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南极石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yigyaoatcs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南极考察事业已步入第32个春秋,作为一个曾经的涉足者,南极石在我生命中蕴含着特别的意义。尽管具观赏性的南极石收藏是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一项副产品,但随着其受众面的扩大,南极石的人文精神意义及其美学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南极石是我进入赏石活动的桥梁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所供职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前称中国极地研究所)在环境建设中计划要建一条用雨花石铺设的小路,在市园林局张工的介绍下,邂逅了市爱石协会(上海市观赏石协会前身)陈瑞枫(已故世)、钟陵强二位藏石家。我把之前随意所收藏的一些南极石和他们作了交流,他们竭力鼓励我要把热情继续保持下去。物事少变,人生易老。30多年过去,南极石的收藏往事,仍历历在目:
  1993~1994年,我把收集到的南极石在中国南极长城站的接待室中做了不成熟的展示,竟受到了队友和外国同行们的称赞。他们问我,为什么我们没有发现这么美丽的石头?我说,是你们的眼光对它停留的时间太短。因为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996年6~8月,在上海豫园华宝楼举办“王永奎南极行奇石展”,首次向社会揭开南极观赏石的神秘面纱。
  我的100多枚南极石精品曾无私入藏上海市首批科普教育基地之一的极地科普馆中,长期供展。
  ……
  南极石科学和人文精神面面观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永远令人赞叹与敬畏——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我想前者即是探索南极石的科学奥秘,后者应该是对南极石的观赏和把玩,即审美。
  冰天雪地的南极洲是人类最为生疏的一块大陆,这是由南极洲与世隔绝的环境决定的。南极洲是世界第五大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是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土著居民和未被开发的大陆。这里极度寒冷,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25度,曾测到的极端最低气温达摄氏零下89.2度,故有世界“寒极”之称。南极大陆沿岸的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故又有世界“风极”之称。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冰盖平均厚度2000米,最厚达4800米,南极的岩石露头不足5%。受以上种种条件的制约,加之赴南极路途的遥远和艰险,所以要获取有科研价值或观赏收藏价值的南极石实属不易。
  人类早期接触南极石的记载,距今也不过百年的历史。1912年以斯科特(英国)为首的一支南极探险队,在到达南极点后的返回途中,遭遇了强暴风雪的袭击。在绝境中,他们仍把在南极横贯山脉所采集的南极化石标本和资料视为珍宝,仔细存放在自己的背囊中,直到翌年人们找到他们的尸体时才被发现。这是人类探索精神的一次充分展现,也是南极石登上科学研究殿堂的一段悲壮故事。
  南极的地质科学考察主要对象是岩石,通过对其的分析,可以了解南极洲矿产资源以及探秘南极洲前世今生的变迁。比如在南极洲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假山毛榉植物的化石,由于此种植物的种子如果遭遇海水浸泡将不会在异地生根发芽。因而此种化石还是“大陆漂移”学说的一项佐证。证明南极洲曾和古印度板块、澳大利亚板块相连在一起……
  尽管中国涉足南极考察时间较晚,但科学探索的步伐较快,比如在南极陨石的收集方面,截止2016年夏季考察,我国南极陨石拥有数已达12665块,在数量上继续占居世界第三大南极陨石拥有国。我国采集和已作分析的首批683块南极格洛夫山陨石已被国际陨石命名委员会官方网站收录和正式命名。随着科学分析的深入,我国将有更多的陨石会被入录,在科学领域作出中国人应有的贡献。
  以上所述是南极石用于人类科学认知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一些概况。其所对应的就是南极石在人文精神、哲理思考、审美需求等方面。
  在一本十分严谨的国外地学专著中,作者曾风趣且极富诗意地将地质学分为三类:“经济地质学;经典地质学(基础地质学);诗人眼中的地质学——以提高人们鉴赏大自然的能力。”(EARTH THIRD EDITION Frank Press Raymond Siever)
  南极洲的亘古洪荒、白色孤寂之特殊环境更容易激发呼唤出人们内心投射在南极石上的这种诗意和审美的本色感情。其和禅理相通,有唐代高僧寒山诗句可鉴:“可贵天然物,独一无伴侣。觅他不可见,出入无门户。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处。你若不信爱,相逢不相遇。”其所喻的是佛性而生,不也正是审美之情的生发如同一辙吗!
  所以历次南极考察中,收藏、观赏、把玩南极石蔚然成为考察队中的一项日常文化生活。在中国石文化的渊源中,奇石已被赋予象征寓意和人格化了。人们往往颂德于石,如赞美其坚贞刚毅,则有“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吕氏春秋》)。如赞美其真诚和友谊,则有唐代诗人杜牧的“同心真石友”之诗句。南极石出于大自然的洪荒之境,更有一种纯洁超俗、富寓散逸、淡泊致静、甘于寂寞、轻视功名的象征。南极石玲珑剔透、充满变幻的色泽,更是灵气、智慧和活力的象征。用南极石这些美好的品质鞭策、激励于南极考察队员们,应该说是最贴切不过的心灵相通了。
  在石界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做“让奇石进入主流社会的视野”,当然对这个“主流社会”的内涵如何定,我们暂且搁置。但有一点可以告之,随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事业的发展,伴随着本身的宣传交流的日趋频繁,至少在国家领导人这一层面,对南极石的了解程度决不会比其它石种差。南极石特殊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之受众面将越发广大,进入更多人们的审美视线。
  盘点南极观赏石
  人走多远,涉有多广。我国目前在南极共建有4个科学考察站,按时间序列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后两个站由于建在永久性冰盖上,人员涉及露岩的机会不多。我所收藏的南极观赏石主要也来自上述前面两个地区以及比邻中山站的格洛夫山地区。
  根据地质学家揭秘:西南极属中、新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由变质的前侏罗系基底及冈瓦纳岩浆岩盖层构成。南极长城站地区所处乔治王岛的菲尔德斯半岛,其地质特征是由火山岩组成,其间夹有多层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地质年代推断为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正由于火山造山运动的洗礼,所以这地区的南极石从类别上来说更显得多姿多彩,有玛瑙、蛋白石、石英晶体、方解石、铁碧玉,不同质地交融的包裹石、艳丽的花彩石,还有动植物化石……其中许多石头,有着类似于雨花石“象形” 、“风景” 寓意的情趣。我的藏石中就有“安娜.卡列尼娜” 、“极夜篝火” 、“黄山风光” 、“魂系南极” 等一百多种题名,给人以一种妙破天机的呈象美。藏石的魅力只有当人对石处于“审美静观”的凝视时,心灵和自然才会交融在一起。
  东南极处于稳定的构造单元,主要由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岩及古生代侵入岩组成。这也印证了个人的收藏体会:中山站地区的南极石从组成的种类上显得比较简单,主要是各种片麻条带混合岩和花岗岩。但由于这些岩石地质年代的遥远并长期受到南极环境的冰融和风蚀作用的影响,故这一地区选择藏石的特点以造型为主。如颇具特色的南极“风蚀岩”,一些上品真可谓集太湖石审美特征皱、瘦、漏、透于一身,其石壁之薄阳光可透,疑手指可穿。真为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而感叹和折服。
  格洛夫山地区距中山站近400公里,其地质情况与中山站地区相似,岩性主要也是由前寒武纪浅变质岩构成。但是格洛夫山的岩石比中山站的要致密,风砺石的结构与中山站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
  我有着许多印象深刻的觅石体验,记得1994年的某天在南极乔治王岛西海岸,我和一位生物学家结伴野外考察。在宁静和蔚蓝色的海边,一块亮丽、紫红色的卵石映入眼帘。我随手拾起,一只憨厚可爱的“夏蝉” 即刻呈现在我的面前:蝉眼前视,背脊穹隆。更为传神的是:蝉身的纹理,蝉翼的脉络清晰可见。该小精灵仿佛随时会张开双翼从我手中飞走。我下意识地把它握紧。此刻,我只感到全身的热血在向上涌动。抬头远眺,前方海滩上杂乱的躺卧着数十头象海豹。远处,是在阳光下泛出缕缕蓝光的大小冰山……千真万确,分明是在南极。但我的思绪却被紧锁在绿树参天、鸟语花香的夏日故乡。
  结语
  我要感谢南极石,因为在那遥远、孤独、白色、寒冷的南极,她为我和我们的考察队员带来了斑斓的生气和无穷的乐趣,并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漫长的极夜。
  更由于南极石,她是我走入赏石之路的启蒙老师,开启我生命维度的思考。人生意义的展望——不就是石缘、人缘、心之缘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其他文献
题名:【秋野】  石种: 大化石  尺寸: 37×25×14cm  以色彩见长的大化石,像张扬的秋野,用红、黄、黑、褐交织着展示仲秋盛景:秋草渐黄秋意渐浓,早衰的枯枝也突兀横斜地插上一脚,抢占了大半河山,丹枫、香桂、碎菊、黄叶,还有来不及采摘的果实,都被揉到一角,洇在一处,但依然浓烈饱满,和风迎霞,熠熠闪闪,是秋与情的放怀。  宋益群 电话:13911728866
期刊
曾荣文 新发黄龙玉博物馆  电话:13903091688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金山大桥石牌路段(往意溪方向100米)  新发黄龙玉博物馆 E-mail:xinfaqishi@163.com  霞曦暖染万峦,树摇薄雾,石流泉声;人家推开窗户,迎纳晨光。长河壮阔,山川秀美,闲敲棋子,忙执锄耒。每一个清晨,每一个日暮,每一声鸟鸣,每一橹桨声,每一个和平的日子,这就是最好的河山。  河山锦绣,我坐听江声。
期刊
题名:【财神】  石种: 台山玉  尺寸: 36×23×12cm  开门迎福寿,遍洒喜乐,利市满满,心愿顺遂。敞襟纳怀容天下,祥云萦绕乐逍遥。
期刊
2016年5月3日瑀石轩全国灵璧石精品展开幕,这次展览只有灵璧石,而瑀石轩也只做和灵璧石有关的事。  专业、专一,真品、珍品  来自宿州、蚌埠、合肥、徐州、常州、上海等地的好石头,受到参观者极大好评,声音几乎一致:“确实都是好石头!”而来自灵璧石产地、各地灵璧石藏家、上海本地藏家超高的评价,更具说服力。  活动非赢利,只为造品牌  秀妙境,磬风流韵,精品灵璧石、灵璧石玩家雅集瑀石轩,活动非赢利,主
期刊
张志强·临汾奇石博物馆  电话:0357-2101002 13903576676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金海湾大酒店西侧往南100米路西  天边的朝霞来了又去,为它镀上一层绚丽曼妙的金辉;地上的露水褪了又生,润泽了饱满的周身。日月光华的锤炼下,根坚叶茂,蓬松翻卷,这是一棵生机勃发的白菜,散发着百财不舍的光辉。  题名:【百财盈门】  石种: 带沙漠漆的戈壁石  尺寸: 12×8×11cm
期刊
通过将近两年的建设,西北最大的奇石文化城即将在哈密建成并投入使用,部分商铺已被商家订购。  2014年5月18日,由上海德星投资集团联合新疆金粮源投资集团共同打造的哈密国际奇石文化城项目,在新疆哈密市广东工业园区内举办隆重的奠基仪式。  哈密国际奇石文化城总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以“哈密奇石”为主,通过对哈密奇石的规划、创意、设计、研发等,展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哈密奇石文化
期刊
2016年5月10号,百方潦河石在龙园巨龙三号馆展出。此次潦河石专题展是潦河石在产地之外的国内大展上参展作品最多的一次,也是参与石友最多的一次。从潦河石的产地高湖、靖安、干洲到潦河石主要输出地高安、南昌、玉山、修水、浙江东阳、丽水的石友、藏家均带来自己的宝贝热情参与,为展会送上一场水墨盛宴。  潦河石集聚了发现美的眼光,文化的解读,艺术的审美,以及每个潦河石人的自我表达与情结。绘出一幅幅自然墨宝,
期刊
2016年5月10日,哈密国际奇石文化城集合十二位哈密石友组团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深圳)文博会龙园分会场的奇石博览会,展会特辟玻璃一号馆作为哈密国际奇石文化城精品石展览馆,共展出精品哈密奇石一百多方,涵盖了哈密奇石的主流石种;哈密国际奇石文化城代表团在展销区设有五个摊位,另在土龙三号馆设和田玉销售专柜。  第十二届中国(深圳)文博会龙园分会场的奇石博览会,与会嘉宾、石友仔细参观哈密馆精品奇石并予以好
期刊
石 忠 电话:13909520098  题名:【乐开花】  石种: 印尼蛋白石  尺寸: 18×16×9cm  石刊在三月,文就于腊冬,于是想起了『年』。  年,是一个节点,也是一场放纵的狂欢。不同的地域以自己的方式来迎接它。其中在北方总是少不了面点,在氤氲的水蒸汽中,掀开锅盖,炸开花的馒头,就是下一年最好的兆头。乐开花的面点,是对土地、粮食的回报,而乐开花的脸,是生活最好的诠释。  纵横沟壑于石
期刊
“普度众生”藏石,以白色为基色,微泛青,表面隐浮黄,典型的传统人物景观象形玛瑙石。玛瑙石主要产于内蒙沙漠干旱地区,独特的地质条件造就了玛瑙高贵典雅、色泽绚丽、形态各异、出神入化的特性。该石神形兼备、主题到位,纯属不易,有较高的投资、收藏价值。  首先,石头外形圆润不失无形,饱满彰显厚重,人物的精气神将主题定位到极致。上部为两个较具象的人物,高度基本相等,形态呼应、谦恭并存。下部为众多大小不等的圆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