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来源 :矿业研究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HP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刘塘坊铁矿现有采矿方法存在人员、设备在采场顶板下作业不安全的问题,推荐了分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方法,并应用Mathews图解法对采场结构参数初选.在初选结果的基础上,按照采场跨度取50 m、40 m、30 m和间柱宽度取6 m、7 m、8 m得到9个组合方案,应用FLAC3D软件对9个采场结构方案进行采场结构稳定性分析;最后,从安全和经济角度对9个组合方案进行综合比较,确定最优的采场结构参数为:采场长度40 m,采场宽度20 m,间柱厚度7 m.
其他文献
低透气性一直限制着我国煤层气的高效抽采,近年来,液氮致裂技术因其绿色环保、增透效果显著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低温液氮在冷冲击致裂煤层的同时,热量也在发生迁移,液氮对煤层的致裂效果是随时间逐渐发生衰减的.为了保证液氮致裂全程的高效性、节约工艺时间,有必要对液氮致裂过程进行细化研究,精确评价其时间效益.为此,选择安徽省淮北煤矿中阶烟煤分别进行了1,5,10,30 min的液氮溶浸处理实验,并对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液氮溶浸处理可显著提升煤体的渗透率,处理后的煤样较初始状态渗透率增幅可达208.82
为揭示陕北侏罗纪煤田中埋深工作面高强度开采诱发的地表裂缝发育规律、空间形态及深度特征,以小保当煤矿首采工作面为研究区,采用地表裂缝填图、裂缝宽度变化动态观测和裂缝示踪开挖观测等方法开展了风沙滩地区中埋深煤层高强度开采地表裂缝静态、动态演化规律及空间形态的研究.研究表明:112201工作面地表裂缝主要有边界裂缝和面内裂缝两类,前者沿平巷、切眼发育,后者于面内平行切眼发育.边界裂缝和面内裂缝宽度小于1.0 cm占73%,宽度大于5.0 cm仅占3%;裂缝整体发育程度较弱;面内裂缝宽度一般小于2.0 cm,两侧
针对22116工作面弱冲击倾向性的特点,采用液压支架监测,揭示主关键层破断对工作面周期来压的影响,并结合微震与电磁辐射耦合监测,研究回采工作面微震与电磁辐射耦合事件的分布特征和分析主关键层断裂跨距差异性的成因.结果表明:主关键层在破断失稳过程中,弹性能突然释放,形成强烈的震动并释放大量的震动冲击波,震动波传播到采场周围的煤岩体区域引发扰动,从而导致了矿震活动的产生.在结构差异性与载荷和工作面推进速度共同作用下,周期来压步距表现出非均值性.当工作面发生来压时,其能量释放急剧增加,并逐渐趋于平缓,但是能量释放
为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后发生瓦斯逆流,结合流体动力学研究突出冲击波对防突风门和风筒防逆流装置的破坏失效机制.基于理论推导,得到了煤与瓦斯突出条件下的冲击波传播模型,给出作用在风门和风筒防逆流装置处的反射超压.利用突出能量传播模拟系统,模拟井下发生突出事故后冲击波在巷道中的传播,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Fluent对4种不同突出条件下冲击波在巷道内的传播进行模拟研究,并且将风门和风筒防逆流装置处的超压随时间变化数据输入LS-DYNA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实际的冲击波衰
为解决低品位斑岩型铜矿充填站未建,可采矿量不足问题和提高采矿工效、降低采矿成本,在充分利用已有工程,保持开采现状总体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工程类比法、理论计算、采场稳定性分析和现场试验研究,对采矿方法和采场结构进行了优化,由上向分层嗣后充填采矿法调整为上向阶段嗣后充填采矿法,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采矿成本降低了约60%,采矿工效提高了2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可为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为了明确煤层透气性系数计算式的误差,采用朗格缪尔式瓦斯含量和抛物线式瓦斯含量建立3种钻孔径向瓦斯流动数学模型(常系数式、抛物线式和朗格缪尔式),通过数值模拟定量计算模型简化后钻孔周围瓦斯压力分布、含量分布以及钻孔瓦斯涌出速度和累积涌出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对于煤层瓦斯含量计算式,将朗格缪尔式简化为抛物线式并没有使计算得到实质性简化,煤层瓦斯含量应选用朗格缪尔式;常系数模型与朗格缪尔式模型存在本质上的差异,对钻孔瓦斯涌出特性及煤层透气性系数的计算造成不可估量的误差;通过解算朗格缪尔式模型,提出新的煤层透气性系
针对突出煤层煤巷掘进突出危险性大、不易控制的难题,基于强化煤体结构及卸压增透瓦斯抽采时空协同机制,提出了穿层注浆加固与水力冲孔强弱耦合防突方法.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强弱耦合结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借助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煤巷掘进时强弱耦合结构煤巷围岩应力响应及变形演化规律,得出强弱耦合措施能够实现应力集中纵深运移及减小煤巷变形的双重目的.进行现场试验发现,对比水力冲孔段,强弱耦合段煤巷围岩两帮变形量和顶板下沉量分别减小58.51%和61.42%;水力冲孔段煤巷两帮破碎程度大于强弱耦合段,且水力冲孔段和强弱耦合
为有效防治矿山动力灾害,优选煤层注水技术合理参数,以东于煤矿03303工作面为实验背景,基于多孔介质渗流理论,通过高压水侵渗流实验系统获取不同覆压条件下渗透率演化拟合曲线.结合流固耦合渗流模型、渗透率拟合曲线和比奥模量等多种参数,构建动态渗透率计算模型,对煤层注水卸压增透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优选注水工艺参数开展现场实验,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注水可有效卸载地应力,提高低渗煤层渗透性,随着注水时间的增加,增透区域以注水钻孔为中心向径向方向均匀扩展,注水钻
某金属矿山针对-120 m中段底部出矿结构易受下部回采爆破影响、岩石普氏硬度系数大、平巷掘进效率低、切割井爆破难度大与矿体下盘易积矿、井下废石外排费用高等问题,采用现场试验方法,对副中段底部结构保护、提高充填接顶率、优化平巷掘进爆破的装药、倾斜中厚矿体中深孔高效落矿和井下无废内排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技术较好地保护了副中段底部结构,提高了充填体接顶率,2#岩石乳化炸药与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协同爆破能够实现平巷安全快速掘进,实现了20 m高切割井的爆破成井,减少了倾斜中厚矿体下盘的矿石积存,井下废
为研究露天采坑尾矿干堆场与底部巷道的相互影响,以某露天采坑建设磷石膏干堆库工程为例,调研了磷石膏库区与地下巷道的空间位置分布情况,并采用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得到所需的岩土力学参数,依据设计的库区建设方案,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用露天采坑建设磷石膏干堆库对地下已有井巷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设计采用分期干堆磷石膏的处置方式对露天采坑底部巷道应力、应变场影响较小,底部矿体今后的开采对上覆磷石膏堆场的安全运行影响较小,研究还为今后露天采坑尾矿干堆的安全设施及正常运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