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词的豪放之风

来源 :参花(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miann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轼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大家,文坛盟主,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一个集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于一身的特殊人物,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就。他融合儒释道的思想,在为人和作品方面都体现出了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后世的景仰。在词方面,苏轼做出巨大贡献,使词的写作范围和表现手法不再单一化,其风格更加多样化,对北宋词风的改变具有重大影响。
  关键词:苏轼词 豪放 词风
  一、“豪放”之意的分析
  豪放与婉约是宋词的两种不同风格,最早出现在《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豪放”作为一种文学风格而存在。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言明豪放派和婉约派各自的特点。豪放词的特点是创作范围广阔,气势磅礴,用写诗文的方法写词,旁征博引,不被音律束缚。苏轼是首位用“豪放”来评词的作家,在《书吴道子画后》中:“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豪放”是一种创新,契合原则而不违背“自然之数”和“妙理”。
  二、豪放词的特征
  (一)旷达超脱
  苏词的旷达超脱体现在内容的词章练达、超凡脱俗、飘逸自然、积极乐观上。他的一生宦海浮沉,这对他的词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轼深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秉承儒家乐观积极的精神,但抛弃儒者的迂执作风;崇尚道家超脱和遗世独立的人格,但批评其消极悲观的厌世态度;推崇佛家达观处世之法,但又不拘泥于其玄妙奥义之中。从政期间,儒家思想占主要地位;贬谪乡野之时,佛老思想成为主流。随生活遭际不同,苏轼交替使用这三种武器。苏轼博采三家之长,通三教之变,成一家之言,其思想内涵渊博且融会贯通,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更造就了苏轼旷达超脱的词风,这样的思想贯穿于苏词之中。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在途中恰逢阴雨天气,从而引发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慨。上片写路途遇雨的状况和作者泰然处之的风度。表现出苏轼不惧挫折、乐观旷达的胸襟。下片写料峭春风和山头斜阳,感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自然界中风雨阴晴变化且不管它,又何必计较人世间的得失呢?全词表现出一种听任自然、不怕挫折、泰然自若的大丈夫情怀。
  (二)气象恢弘
  苏词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气象恢弘、大气磅礴。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言“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其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气势豪迈、洒脱大气、畅快淋漓。这首词是熙宁八年苏轼前往常山祭谢,在归程中所作。通过描写出猎的情景,刻画出一个鬓染微霜、雄姿英发,希望驰骋疆场为国杀敌的英雄形象,并表现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杀敌立功的壮志豪情。全词“狂”字贯穿始终,气势壮阔、铿锵有力,凸显豪放的格调,更凸显词的气势恢弘。与婉约词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南宋慷慨激昂的爱国词开创了先河。
  三、蘇轼豪放词的重要影响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具有非常重要且特殊的地位,他创作了三百多首词,在数量上堪称北宋之首。苏词的豪放豁达,对宋词的创作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到了南宋时期,家国忧患,社会动荡,生灵涂炭,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文人志士迫切需要排解内心的悲愤之情。苏词的豪放之气则恰恰引起了词人的创作潮流,南宋词人、词论家更是一致肯定苏词。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也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苏词的魅力在于其气势磅礴豪宕,文笔工巧隽永,开豪放之先河,为宋词的创作注入新的活力,为后世所景仰。
  参考文献:
  [1]林语堂.苏东坡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
  [2]陶文鹏.一蓑烟雨任平生[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
  [3]唐圭璋.全宋词[M].北京:中华书局,2014.
  [4]王曙.宋词的故事[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曹悦,女,硕士,河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其他文献
20世纪是一个变革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中国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折磨与奋斗。这一切都因出现了一个新的价值参照系,即西方文化。在这个强势文化面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那个下午,我听了罗大佑的《童年》,又翻出了很久前的日记。  单曲循环;些许铅痕已经淡褪,好在只是为数不多的几篇。  我瞅了瞅那幼稚的只言片语,虽不知所云,但在歪歪扭扭的横竖撇捺那里看到了我寻觅下一个想要的。  我的目标往往是梦想,计划人生是我一贯的风格。有目标,于是有计划,于是付诸行动,于是梦想成真。  人活着要有目标,列夫·托尔斯泰曾言:“要有生活的目标,要有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
期刊
摘要:在赵本夫的长篇小说《天漏邑》中,聚集着众多丰满的人物形象,他们一反常态,颠覆了人们关于英雄、叛徒、妓女以及汉奸的认识。本文将以宋源、千张子、七女和侯本太为例,分析其人物形象的特点,探究其人性的复杂。  关键词:《天漏邑》 人物形象 分析  在《天漏邑》中,赵本夫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上至英雄、学者,下至叛徒、妓女、汉奸,这些人物形象不仅改变了人们对其的一贯看法,更是深入到了人性
摘要:《上山采蘼芜》作为我国汉代乐府诗当中的名篇,全面地表达出当时的青年男女对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封建传统思想及古老的婚姻制度的强烈不满。其作者在艺术构思中有着独特之处,尤其是诗篇所运用的留白艺术手法,使得整首作品非常耐人寻味。  关键词:《上山采蘼芜》 留白 艺术特色  一、诗作赏析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
摘要:《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文坛上的现实主义力作,作者以对生活对社会的观察,在小说中表达了那个年代对黑人奴隶的同情和对奴隶制度的鞭挞。  关键词:哈丽叶特·比彻·斯托夫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 小说赏析  哈丽叶特·比彻·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文坛上一部非常伟大的现实主义力作。在哈佛大学113名教授推荐的学生必读的作品中就有《汤姆叔叔的小屋》,它被列为美国历史上里程
摘要:高校校报是高校进行思想教育与新闻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使命,对推进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校报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校报编辑必须具备全面的、良好的素质与修养,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校报质量。  关键词:高校校报 校报编辑 素质  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高校校报在促进高校教学、科研、创作、实践等
水土保持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对于发展农林业生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用保水剂作为实施节水农业的一条新途径,在我国农业抗旱节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商品保水剂聚丙烯酸钾为参照,通过比较分析保水剂的保水能力以及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学指标,评估杉木屑和竹屑2种林木废弃物再生型保水剂的应用前景和生态环境风险,旨在筛选出保水性能好、价格低廉的环保型保水剂。主要结论如下:1、三种保水剂在纯水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大众的关注,人们为湘西淳朴的民风所感染,更为湘西小镇年轻人的爱情而感动。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而翠翠,显得尤为动人。她是作者心中最为理想的女性形象,可翠翠的爱情又是那样地充满无奈。本文将简单分析《边城》中翠翠的人物形象及其理想性格,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边城》 翠翠 人物形象 理想性格  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是一个令人向
我国人多地少,要维持必要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一项根本性出路。自1986年开始我们着手茬口搭配、吨粮田种植结构优化研究试验(以下简称优研),注重全年亩产的
摘要:文学类型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文类影响作者的创作,为作者提供类型期待,形成作者独特的创作风格,而作者也对文类进行不断的创新与转化。文类是动态发展的,具有很强的历史线性,在作者与读者的交流中,文类又呈现出虚拟性,磁场一般连接着两者的情感交流。而从作者来看,作者的创作是带有情感的,有一定的隨意性,即使受到文类意识的影响,也不可能完全禁锢于此。  关键词:文学类型 类型期待 影响  一、文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