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民情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ao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孔子家语·贤君》
  大意:政事中最急需做的事情,没有比使老百姓富裕起来并且活得长寿更重要的了。说明当权者应该为人民谋利益,使人民富足。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汉〕贾谊《新书·无蓄》
  大意:在百姓缺衣少食的情况下,君主能把国家治理好,这种情况,从古到今还没有听说过。说明君主要重视人民的生活情况,才能达到国泰民安。
  下有忧民则上不尽乐,下有饥民则上不备膳。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
  ——〔汉〕荀悦《申鉴·政体》
  大意:下面有愁苦的百姓,那么处于上位的人就不能尽情享乐;下面有饥饿的百姓,那么处于上位的人就不能大吃大喝;下面有挨冻的百姓,那么处于上位的人就不能衣着华丽。意谓领导者应该体察民情,与人民同甘共苦。
  善政者,恤民之思,除民之害也。
  ——〔三国·魏〕桓范《世要论·兵要》
  大意:所谓的善政,就是体恤百姓的苦难,消除他们面临的危害。意谓好的执政者应当重民、恤民和爱民。
  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宋〕程颐《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书》
  大意:为政的原理,以顺民心为根本,以使百姓宽裕为根本,以安民而不扰民为根本。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大意:国家的安顺太平,来源于人民的富裕;国家的和平清静,来源于人民的快乐。意谓人民物质上的富足和精神上的快乐是国家繁荣安定的前提,领导者应当重视。
  治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
  ——〔明〕张居正《答福建巡抚耿楚侗》
  大意: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在于使人民心安;使人民心安的方法,不过是体察民间的疾苦罢了。意谓重视民间疾苦是国家安定的基础和保证。
  责饱者必炊饭,责暖者必缝衣,责治者必养民。
  ——〔清〕唐甄《潜书·达政》
  大意:要使肚子不饿就必须做饭,要使身体暖和就必须做衣服,要使国家安定就必须使人民得到休养。意谓领导者要尽可能让人民安乐,以达到国家的安定。
其他文献
魏徵(580—643),字玄成,谥文贞,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以直言敢谏著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谏臣。  魏徵原为太子李建成的僚属。“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因欣赏他的胆识与才能,将其任为谏官,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徵也竭诚辅佐,知无不言,犯颜直谏达二百余次。魏徵去世后,唐太宗思念不已,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
期刊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小人也者,疾为诞而欲人之信己也,疾为诈而欲人之亲己也,禽兽之行而欲人之善己也。虑之难知也,行之难安也,持之难立也,成则必不得其所好,必遇其所恶焉。故君子者,信矣,而亦欲人之信己也;忠矣,而亦欲人之亲己也;修正治辨矣,而亦欲人之善己也。虑之易知也,行之易安也,持之易立也,成则必得其所好,必不遇其所恶焉。是故穷
期刊
1.召公奭 周文王之子,周武王的弟弟,曾辅佐武王灭商。因其最初的封地在召(今陕西扶风东北),所以被称为召公。周成王时,召公出任太保一职,与周公旦分陕(今河南陕县)而治,陕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召公常常亲自巡行乡里,为了不搅扰百姓生活,他所到之处不占用民房,而是在一棵甘棠树下停车驻马,听讼决狱,搭棚过夜。当政期间,召公将其辖区治理得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各得其所,因此深受百姓爱
期刊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期刊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品读  天宝四载(746)前后,李白寓居东鲁之地,杜甫也来此,与李白同游。沙丘城即今天的山东兖州一带,《沙丘城下寄杜甫》就写于这个时期。而后,李白南下江东(今浙江东部一带),杜甫则西行求取功名,在渭水北边的长安城里,写下了《春日忆李白》。  李白比杜甫年长约十一岁,其风采、诗才令杜甫深深
期刊
一读为官之德  《论语·颜渊篇》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子路篇》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话强调的都是表率作用。“政”,首先就是“端正”,领导干部带头端正了,有谁还敢不端正呢?《论语》中的为官之德,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要首先做到;要求一般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要首先做到。为政者只有端正自己,才能端正天下。  二读从政之道  在从
期刊
曹操这一历史人物,在宋以前,对他非议的还不多,甚至如唐太宗还作文祭他,唐玄宗自称阿瞒(曹操的小名),杜甫的《丹青引》有“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之句,可见对曹操也还没有微辞。到了宋以后,中国社会内部封建主义更向高级发展,专制君主政体的形式更是加强,科举制的盛行,无形中又加强了思想的统一,正统思想深入每一个“士子”的心里,而曹操正是弑后盗国、要想夺位做皇帝的野
期刊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列子》里记载了不少富于情趣和哲理的寓言故事,《九方皋相马》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篇。善于相马的伯乐向秦穆公推荐了九方皋。三个月后,九方皋找到一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叫人去看,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生气地说:“九方皋这人连雌雄颜色都不分,怎么会相马呢?”伯乐叹道:“九方皋所看见的是内在的素质,发现它的精髓而忽略其他方面,注意它的内在而忽略它的外表。像九方皋这样
期刊
看,大海的寂寥。一道无法穿越的线封锁着它;这道线与整个穹隆连在一起,只在海滩处留下空隙。一艘船,意志高昂,带着隆隆的轰鸣驶离了海岸。西斜的太阳,温和的云朵,阵阵海风催人远行。船在前进,在空中留下黑色的烟尘,在海上留下白色的浪花,前进,行驶在平静的波涛上。它驶到海天交接处,穿越那道界线,只剩下高高的桅杆依稀可见;这最后的迹象也终于消失了!那无法穿越的线又变得神秘莫测!谁能否认它的存在呢?它就在那里,
期刊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产生的。近代之前,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过辉煌,我们的国力曾经非常强盛。但是,后来中国人落伍了。特别是1840年以来,可以说,几乎所有的西方列强都欺负过我们这个民族。伴随着每一次侵略战争,都是中国的割地赔款,都是民族的巨大屈辱。中华民族是带着巨大的耻辱进入20世纪的。那个时候,八国联军分区占领北京,可以想见,不大的北京城挂满了外国旗帜。所以,从1840年开始,中国人就有一个中国梦,就是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