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程颐易学动静观的比较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o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宇宙化生、性情、卦爻三方面对苏轼、程颐的《易》学动静观作了比较,揭示了理学和庄玄之学两种解《易》思想的差异。关于宇宙化生,苏、程皆承认阴阳之“动”生出万物,而程颐从宇宙运动中抽绎出“理”作为最高法则,苏轼则归之于造化无心。落实于性情论,两人皆突出“静”的高明之境,然而程颐的心之安静是以长时涵养的道德自律为前提的,而苏轼的“静”则缘于应物无心、淡然自若的处世情态。体现在符号化的表征—卦爻上,程颐的动、静合“理”体现为爻位的嘉善,苏轼的动、静自然则体现于卦爻之间的动态平衡。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常态下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化产业是河北省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展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限制了河北省文化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动画专业作为综合性较高的艺术形式,不仅受到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视,也成为了河北省创意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促进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培养专业方面的人才,还有利于新常态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将以河北文化产业的发
在2016年2月19日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新闻舆论工作创新作出了重要部署,他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
全国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媒体加强内部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举措。广大新闻工作者扑下身子接地气,挽起裤腿抓活鱼。在活动中,记
两汉学术与思想以求“贯通”为特点,主体“心”在东汉儒学贯通天人与古今中的诠释地位突显了出来。面对东汉以来的社会变乱,党人集团道德实践的失败和魏初文人化儒生的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