜集整理相关理论,建构本课题的理论框架,提出本课题一系列观点、概念,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为一个整体,从而形成本课题的理论及依据,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同时得到经验借鉴。
(2)行动研究法,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边提高,把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研究过程中行动,在行动过程中研究,让思想、理论与行动、实践,同生同长、互相促进,使成功的实践与全新的理论相伴相生,一起走向未来。
(3)经验总结法:教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离不开经验要素的支持的,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广泛收集整理,分析总结我国广大学校在实践中已有的做法,并结合实验学校的行动性研究所取得的实践经验,揭示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和变化的必然趋势,使之上升为理论。
(4)个案调查研究法:通过广泛的个案调查,进行个案分析,寻求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有关构思和理论,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5)实验研究法:以课题所在的学校为主,构建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关教学实验,完成相关的研究目标。
研究步骤:
1 课题前期准备阶段:
学理论、搜集资料、动员发动、制定研究方案;召开课题研究动员会;完成课题研究申报表;完成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2 课题实施阶段:
①第一阶段:研究探索阶段。
课题组成员学习与新课程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科研能力,实事求是的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探讨;分析整理资料,每位研究教师都要上研讨课,通过巡回听课、评课、研讨等形式,进行“构建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初探。完成相关研究论文。
②第二阶段:研究的深化阶段。
进一步探索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探究性教学的策略研究,实现“新课程背景下中学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实践研究”的实质性、创新性的突破;促进课题组成员的深化研究,积累个案资料,形成优秀论文、教案和典型案例。召开研究成员座谈会,对研究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并进行阶段性总结;认真总结研究和实践经验,形成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推广价值的“探究性教学”的模式和操作策略、程序。
3 研究的总结阶段:
整理并总结地理探究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的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座谈地理科探究教学课题的结题工作;请专家来校做相关的理论辅导讲座:完成课题结题的准备工作;课题成果鉴定;提出地理科探究教学的推广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