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专家谈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之路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天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专家论坛4月1日召开,与会者就中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之路何在、如何突破现存的落后局面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中科院院士戚发轫认为,"目前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用户太少,资源浪费惊人。这说明我们的卫星应用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的专题报告提供了这样一组数字:全球卫星产业总收益从1996-2003年以平均每年13%的速度持续增长,2003年达到91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全球卫星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卫星服务业占到70%以上。在2003年全球卫星产业的910亿美元收益中,卫星制造业占11%,发射服务业占4%,卫星设备制造业占24%,卫星运营服务业占61%。也就是说,卫星产业85%的份额是属于卫星应用产业的。
  那么,卫星应用我们差在哪?
  王礼恒院士指出,如不加快研究开发卫星应用系统,弄得不好,将来电视直播卫星发射后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好在这个问题经过航天系统几位院士的呼吁,已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正在责成有关部门认真调研,加以解决。
  戚发轫院士指出了我国卫星应用发展滞后的原因,一是观念落后,二是缺乏顶层设计。观念落后,是指一些人特别是一些部门的领导还认识不到卫星应用的重要性;缺乏顶层设计,是指国家对卫星应用缺乏宏观指导,责任主体缺位,造成了“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相互脱节、相互制约”的局面。他认为,要加强卫星应用的顶层设计,在体制上、机制上理顺各方面的关系;要以需求拉动产业发展,不能光靠国家投资;要在技术上过关,研制出适合用户需要的终端产品。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到今天,仅靠航天器———火箭、卫星、飞船本身技术的创新是远远不能推动航天应用产业的发展的,只有重视航天应用技术,具体讲,就是卫星应用技术的创新,才能推动卫星应用产业的发展。
  杨嘉墀院士认为,应积极引导卫星应用的社会需求,扩大应用领域,使卫星应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最终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卫星应用产业体系。具体到未来将要形成的电视直播卫星产业,他指出首先要制定好国家的产业政策,做到既能保证党和国家对新闻宣传的领导,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又能推动科技进步,带动经济发展。
  王礼恒院士指出,航天系统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保证卫星的稳定可靠运行;同时要加大卫星应用的研发力度,发挥天地一体化的优势,推动高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降压药对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的影响.方法符合1999年中国高血压联盟颁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的高血压病1、2级患者300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
格林尼治时间2005年3月29日22时31分,一枚"质子-K"(Proton-K)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将搭载的俄罗斯新一代通信卫星"快车AM2"(Express AM2)送上太空.发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