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盛夏,美国大片《特洛伊》登陆西安,在古城影坛掀起了一股热浪,影片中斯巴达王后海伦与特洛伊王子的爱情故事和场面宏大的特洛伊战争,给观众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不久前,笔者曾赴土耳其考察,慕名参观了特洛伊古城遗址,现将纪行文字奉上,以飨观众和读者。
在达达尼多渠道峡之滨,恰那卡莱市南部,有一处驰名世界的文化遗址——特洛伊古城。在这里,威武的木马高高矗立,古老的城堡遗址尚存,一根根据石柱,一段段残墙,无不散发出一种苍凉之感,悲壮之情,凄楚之美。踏上那风雨剥蚀的台阶,触摸那苔藓斑斓的城墙,耳边似乎响起诗人荷马吟唱,眼前刀浮现出那震撼人心的千古悲剧……
荷马在《伊利亚特》中,曾经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公元前12世纪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战争。当时,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到希腊的斯巴达,受到王室的盛情款待。帕里斯见到王后海伦,惊疑天人,为之倾倒。于是,他带领随从冲入王宫,拐走海伦,掠去大量珍宝。斯巴达王怒火中烧,发誓雪耻,向他的哥哥、迈锡尼王阿迦门农求援,阿迦门农亲率十万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各路英雄纷纷上阵,连希腊诸神也来助战,杀得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但由于特洛伊城高墙厚,屡攻不破,打了十年也未打下。一天,希腊联军的“智多星”奥德修斯想出一条妙计:让希腊士兵烧毁营帐,登上战船,造成撤离假象,同时将一具藏满精兵的木马丢弃在城外。特洛伊人不知是计,将木马当做战利品拖入城内,然后纵情狂欢,庆祝胜利。深夜,藏在木马中的战士悄悄溜出,打开城门,希腊军队一涌而入,大肆杀戮,将城池劫掠一空,然后点起大火,火焰像一根柱子耸立天空,向世人宣告特洛伊的陷落。从此,特洛伊城化为一片废墟,在岁月的烟尘中悄然湮没。
今天的特洛伊遗址,已辟为土耳其国家公园,广植树木,栽培花草,掩映在一片叶稠荫翠、姹紫嫣红之中。远年,是起伏的山峦,绿色的四野;四周,是枝叶茂盛的柑桔树和橄榄树。朵朵白去,点点农舍,一幅田园牧歌的景象,唯有公园入口巨大的木马,标成着这里的身份,迎接那些寻幽防古的来客。
注视着眼前的木马,我不禁想起了一个孩子和一本书。这个孩子便是以后成为考古的大家的海因利希·舍里曼。19世纪初,舍里曼出生在德国一个平民家庭。他少年时体弱多病,休学在家,一次无意中读了《荷马史诗》,对书中描写的特洛伊战争深信不疑,发誓长大后要找到这座城市。在创业上,舍里曼也自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他14岁辍学当童工,18岁开始在轮船上打杂,之后又在荷兰一家公司当职员,还被派往俄国工作。1850年,他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靠买卖砂金赚了50万美元,以后又投资房地产、做军火生意,终于成为巨星,他曾说:“的确,我喜欢钱,但这只能作为我实现一生伟大理想的工具。”这个理想,便是他从小萦绕心头、孜孜以求的梦想——寻找特洛伊古城。

1870年,舍里曼带着他新婚的妻子来到这片荒野,雇佣了120名民工,开始了发掘工作。当他们运走成千上万吨泥土和石块时,特洛伊终于露出了它神秘的面容。在这里,舍里曼不仅发掘出古城遗址,而且挖到了王宫宝库,出土了包括金制酒杯、海伦项链、金缕王冠、银质花瓶、宝石手镯等8000多件稀世珍宝,以后,它们都被运回德国,占满了博物馆整整4间大厅。
今于的特洛伊遗址,所剩文物寥寥无几,只有陶瓶、陶罐等几件简单的生活用具,摆在简陋的展室。然而,古城尚在,遗址犹存,我们仍右借助想象,拼凑出昔日特洛伊的完整形象和曾经拥有的辉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璧垒森严的坚固城垣,想象当年战车出入、马嘶人叫的场景;可以看到祭坛的4根石柱,推想当年祭祀神灵、祈求护佑的情景;可以看到柱础、天井和宫殿遗址,设想特洛伊国王普略莫斯的生活状况。在城边,我们还可以看到当年的剧场,石砌的看台、圆形的舞台,至今历历在目。据专家考证,特洛伊古城分为9个文化层。在第6文化层中,曾发现大量房屋被毁、尸骨陈籍、大火焚烧的痕迹,断定这是特洛伊战争造成的。目前,人们还在遗址中找到了罗马帝国时代的一些建筑。相传当年特洛伊城破之日,妇孺儿童皆无幸免。只有阿姆琉斯和他的家人逃离。他辗转来到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最早在罗马筑城定居,因此,古罗马统治者一向认为其先祖来自特洛伊,凯撒大帝、奥古斯都都曾来过这里,下令修建了许多大型建筑。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向东迁都,最初也考虑定都这里,但由于河流泛滥,遍地沼泽,瘟疫流行,只好放弃特洛伊,定都君士坦丁堡。随后,这个地方一天天衰落下去,逐渐被人们遗忘,悄无声息地干涸在历史长河中。
神话般的故事,神话般的城市,让人在特洛伊遗址前思绪纷飞,慨叹古今。这里曾有绝代佳人的惊艳,高奏凯旋的欢歌,壮怀激烈的勇士,惊心动魄的撕杀,有爱情的美酒,残酷的肉搏,亦有生命的绚烂与凋残,星辰的升起与坠落。如今这些都随风而去,化为尘泥,只有那些马尔马拉大学考古系的学生们还在大棚下埋头挖掘,以期待新的发现,发证实史诗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