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背景下历史教学中材料的选择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下中学历史高考的重大变化是用“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察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概括能力,要答好材料解析题,不仅要有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具备较强的驾驭史料的能力。就历史教学中如何才能合理地运用史料,发挥史料教学的最大效益,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史料教学 历史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高考越来越重视考查学生对史料理解和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史料教学,充分利用史料,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下高考的要求。在历史课堂中引用史料组织教学,“对帮助学生建构历史知识、掌握历史思维的方法,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历史观念大有裨益。”下面就结合人教版必修模块课例谈谈笔者怎样精选史料,以期抛砖引玉。
  一、怎样选择史料
  1、选择的史料必须是真实的
  人类在过去几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史料浩如烟海,其中鱼龙混杂、真伪相间,选择、运用史料时应注意其真实性,这是史料教学中应注意的首要原则,不然无法确保“论从史出”的科学性。因此我们选择的史料必须是反映真实的历史,或至少是被史学界公认的;文字史料引用尽可能来自原典;裁剪的史料要忠于原文的含义;引用的史料必须要有落款,切忌把野史、信史甚至道听途说的内容作为史料给学生分析、思考,慎用文艺性材料,以免误导。
  2、选择的史料必须是典型的
  中国史料浩如烟海,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不能在课堂上搞史料轰炸,所以,选取史料应根据课标,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有所侧重,有所取舍,以增强针对性。
  案例:必修三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教材中有一段马克思的话:“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这里马克思指出了三大发明在近代欧洲发挥的重大作用,而三大发明在近代中国的情况如何呢?
  在此,不妨补充鲁迅的一段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组炮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通过这段极具讽刺含义的话语,学生中西对比,能够全面了解三大发明在东西方不同的遭遇,对近代西方崛起强大而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
  3、选择的史料要有前沿性
  随着史学界对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史料也不断涌现,其中的许多史料与
  一般结论是有矛盾的。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尽量地站在史学阵地的前沿,去获取最新的史料研究成果和信息,并把其中可信的已成定局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就高考而言,命题者热衷于把经典专业权威的学术研究著作转换成为高考试题,其本质就是把历史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内容渗透到高考命题中。因此在课堂上多选择一些新史料教学,既可以落实课标要求,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见的材料多,储存的知识就宽,看问题的视野就不局限于教材。
  二、收集史料的主要方法
  1、充分运用教科书中已有的史料。
  新课程教材在结构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增加了“学思之窗”、“资料回放”和“历史纵横”等版块,里面涉及相关的史料十分丰富,这些史料往往围绕着教学重点,和正文相互补充和印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和理解这些材料,有助于学生把握证据与史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历史体验、提升历史认识。
  如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导言:1855年,日本吉田松阴公开宣称:“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可开拓虾夷(虾夷,北海道古称。),晓喻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明治维新后,随着军事实力的上升,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公然叫嚣:“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可见,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这段材料对把握甲午战争的原因是一个很好的资料支撑,与其直接把结论给学生死记硬背不如让学生根据材料自我思考,效果更好。
  2、从历史专业著作中查找史料。
  史料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基本依托和媒介,命题者热衷于把经典专业权威的学术研究著作转换成为高考试题。因此平时有意识读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史料引用比较多的著作,从中搜集我所需要的史料。例如陈旭麓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美国费正清的《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观察中国》《伟大的中国革命》、从整体史构建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从文明史构建的《世界文明史》《中华文明史》、白寿彝《中国通史》等等。
  3、从高考试题中攫取史料。
  在高考试题中每年都会出现大量的新史料,命题专家希望以新情景、新材料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些试卷中出现的史料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讲述《辛亥革命》一课时,无疑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是本课重点。为了帮助学生多角度的认识辛亥革命带来的影响,笔者引用了以下题目:
  高中历史课本(人民版)提到:“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了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收集到一则史料:
  材料一(甲)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材料二(乙) 民国三年,某君遇见一个老农,该君身着外国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该君“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该君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请回答:
  (1)甲乙两位同学依据各自所得的材料,分别得出怎样的结论?
  (2)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你能得出什么新的结论?
  (3)你认为在运用史料解释时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历史结论可以用几则不同指向的史料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加以说明或论证,从而使学生对这一结论产生多面的认识、理解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对同一历史的观察可能发生的变化。
  4、从教学杂志中收集史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历史教师的手边都会有几种历史教学类的期刊,多数期刊都会刊登优秀案例。通过这些优秀案例,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同仁先进的教学理念、巧妙的教学设计,还可以把案例里面的史料摘录下来,为我所用。如《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历史教学》、《历史学习》等,这些杂志比较贴近中学实际地介绍史学研究前沿的一些成果,有大量素材可以使用,更有不少思路可借鉴。
  傅斯年先生曾经说过:“史学就是史料学”,历史研究、历史教学都必须首先从研究与分析史料开始,只有精心的研究史料、运用史料,才能达到历史教学的理想境界,提高历史课堂的品味与质量。如何有效地运用史料教学,仍将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
其他文献
论述了重庆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要贡献。展示和颂扬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气概.证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
文章运用举例方式对PowerPoint和Flash助力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讨。认为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熟练地掌握PowerPoint和flash等软件的运用,通过对这些软件
【摘要】伴随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英语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加强对英语的学习。本文针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探析,并做以简单的论述,为相关人员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措施  根据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的状况,英语的广泛应用可以更方便经济发展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人们去国外旅行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践证明,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有五个有效的策略:情景创设、化静为动、虚拟现实、知识点切
学习情境是一个个案研究单元,结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实际应用环境,是学习的宏观计划的具体领域。学习环境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安排,而且学生的职业行动、现状
有的高三学生学的辛苦,在重复与茫然的训练中效率不高。学生和老师往往忽略了概念,大搞题海战术,习题分类,导致学生的迁移能力不强,解题能力不高,特别是对于全国试卷。本文就如何讲道理,揭本质例举几个典型问题。
对那些立志学英语、背了三天单词又放弃的人,深圳大学这位保安大哥绝对是值得学习的榜样。这位保安大哥叫陈杨波,他能用流利的英文同外国留学生交流。他还教外国留学生中文,
建设监理制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上的推行,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供了新的建设管理体制。搞好施工监理,需要业主的大力支持,需要施工单位的积极配合,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要始终把质
自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一项长期基本国策以来,我国的人口在整体上取得了理想中的效果,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口生育政策体系。然而,伴随着经济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新时期里
德国MELAG 23B+型高压灭菌器工作过程分为预真空、加热、灭菌和干燥4个阶段[1-2]。当操作人员启动灭菌程序后,先进行3次脉冲式预真空,使腔内压力降至剩余地域空气0.15%;随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